文_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華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了讓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普定縣在省、市健康扶貧政策的指導下,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縣域實際情況的措施: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對病老殘弱等特定貧困人口實施專項扶助,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推動精準健康扶貧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2019年對于家住普定縣雞場坡鎮紅巖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田尚勇來說,是難忘的。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我左眼附近有一個蠶豆大小的肉瘤,由于沒錢醫治,肉瘤越長越大。”田尚勇今年44歲,左臉長了一個很大的肉瘤。
“因為臉部的瘤體,我到外省去打工,沒有一家工廠愿意收留我。”田尚勇說,瘤體的壓迫使他睡覺、吃飯都比較困難,身體和心理都遭受著巨大的打擊。
“本來我打算把病治好,就回家娶個媳婦,好好過日子。但是醫療費用太貴,我根本負擔不起。”幾年前,田尚勇曾到貴陽市一家醫院咨詢過腫瘤摘除手術,但是巨額的治療費用讓他望而卻步。
轉機出現在2018年12月,普定縣人民醫院藥劑科科長廖前鶴開始對口幫扶田尚勇。
了解到情況后,廖前鶴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幫他解決‘巨瘤’困擾。”他多次到田尚勇家中宣傳健康扶貧政策,宣傳先進的醫療技術,鼓勵田尚勇積極面對生活。
聽到去醫院治病的絕大部分費用由國家承擔,縣醫院還引進了經驗豐富的腫瘤外科專家,田尚勇最終答應進行手術。手術經歷7個小時,“巨瘤”成功被摘除。
“如果沒有健康扶貧政策,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甩掉這個‘包袱’。”術后,記者采訪到田尚勇,他的傷口恢復得很好,性格也逐漸變開朗了。
“目前,縣人民醫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貧困戶只需要與醫院簽訂一個費用結算協議,就可以在醫院進行即時結報,住院醫療費用實際補償比達到90%。”普定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潘本榮說。
近年來,普定縣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政策逐漸完善,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工作穩步推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持合醫證和身份證,到縣內定點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可以直接進行“一站式”即時結報,醫療費用及時報銷。截至2019年1月,全縣累計享受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22519人次,保障金額2206.67萬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以上。
此外,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異地參合、就醫的情況,相關部門還與周邊區、縣新農合經辦機構建立了信息互通機制。通過對接和信息交換,對異地住院的病人進行救助,確保其住院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全覆蓋。
3月27日,記者走進普定縣定南街道新合村。簡潔、敞亮的村衛生室里,村醫鄭艷正在為村民診治病情。送走了病人,鄭艷立馬收拾血壓測量儀。今天,她要到貧困戶楊某勇(化名)家中進行回訪。
“楊某勇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在醫院接受住院治療,我去他家詢問一下治療情況。另外,楊某勇的母親患有高血壓,又到了幫她量血壓的時候了。”鄭艷拿起桌子上的《普定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書》,一邊向記者介紹情況,一邊趕往楊某勇家。
楊某勇的母親董某香(化名)今年71歲,精神不錯,看到鄭艷來了,立馬把她拉住,聊起了兒子的近況。鄭艷一邊聽,一邊仔細做記錄。“我把楊某勇每個階段的治療情況都記錄下來,等他出院回家,便于更好地照顧他。”鄭艷說。
聊完楊某勇的情況,鄭艷拿出血壓測量儀,開始給董某香老人測量血壓。
“按時吃藥了嗎?”鄭艷問。
“吃了,按照你說的方法來吃的。”老人答。
“這段時間血壓控制得很好,要繼續保持啊。”鄭艷鼓勵老人。
量完血壓,鄭艷收拾儀器,準備到下一戶貧困戶家中進行回訪。目前,鄭艷已和新合村7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了家庭醫生簽約。
“既然我現在是他們的簽約家庭醫生,就要盡最大的可能做好服務,切實為他們提供幫助。”鄭艷說。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月,普定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有121601人,除舉家外出無法聯系外,常住貧困戶已簽約119606人,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我們針對身體健康的貧困戶,一年進行一次體檢;針對患有慢性病的貧困戶,每個季度至少回訪一次,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就要動員他們及時就醫;針對患有重大疾病的貧困戶,每月至少回訪一次,及時掌握病情。”普定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齊曉浪向記者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可以把常見病、多發病等患者合理引導到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治療,逐步落實基層首診,合理利用醫療資源,為群眾提供方便。
《普定縣家庭醫生簽約管理服務實施方案》中提出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提倡村醫逐戶上門,在充分告知、自愿簽約、自由選擇、規范服務的原則下,與貧困戶簽訂服務協議書,按需求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就醫問藥、預防保健、康復指導。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突出問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普定縣多措并舉,打好脫貧攻堅戰,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制定并出臺《普定縣醫療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普定縣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普定縣健康扶貧春風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建立醫療救助聯席會議制度,設立2100萬元大病患者臨時救助基金,實行專戶管理。
多渠道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宣傳,開通健康扶貧微信平臺,建立村級衛生健康宣傳欄,發放愛心藥箱和健康扶貧知識明白卡,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等方式,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扶貧政策知曉率。
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2019年度新農合,參合人口超過120000人,參合率實現100%全覆蓋;開展大病集中專項救治,對患有七類大病的貧困人口進行免費救治;醫療機構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算、出院“一單清”等措施,為貧困人口就醫提供便利。
結合實際擬定培訓方案,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貧困群眾的能力,目前已完成基層衛生人員培訓483人。
與周邊縣區新農合經辦機構建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信息互通機制,及時掌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異地參合及就醫情況,確保患者的住院實際補償比例達到90%,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政策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