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明,張進德,楊永興,王 茜,陳霄鵬,李 林
(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甘肅 隴南 746000)
核桃青皮又稱青龍衣,其主要化學成分有萘醌類、黃酮類、多酚類、多糖二芳基庚烷類、萜類、甾體等,具有抑菌抗炎、鎮痛、抗癌、殺蟲等功效[1-2]。核桃產業是隴南市的特色經濟林產業之一, 2017年核桃種植面積達到410.09萬畝,產量達10.7萬t。核桃成熟時大量的核桃青皮作為加工中的廢棄物,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3-4]。核桃青皮色素屬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稀堿和含水乙醇,適用于含水乙醇或蒸餾水提取,稀氫氧化鈉溶液提取對色素理化特性影響較大[5]。核桃青皮色素與合成色素相比較安全無毒、對皮膚無過敏性和致癌性,具有較好的生物降解性和開發前景[6-7]。本文針對核桃青皮中提取的色素溶液進行穩定性分析,并將其應用于羊毛染色,分析染液pH值、染色時間、染色溫度和染液用量對羊毛染色的影響,為核桃青皮染料開發提供參考。
儀器:Coler i5臺式分光光度計(美國愛色麗公司);UV8100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萊伯泰科儀器有限公司);DK-98-Ⅱ型數顯電熱恒溫水浴鍋(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HB-10基本型旋轉蒸發儀(德國IKA公司);101-0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AL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A11基本型粉碎研磨機(德國IKA公司);SHB-ⅢG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DL-1 510節能型低溫冷卻液循環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HS-3C酸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UPT-1優普超純水機(成都超純科技有限公司)。
試劑:乙醇、鹽酸、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
材料:核桃青皮采自隴南市核桃種植資源庫及主栽品種展示園內,晾干后粉碎過30目篩,備用。
1.2.1 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的制備
稱取5 g核桃青皮粉末,采用體積分數為30%乙醇溶液提取,在料液比為1∶14,提取溫度 70 ℃條件下提取75 min,過濾后得提取液,將色素提取液濃縮至50 mL后待用[8]。
1.2.2 染色方法
將羊毛在加入洗潔精的熱水中浸泡4 h,洗干凈羊毛表面的污垢,沖洗干凈殘留的洗潔精,晾干,備用。稱取羊毛0.5 g,加入色素提取液50 mL,調節pH值,在一定溫度下使羊毛完全浸泡在色素提取液中進行染色,一定時間后取出羊毛,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將羊毛風干,留待測試。
1.2.3 單因素實驗
分別選取pH值、染色時間、染色溫度、染液質量濃度4個因素,分析染色過程中各因素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1.2.4 正交試驗
設計4因素3水平正交試驗,分析各因素對染色效果的綜合影響。
1.2.5 測定方法
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穩定性分析[ 9-10]: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波長190~700 nm范圍內掃描。
羊毛染色效果測定[11]:通過愛色麗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采用D65光源,10°觀察視角,每個試樣測定3次,求平均值。本文實驗分別采用L*、a*、b*、ΔE來表示染色效果,其中:L*表示明暗度,值越大明亮度越高;a*表示紅綠指數,正值表示帶紅光,負值表示帶綠光;b*表示黃藍指數,正值表示帶黃光,負值表示帶藍光;ΔE表示染色羊毛與未染色羊毛之間的色差,ΔE越大,羊毛著色越深,ΔE的計算公式為:
2.1.1 熱穩定性
分別取50 mL色素提取液,在50、60、70、80、90 ℃下恒溫水浴處理1 h,冷卻至室溫后,在190~700 nm波長范圍內測量其分光光度曲線,結果如圖1 所示。

圖1 不同溫度下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的分光光度曲線
由圖1可以看出,將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分別置于50~90 ℃范圍內,核桃青皮色素的分光光度曲線的趨勢是一致的,變化不大,色素顏色也穩定,說明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在小于90 ℃的溫度范圍內可以穩定存在。

圖2 不同pH值下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的分光光度曲線
2.1.2 耐酸堿性
分別取50 mL色素提取液,調節其pH值分別為3.0、4.0、5.0、6.0和7.0,在190~700 nm波長范圍內測量其分光光度曲線,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在pH值為3、4、5、6、7下,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的分光光度曲線趨勢基本保持一致,而pH值為3時,在部分波長下略有下降,但相差不大,說明pH值對核桃青皮色素的影響不大。
2.1.3 色素提取液染色前后對比
取50 mL色素提取液2份,1份未染色,1份稱取羊毛0.5 g,70 ℃下預染色2 h,在190~700 nm波長范圍內測量其分光光度曲線,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染色前后的分光光度曲線
由于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是混合物,沒有最大吸收波長,在190~700 nm下,在經過羊毛染色后,色素提取液在部分波長段吸收值有所下降,可能是導致羊毛染色的物質。
2.2.1 pH值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平行稱取5份0.5 g羊毛,加入已配制好的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50 mL,染液質量濃度為11 g/L,調節pH值分別為3.0、4.0、5.0、6.0、7.0,染色溫度為80 ℃,在該條件下染色2.0 h后取出,沖洗干凈多余的的染液,晾干測試。pH值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見表1。

表1 pH值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隨著pH值的增加,ΔE呈現先增大后減少的趨勢,并且在pH值4.0時達到最大,羊毛顏色最深,因此選取pH值為4.0較好。
2.2.2 染色時間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平行稱取5份0.5 g羊毛,加入已配制好的羊毛50 mL,染液質量濃度為11 g/L,調節pH值為4.0,染色溫度為80 ℃,分別染色0.5、1.0、1.5、2.0、2.5 h后取出,沖洗干凈多余的的染液,晾干進行測試。染色時間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見表2。

表2 染色時間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染色時間的延長,ΔE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變大,2.0 h時達到最大,2.5 h時減小,因此選擇2.0 h為宜。
2.2.3 染色溫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平行稱取5份0.5 g羊毛,加入已配制好的羊毛50 mL,染液質量濃度為11 g/L, pH值為4.0,分別置于50、60、70、80、90 ℃對其進行染色,染色2.0 h后取出,洗凈羊毛殘留的染液,晾干測試。染色溫度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見表3。

表3 染色溫度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ΔE逐漸變大,90 ℃染色時羊毛顏色最深,溫度為80 ℃和90 ℃時染色效果相差不大,選擇80 ℃為宜。
2.2.4 染液質量濃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平行稱取5份0.5 g羊毛,加入已配制好的色素提取液50 mL,染液質量濃度分別為5.5、11.0、22.0、33.0、44.0 g/L,調節pH值為4.0,染色溫度為80 ℃,在該條件下染色2.0 h后取出,洗凈羊毛殘留的染液,晾干測試。染液質量濃度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見表4。

表4 染液質量濃度對羊毛色差值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隨著染液質量濃度的增加,ΔE越來越大,染色羊毛顏色越來越深,染液質量濃度在22.0、33.0和44.0 g/L時羊毛顏色較深,因此選擇質量濃度33.0 g/L為宜。
選擇染色pH值、染色時間、染色溫度、核桃青皮色素質量濃度4個因素,每個因素選取3個水平進行L9(34)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5。

表5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按照表5的正交因素水平設計L9(34)正交試驗,結果見表6。

表6 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
由極差分析可知,對ΔE的影響先后順序為:溫度>染液質量濃度>pH值>時間,由正交試驗可知,羊毛染色的最佳條件為:pH值4.0,時間2.0 h,溫度90 ℃,染液質量濃度44 g/L。
①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在溫度50~90 ℃范圍內穩定性良好,pH值3~7范圍內穩定存在,染色前后紫外-可見分光光譜有所變化。
②以該核桃青皮色素提取液對羊毛進行直接染色的最佳工藝條件為:pH值4.0,染色時間2.0 h,染色溫度90 ℃,染液質量濃度44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