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貴
(廣西玉林市福綿區樟木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 玉林 537026)
“問題導學法”是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方式,通常情況下我們也稱之為“問題情景教學法”或者是“設問教學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是指教師能夠充分的應用數學問題,來引導學生針對課堂上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從而全面增強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破傳統教學理念下“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桎梏[1]。運用問題教學法讓教學的重心從課堂中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和解題方法的教學轉變到了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問題教學法適應了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目標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1.1 在課前預習階段預設問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課前預習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說有效的課前預習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因此在初中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應用問題導學策略時首先應從初中數學課的課前預習階段著手,通過預設思考問題,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的重點知識、難點知識以及易錯點知識。然而現階段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生進行預習的過程中,只是讓學生簡單的閱讀一下文本內容,沒有通過問題設置讓學生針對相應的重點、難點進行思考和探索,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前預習階段采用問題導學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我們在教學生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關知識時,充分的借助于課前預習環節,通過問題導學策略讓學生針對本節課所要教學的主要內容以及難點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思考,從而使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通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這一課,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學會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從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的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相似,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的掌握幾何語言,應用幾何語言簡單推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表述方法。因此在課前預習階段,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預設下面幾個問題,來幫助學生提升課前預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能夠抓住重點:(1)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判定方法?(2)證明兩三角形相似時所用到的幾何語言有哪些?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帶著上述兩個問題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自學針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可能無法準確的掌握,對于復雜的三角形相似情況可能無法準確的推理和判定,但是通過預習階段的深入思考,也使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全方位的掌握,同時明確了本節課的內容和目標[2]。當學生帶著問題完成了上述內容的預習,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通過問題導入法,向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們都有什么疑點和難點呢?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充分的掌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疑點,然后針對這些難點和疑點進一步深化講解和教學,引導學生在自我思考的基礎之上時準確的掌握三角形相似判定相關重點知識和內容。
通過上述問題導入法在課前預習階段的應用,使得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更加明確,而教師針對學生預習階段的問題進行有目的性的教學,也使得課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改善。
本人結合多年的經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導學法,其應用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問題導學策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數學知識綜合性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積極的探索和求知能力,從而才能融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因此要想取得有效的教學成果,首先要積極的吸引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具有學習的興趣。而問題導學策略的應用以數學問題作為引導,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有趣的問題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學生帶著目標對數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尤其是問題情景教學方法,使學生融入到問題情景中,進行思考和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效果得到了提高[4]。
2.2 問題導學策略培養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數學知識學習,能夠快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同時學生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將學過的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合,從而系統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策略的科學應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我們應在數學課的預習階段、數學課堂中充分的應用問題導學策略,積極的吸引學生針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對課堂問題進行精心的設計,從而結合教學實際,靈活的轉換問題內容,充分的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學習,從而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的體現出“以生為本,以師為輔”的新型教學理念,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和國家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