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鄧志偉,劉濤,郝京波,梁升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1318)
燒結是粉末冶金行業的常見工序之一,它是一種在特定的氣氛環境下、將工件加熱到指定高溫、并維持一段時間以發生預期等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并進行冷卻的過程。在A企業燒結釹鐵硼磁體的生產過程中,燒結工序是最為關鍵的工序之一。該工序將預取向壓制的毛坯,在真空環境下加熱到1100℃左右,并保溫一段時間,進行微觀組織的物理化學反應,最終冷卻后形成致密化的釹鐵硼合金。該過程常用的設備有真空燒結爐、真空熱處理爐、PVD爐等,由于設備工作溫度高,單爐處理時間長,是整個燒結釹鐵硼生產過程中能耗最大的環節。在工作過程中,燒結設備的冷卻是一個重要問題,目前主要的冷卻方法是往設備內通入30℃左右的冷卻循環水,一方面對高溫部件進行物理保護,一方面協助設備進行工藝條件實現(如溫控精度、冷卻速度)。本文以A公司燒結車間配套的閉式冷卻循環水系統為例,介紹該工程的總體方案設計、選型、實施和運行管理等具體應用。
對于真空燒結爐、真空熱處理爐等設備,工作溫度長期保持在900℃以上,大部分時間以維持大水量、保持燒結室的結構安全為主;即使是在冷卻階段,通過風機鼓風經換熱器冷卻工作室,從300℃降低到室溫,該過程中熱交換一二次側的溫差仍比較大,對水溫敏感程度低,維持在30℃左右并保持水量即可;對于PVD爐等需要冷卻靶材或線圈的設備,要求精確控制低水溫15~20℃,以保證工藝參數實現,這類設備往往用水量較燒結爐小得多。
因設備工作溫度高,對水質有一定要求:首先要求循環水中的鈣鎂離子濃度低;其次要求對微生物進行控制,以降低燒結設備水套、換熱器和管道的內壁結垢速度,減少黏泥,防止堵塞管道或降低換熱效率。
對于燒結設備的主要用水點:爐體爐門水套、風機換熱器、擴散泵、以及插板閥等部件,水路數量多、管徑差異大、水量和壓力損失差異很大,為了保證各個用水部件的水量,在設備上均設計有分水器和集水器,集水器大多采用開放模式,聯通大氣壓,這樣即使在水壓很小的情況下,各回路都能正常冷卻,并且這種方式能直觀的觀察和判斷設備用水情況。在實際應用中,水系統一般需要帶整個車間的設備,因而需要覆蓋用水點的距離差異和供回水條件的差異,一般按照恒壓供水進行設計,水壓以保證最遠端設備的正常用水為準。系統根據用水設備數量變化引起的水壓變化進行自動調節,以達到工藝要求下的最低用能。
燒結過程為高溫過程,中途一旦停水,在高達1000℃以上的溫度下,除產品性能受到影響之外,將對爐體、爐門、風機等部件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損壞,甚至會引起蒸汽噴射和人員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做充分的冗余設計和安全考量,嚴防停水事故的發生,以及萬一事故發生的后果防范。
水系統面臨冬季和夏季兩種極端氣候下的巨大熱負荷波動,因此有必要區別對應;如夏季發揮冷卻系統100%效能的話,在冬季可能不到40%,如果不能靈活調整系統,將造成極大的能源浪費。并且在北方地區,冬季需要重點防范循環水結冰的問題:一旦結冰,短期內無正常供水,生產停滯;更甚者可能導致冷卻塔或水管凍裂,恢復的時間和難度更大,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燒結工序能耗大,長期的加熱、降溫過程以及貫穿始終的真空系統是主要用能動作。例如,在燒結釹鐵硼材料的燒結過程中,300kg爐的燒結和熱處理兩序電耗超過1200kWh/爐,占整個材料生產電耗的50%以上。而燒結爐配套的循環冷卻水的用電則占燒結爐電耗的20%左右,其中以動力系統(水泵)的能耗為主,其次是冷卻系統(冷卻塔)。如何在水系統的動力和冷卻部分做相應的節能設計,將直接影響到生產成本,意義重大。
燒結類設備的用水點數量多、各路流量差異大,目前行業內主要采用開式系統:即熱水池中的熱水經泵至冷卻塔冷卻后回流至冷水池,冷水經泵供給車間設備,給水由設備自帶的分水器分到各用水點,各路回水至開放式集水器中,經回水干管匯流到熱水池。這種方式可方便直觀地觀察每路用水點的情況,并進行調整,平衡各路用水量。缺點是水質難以維護,長期運行引起設備的水套、冷卻器和管路結垢和腐蝕嚴重,影響使用壽命和設備性能。
A企業燒結車間設備價值和工藝穩定性要求都比較高,因此對水質要求嚴格,首選采用閉式系統,主要設備為逆流式閉式冷卻塔。閉式循環系統中冷卻水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可以防止粉塵、微生物、有害離子和其他介質進入系統,長期運行效果較好。該系統中冷卻水為循環使用,蒸發量很小,因此考慮使用純水,并根據運行水質狀況加入適量的防腐劑、抑菌劑等藥劑。閉式冷卻塔的噴淋水蒸發量大,并且需要與外界環境接觸,設計使用軟化水,以降低長期運行過程中水垢的積累對冷卻塔效果的影響。
根據燒結爐、熱處理爐等設備的特點,結合燒結爐用水要求及經驗,設計系統供水水溫32℃,回水溫度37℃。
根據車間設備用水量核算所需水量為:15t/h/臺×4臺=60(t/h),設備及管道內的系統水量約為5t。
根據系統水量及水溫要求,選定良機品牌LNCM—65型閉式冷卻塔,由于車間內外的場地限制,無法再新增工藝設備、無須預留富裕水量。該型冷卻塔循環水量65t/h,標準工況為37℃給水32℃回水。本案再通過其他措施優化設備用水方案,適當平衡熱負荷,以降低對冷卻設備的要求。
循環水管路的損失約為0.02Mpa,沿程高差損失約為0.05MPa用水設備的損失小于0.2MPa。經查冷卻塔技術參數,其內部盤管的典型壓力損失為0.1MPa;因此,在系統水不經冷卻塔的情況下,系統壓力損失約0.27MPa,對應水泵的揚程應在27m以上;在系統水經冷卻塔的情況下,系統壓力損失約0.37MPa,揚程應在37m以上;在熱水經塔直接回冷水池的情況下,揚程應在15m以上。
閉式系統一般會存在多個回水點壓力不平衡引起的水量不均問題,嚴重時可能出現部分管路無回水的現象,進而導致設備受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系統設計半地下式集水箱,并在水箱內焊接密封的PVC內膽,以達到以下目的:(1)集水后泄壓;(2)保護水質密閉不收污染;(3)提供一定的系統水容量,利于啟停泵和設備檢修時卸水;(4)在冬季可以利用地坑自然散熱,并有一定的防凍作用。
水箱分為冷水箱和熱水箱,下半段是分離結構,頂端是連通結構,在熱水箱滿后可溢流至冷水箱,冷熱水箱的動態調整容量稍大于系統水量,以保證停機時系統水的回流。本案中由于場地限制,采用半地下一體澆筑的混凝土地坑,冷熱水容量各約10t,坑內焊PVC內膽,并將冷卻塔放置于坑頂以節省空間。
閉式循環水系統需在管道最高點(一般是末端)設置排氣閥,以防形成局部氣阻或氣蝕,影響水流和水量分布。另外,由于系統封閉性,涉及設備檢修的情況下,需要有低位卸水點,因此需要在設備進出口、泵的進出口均設置閥門,在低點設置卸水閥門。在冬季部分室外的管道切換不用的情況下,必須將這部分管道中的水放凈以防凍裂,因此,需在相應管道前后閥門間設置卸水點。
閉式循環水系統中水泵前、后,設備進、出水口,需要分別安裝壓力表;管道末端需要安裝壓力傳感器作為恒壓供水的控制信號;在給、回水主管和室外環境分別安裝溫度傳感器,作為控制冷卻塔風機的信號;在設備集水器的每個回路中安裝水流開關,作為監督水量的報警信號。
按常規做法,應設置備用泵防止水泵故障;應設置柴油機泵或高位應急水箱,作為非電情況下的緊急應對措施。本案中供水泵均為一用一備;因場地限制和安全環保等限制性政策,兩項非電情況的安全措施不具備實施條件。考慮本車間循環水量較小,因此本案將自來水和應急消防水作為應急水源,在消防栓和自來水接口處預留快速接頭,但不直接連通到本系統,以防誤操作影響系統水質。一旦發生停電,工人迅速將水龍帶接到自來水和應急水快速接頭處,關閉外部主管路的閥門防止破壞整個系統水質,并打開主管路上的卸水開關,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切換,保證設備安全,并保持室外地坑和管道內的大部分純水不受影響。
綜合以上設計系統圖如圖1所示。

圖1 水系統圖
具體配置如下:
冷卻塔:1臺逆流式密閉冷卻塔LNCM—65(良機),Q=65t,N=10Kw;
熱水泵:2臺KQL100/140S-7.5/2(凱泉),Q=80t/h,H=24m,N=7.5kW;
冷水泵:1臺KQL100/165-15/2(凱泉),Q=115t/h,H=34m,N=15kW;
1臺KQL100/170-15/2(凱泉),Q=87t/h,H=38m,N=15kW;
針對A企業所處北方地區的冬季長、冬季冷、全年溫差大的氣候特征,系統設計3種運行模式。
如圖2所示,在熱負荷大的季節(夏季及春秋季部分時段),開啟閥門F1、F3、F4、F6,關閉閥門F2、F5,熱水泵將熱水打入冷卻塔冷卻后,自然回流至冷水箱,冷水泵將冷水供至車間內設備,設備回熱水經主管匯流至熱水箱,不平衡部分水量通過水箱間溢流自然均衡。熱水泵一用一備,冷水泵優先開啟大流量泵,以大水量增加換熱量,小流量泵作為備用。

圖2 夏季運行模式
如圖3所示,在散熱條件好、熱負荷不大的季節(春秋冬季部分時段),開啟閥門F2、F5,關閉閥門F1、F3、F4、F6。該模式下系統水不經過水箱,冷水泵將水供至車間內燒結爐,設備回熱水經主管匯流至冷卻塔內冷卻,再通過冷水泵供至車間。熱水泵全部停用,冷水泵優先開啟小流量泵,獲得較高的水壓以克服冷卻塔的水壓損失,大流量泵作為備用。這種模式熱水泵停用,節能效果明顯;多余的系統水存入水箱下半段,可防結冰。

圖3 冬季運行模式
如圖4所示,在極寒條件下(寒冬),開啟閥門F1、F6,關閉閥門F2、F3、F4、F5。該模式下系統水不經過冷卻塔,冷卻塔放空以規避凍裂的問題。冷水泵將水供至車間內燒結爐,設備回熱水經主管匯流至熱水箱中,再溢流至冷水箱,通過冷水泵供至車間。由于車間內和室外溫度極低,通過室內外的自然散熱已基本能滿足設備散熱;同樣,該模式下熱水泵和冷卻塔全部停用,節能效果明顯;冷卻塔放空解決了結冰之憂;系統水位于半地下,可兼顧自然散熱和保溫防凍。

圖4 極寒運行模式
首先,為保證用水設備穩定運行,以及管理的直觀和方便,業內一般都對供水壓力進行管控,本案采用恒壓供水方案。由于車間設備少、分布集中,可通過供水管道末端的壓力來控制冷水泵的運行頻率,進行恒壓供水。在冷卻塔的水溫控制上,以供水總管、回水總管、環境溫度3項作為參考,進行分段PID模糊控制,保持溫度在一段時間內的穩定性。
其次,考慮燒結車間內生產排產和工藝節奏的特點,4臺設備的裝爐時間先后會錯開30min以上,并且在80%以上的高溫恒溫燒結時段內,設備對水溫不敏感,僅在最后的冷卻時段需要保證水溫和水量穩定,以確保冷卻速度不影響產品性能。據此對燒結爐風機冷卻器的供水設置2檔控制,即:常規時段為一檔,開啟一路供水,水量為原正常水量的60%左右;冷卻時段為二擋,開啟兩路供水,水量可達原正常水量的120%,加強水量以防水溫的不足。該方法在保證設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大部分時間段的用水量,并可適當降低工藝設備對水溫的要求,進而達到節能的效果。
再者鑒于燒結爐的連續工作時間長,一般釹鐵硼行業內的燒結爐工作時間多在12~30h,視為連續運轉,因此循環水一般是長流水形式;實際在常溫和低溫狀態下的抽真空、進出料、檢修、等待等時段內,冷卻水是無效或部分無效的,長流水白白損失了大量的水力,加重了水泵的負擔,浪費了電能。本案中增加單體設備給水的電磁閥,并與設備聯動,在設備運轉時段用水,停機、待機時段關停,配合回水分路的水流開關形成報警系統,協助生產人員的點檢和管理。由于給水和回水管道都處于高位,即使在給水電磁閥關閉的狀態下,設備所有用水點仍會保持充滿水的狀態,不會出現干燒的情況;通過對低效、無效的用水控制,降低運行水量,進而利用恒壓控制系統降低供水泵頻率,達到節能的效果。尤其是在產能負荷不高的情況下,節能效果更加明顯。
閉式冷卻循環水系統應用于釹鐵硼磁體燒結車間,能直接提高燒結爐、熱處理爐及附屬部件的換熱效率并延長其使用壽命。本案水系統在水質保證、運行安全保障、多模式節能運行、降低系統運行動力等方面優勢突出,綜合效益顯著,有行業推廣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