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燁
[摘要]顏色,作為一種模態,在交際中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傳遞著意義,在視覺語法理論框架下,顏色蘊含了三種元功能意義,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語篇意義。本文通過對《致用英語綜合教程》兩個不同版本中顏色模態具體使用情況的研究,發現顏色主要通過除色調之外的另外五個特征來表達意義潛勢;在傳遞三種元功能意義時,教科書中色彩模態的色彩值和飽和度不高,而其純度和協調度相對偏高。
[關鍵詞]色彩;模態;教科書;使用情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6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7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模態社會,社會中意義的編碼通過運用多種符號資源實現(Kress&Van Leeuwen 2001,Kress 2003)。這一事實要求我們“考慮我們所能系統描述的盡可能多的交流模式”(Martin&Rose,2003:255)。正因為多模態已經成了現代生活的典型特點,因此包括語言學家和符號學家在內的很多學者都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和界定多模態,總結起來,“多模態”即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以各種不同組合方式組合起來的用于表征和交流意義的包括語言在內的各種不同的資源符號。正因為多模態的出現,學者們才開始研究每一個單個的模態,色彩模態其中值得研究的模態之一。根據多模態的定義,學者們給出了模態的典型特征,即模態是產生于語境并經長時間固化下來的獨立于語境存在的物質媒體,它具有意義潛勢,可以用于表征和交流意義。因此,色彩模態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進入交際語境,表征和體現意義。
二、色彩模態的呈現方式
不同于語言和圖像這兩種在教科書中起主導交際作用的模態,色彩模態有其特有的表征和交流意義的方式。教科書中,色彩模態通常采用兩種方式出現:一種是作為背景色彩出現,一種是與文字共同出現;色彩可以表達意義,可以要求執行動作,還可以在語篇中按照相同的順序形成色彩組。
在視覺語法的理論框架下,顏色同樣也蘊含著三種元功能意義,即概念意義、人際意義,語篇意義。顏色的概念意義可以被用于表達特定的人、物等,也可以只是傳遞某種普遍的意義;顏色的人際意義可以只是向讀者展示某種東西,傳遞信息,也可以是發出某種指令,要求讀者完成一件事情;顏色的語篇意義是指某種特定顏色在語篇中的使用可用來象征具有同樣順序的一組內容。顏色通過六個特征來表達不同的意義潛勢;色彩值、色彩飽和度、色彩純度、色彩協調度、色彩區分度,以及色彩的色調(Kress&Van Leenwen 1996)。色彩值的范圍涵蓋從最淡到最濃,顏色越淡,其表達意義越令人信服;色彩飽和度涵蓋范圍是從黑與白到色彩最大飽和度,飽和的顏色是大膽而又情感濃烈的,不飽和的顏色往往是柔和而平靜的;色彩純度就是像純紅、純藍等,純色表示肯定,而稀釋的顏色具有不定性,強調個性化;高協調度的顏色被解釋為自然而細致的,而低協調度的顏色往往再現了顏色的實質;色彩區分度涵蓋從單色漸進到多色的使用,高區分度意味著活躍和能量;色調就是冷暖色,其范圍包括從冷藍色到暖紅色的過渡,紅色一端給人一種溫暖、突顯和充滿能量的感覺,藍色一端則傾向于平靜和前景化。
三、色彩模態在教科書中具體使用情況
本研究以《致用英語綜合教程》的第一、二版為研究對象,探討色彩模態在教科書中的使用情況。該教材版本一和版本二是伴隨著國內多模態研究的興起和發展而出現并投入使用的,是視覺交際手段應用于教材編寫的產物。
(一)教材中色彩的數量統計
單從顏色的不同進行統計對色彩構建意義的研究并沒有太大作用,而且色彩內部有其更細致的分類(Kress&Van Leeu-wen 1996)。在該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視覺模式都有背景色彩,包括標題和問題;在此,筆者只對色彩進行了基于本研究需要的大概統計。版本一以色彩使用大量豐富為特征,每個單元的背景色彩使用數從4種到6種不等,文字色彩使用數從6種到9種不等,單元與單元之間沒有聯系,總體沒有規律,只是每個單元內部相對統一,給人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版本二相較于版本一,色彩使用有所減少,每個單元的背景色彩使用數一致,均為12種,文字色彩使用數每單元也保持一致,為8種。由此可以看出,版本二在色彩符號模態的使用上更系統,更具有體系性。色彩符號模態在本教材中如何呈現其特征,如何構建意義、連貫全書,將在下一節中進行基于視覺語法理論的具體分析。
(二)教材中色彩模態的分析
顏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模態,該教材也充分利用了顏色的上述意義潛勢與教材的學習者進行交流。以版本一第一冊第一單元為例,開篇對第一單元的標題和目的進行介紹,就用了三種不同的背景顏色,其中標題和整體背景顏色與目錄中保持一致,用了亮綠色和土黃色,用以區別本單元的目標,目標背景用了淡黃色,單元中的小標題用了橘黃色背景,還有一些文字背景用了淡綠色和深土黃色等;所有背景色的色彩值和飽和度都不高,但是色彩純度和協調度卻很高,這確保了這些背景色彩中內容的確定性;相比于白色背景,彩色背景的區分度并不是很高,但卻很容易讓讀者辨識其中的內容;版本一中背景色彩的使用中也牽涉到冷暖色調的使用,但就該版本而言,冷暖色調并沒有明顯區別,因為所有色彩的飽和度都不高。版本一中文字色彩也不是單一的白紙黑字,也采用了多種顏色,但其特征與該版本的背景色彩基本相同。版本一其他單元背景色彩與文字色彩的使用也基本采用相同的特征。其目的就是使教材閱讀起來輕松有趣,使學生的更有學習興趣;但是,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版本一第一冊和第二冊雖然每個單元自成系統,但總體背景色彩的安排卻顯得非常零亂,容易造成學生每學一個單元,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學到哪個板塊了,這樣反而會使原本就很細碎的英語知識在版本一中顯得更加細碎,不便于學生知識的整理與系統掌握。
不同于版本一,版本二色彩使用的總體數量大大減少,每個單元的背景色彩使用數一致,均為12種,文字色彩使用數也一致,為8種,而且每個單元的背景色彩和文字色彩完全一致。以版本二第一冊為例,首先開篇,只在單元數上使用了綠色背景色,以突顯一個新單元的開始,其他全為白色背景色,尤其單元目標是典型的白紙黑字,以顯示這項內容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接著,一個單元的七個板塊標題采用了淺橘色背景加深橘色文字,既凸顯了新板塊的開始,也暗示了這是該單元七個板塊內容之一;板塊內部的不同內容標題采用了綠色條狀背景,每個板塊一致,每個單元一致,始終不變;閱讀A板塊中,閱讀技巧統一采用了淡黃色背景,凸顯了閱讀技巧,同時又暗示學生閱讀技巧并不是很難掌握,要放松心態,而閱讀前任務卻沒有任何背景色彩,說明了它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課文標題采用了淡綠色,內容采用了飽和度非常低的淡橘色背景,同樣既凸顯了課文,又營造了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生詞采用了淡藍色的背景,除凸顯單詞外,還暗示了學生應平靜的掌握單詞,切不可急躁,另外在閱讀A板塊的詞匯與結構部分、語言運用板塊的詞匯構成部分以及閱讀B板塊的詞匯與語法部分都使用了淡黃色背景,所起的作用與閱讀技巧背景色的作用一樣,閱讀B課文采用的淡紫色背景,用以區別閱讀A課文,也說明了閱讀B課文的拓展性,每單元最后一個板塊閱讀策略采用了淡綠色背景,一方面凸顯了其重要性、顯著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學習策略并不像學生想的那么高深,學生在學習學習策略時應放松心態,輕松而又認真地對待。版本二、四冊都沿用了這種背景模式,與版本一相同的是,版本二中使用的背景色彩同樣色彩值和飽和度都不高,但色彩純度和協調度相對較高,冷暖色并用,區別不大,背景色彩與白色背景的區分度不大,但足以讓讀者辨識所凸顯內容。
因此,版本二與版本一相比較,在色彩特征的體現上采用模式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版本二利用背景色彩不僅凸顯了相關內容,營造了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同時進行內容上的排版布局,使整個教材體系更清晰更明確,學生通過背景色彩就知道自己正處在單元的哪個版塊哪個部分,可以說版本二中背景色彩除傳遞了上述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之外,更傳遞了語篇意義。
四、結語
因為自身的獨特特征,色彩模態在教科書中不僅可以表達相應的概念意義和人際意義,同時常被用來謀篇布局,表達一定的語篇意義。在表達這三種元功能意義時,通常情況下,色彩模態中除色調特征外其他五種特征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規律如下:色彩值和飽和度都不高,其純度和協調度相對偏高,色彩區分度也相對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