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韜
[摘要]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是高職課程建設與改革的趨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文章以我校會展英語課程為例,通過調查研究、專業論證、教學分析等步驟,對該課程的定位、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進行設計和探索。
[關鍵詞]會展英語;工作過程;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8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7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研究背景
會展英語課程是會展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之一,是培養合格的國際會展人才的關鍵環節,高職院校在課程教學中都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但從目前會展畢業生就業和企業招聘倒掛的情況看,當前的高職會展英語教學還存在學科本位和能力本位之爭,從工作崗位細化能力目標設計會展英語課程內容,優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果很有現實意義。
二、課程設計指導原則
(一)課程構建系統化原則。工作過程系統化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工作過程要素的完整性,二是工作過程結構的有序性。基于工作過程建立的課程體系即學習領域必須反映行動領域的所有要素并使之按照工作過程和職業發展的規律排列。首先,會展英語在課程內容和開設時間安排必須考慮與專業內其他課程內容融合和遞進,按照職業特定的發展過程合理設定前導、后續和平行課程,形成大的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其次從課程內部看,會展英語課程的各單元和各項目應該符合實際會展工作順勢流程,體現會展項目運轉的工作要素、工作流程和工作思維等,從而形成課程內部小系統。
(二)學習情景真實性原則。學習情境的設計兼顧學習內容和內容排序的真實,學習內容的真實,即學習單元和學習任務必須是從實際工作中比對篩選的典型代表,符合實際工作情況,而學習內容排序的真實則指學習單元和任務的排序必須遵守工作規律符合實際工作過程。同時工作過程時刻處于運動狀態之中,工作過程的6個載體或要素,即工作的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環境也隨時空變動而變化,因而反應工作要素變化的課程資源必須貼近實際且能根據工作變化而更新,具有時代性,即課堂使用的樣品、文字資料、圖表、錄音圖像等盡可能來自實際工作,能根據工作變化而更新。
(三)教學內容適用性原則。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的會展英語課程還需要從工作和學生實際需求兩方面考慮教學內容適用性:首先,教學內容適用于工作崗位。以工作崗位具有英語需求的工作任務構建教學內容。從會展項目實施這一典型的一級工作任務中篩選出具有英語需求的二級工作任務,再將所有二級工作任務按照實際工作流程進行排列來構建教學體系,實現教學內容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其次,教學內容適用于高職學生。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構成、理論基礎和接受程度來設計教學梯度和內容,內容要盡可能采用直觀、具體和多維的表現形式,內容梯度設計要由表及里,由淺及深,總體難度可控制在中等及偏難程度。
(四)學習主體的主動性原則。自主性原則主要針對學習主體學生而言,不同于學科體系教學中被動學習的學生,能力本位設計下的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老師只起組織、監督、引導和解惑的作用,學習情境中的教學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理論基礎、認知規律、接受程度使之能在教學活動中能通過恰當引導發揮知識習得和能力生成的主觀能動性。
三、課程定位和目標
(一)課程定位。《會展英語》課程是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必修和專業核心課,它既是專業用途英語,又是一門商務技能課程,兼具語言和技能學習兩重特性的特殊課程,我們將其定位為幫助學生掌握會展工作所用的英語詞匯、句型和文體,培養高職學生進行會展工作時需要的中等難度的英語聽、說、讀、寫和譯的語言能力。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深化理解了前導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鞏固和提高展覽和會議的組織、策劃、實施和評估等核心職業能力,并為會展流程實訓和頂崗實習等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和實操的準備工作,最終形成相應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二)課程目標。我校在2009年創辦會展管理專業之初,通過展覽業市場調研、行業企業專家訪談、會展企業實習老師反饋報告等方式確定了專業培養各項目標。
1.崗位目標。①場館經營類公司:展會活動協助和接待(初級)一場地管理和項目執行及監控(成長)一管理整個場館經營項目(高級);②會展項目策劃經營類公司:展會活動協助和接待和資料錄入(初級)一項目實施的文案寫作展會招商和招展、場館設計和施工監管(成長)一展會策劃、立項籌建和項目管理(高級);③會展項目協助服務類公司:展會服務代理業務接待(初級)一會展活動相關的貨物運輸、食宿、交通、展位裝修和拆卸和國內外訂展等業務代理(成長)一代理項目的開發和管理(高級)。
針對上述崗位內容,我系與來自三種類型企業的業務熟手、行業專家進行了座談和問卷調查,篩選出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并解構了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確定了崗位工作所需具備的能力、知識和素質目標。
2.能力目標。能養成會展工作的初步意識和基本業務情感并將其應用在工作中;能使用英語描述會展場館和會議室主要設施、結構和功能;能使用英語提供會展活動期間的咨詢、接待、指引、組織和翻譯等協助服務;能進行會展客商英文資料搜集、整理和錄入;能設計、制作并填寫英文會展表格和文案;能使用英語提供國際貨物通關報關、酒店和交通工具預定及國外展會代訂等代理服務;能使用英語描述翻譯展會、搜索資料進行展會宣傳、招商和招展活動;能根據國際辦展流程使用英語進行會展調研、策劃、立項和申報工作;能使用英語進行展會成效分析、管理和后續跟進工作。
3.知識目標。了解會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理解會展工作的職業素養和基本要求;掌握會展場館設施、結構和功能的英語詞匯和常用表達;理解會展營銷和推廣技巧并掌握相關英語信函和表格的結構和寫作技巧;掌握推介展位及預訂、修改和撤銷展位的常用書面和口語表達;掌握會展現場咨詢、接待和指引等現場服務常用英語口語表達;掌握貨物通關、酒店和交通等代理服務常用的英文文案結構和寫作技巧以及相關英語口語表達;掌握會展項目調研、策劃和立項常見英語文案寫作格式和技巧及相關口語。
4.素質目標。樂觀積極、堅忍不拔和不輕易服輸的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與他人交流、溝通的社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誠實守信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課程內容
通過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崗位核心能力分析,我們重構了課程學習領域的知識體系和行動體系,將會展活動內容按實際工作流程分散體現到工作各階段中,按照會展項目發展的工作流程和學習難度螺旋遞進原則設計了5個單元(學習情境)和18個典型任務。課程內容涵蓋展覽和會議兩大活動主題,反映了場館經營類公司、會展項目策劃經營類公司、會展項目協助服務類公司的主要工作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單元一:Basic acknowledgement of exhibition展會基礎認知
任務1:Know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xhibition center會展中心結構認知;
任務2:Visiting an exhibition參觀展會;
任務3:Knowing the meeting hall會議室認知。
(二)單元二:Preparation and marketing籌備和營銷
任務4:Booking and set-up of venue租定和布置場館;
任務5:Booking and set-up of meeting room租定和布置會議室;
任務6:Exhibition publicity展會宣傳;
任務7:Inviting exhibitors and visitors邀請參展商和觀眾;
任務8:Pre-exhibition and pre-meeting activities會前活動準備。
(三)單元三:Exhibition service展會服務
任務9:Booth design,set-up and dismantling展位設計、搭建和拆卸;
任務10:Hotel,transportation and traveling agent service賓館、運輸和旅行代理服務;
任務11:Meeting reception and operation會議操作和接待;
任務12:Service on the scene展會現場服務。
(四)單元四:After-exhibition activity會后活動
任務13:Files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ng資料和信息整理;
任務14:Follow-up contact跟進聯系;
任務15:Exhibitors efficiency research參展商成效調查。
(五)單元五:New Project establishment創建新項目
任務16: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市場調研和分析;
任務17:Events design(including a forum)展會活動設計(包括展中論壇或會議);
任務18:Project application立項申請。
其中任務1、3、4、5涉及場館經營和會展項目策劃兩類公司工作內容,任務9、10涉及會展項目策劃和會展項目協助服務兩類公司工作內容,其余任務則反映出會展項目策劃經營類公司工作內容。
五、教學組織和設計
(一)根據工作流程設計教學流程。基于工作過程設計的會展英語課程則以掌握完成從行動領域中篩選出的具有英語語言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務群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目標,以會展工作流程為主線以真實或依據真實情況虛擬的項目為載體來重組教學內容,以任務背景、內容和要求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現有工具介紹、具體任務完成、活動效果評價會等為主要活動內容,與之適應的教學流程也必須符合實際工作流程,即每個教學(學習)任務的都是一次工作任務的再現、解構、計劃、實施和反思的完整過程,對應的教學流程則體現為任務導入→知識鋪墊→實施解決→教師引導→效果評估→完善改進→鞏固提高,學生通過完成每個工作項目和工作任務,掌握會展工作的各個環節的技能和知識。
(二)進行統分結合的雙線教學。課程教學為總分結構,包含一明一暗兩條主線,明線以會展項目工作流程為主線,通過完成各階段的典型工作任務掌握工作各環節必需的商務和語言的知識和技能,主要表現為老師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方法展示、引導和組織學生們完成各單元任務。暗線則是一個籌辦展會總體貫穿項目,課程伊始,老師就為學生設定好展會目標和要求、籌辦階段和實際條件(具體設計參照合作會展公司的具體項目和工作情況)。學生們需在課內外根據工作總目標和既有資料自主計劃并實施以最終完成展會總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充當學生的“工作導師”,通過設計工作情境并解答問題,幫助學生將分解技能和知識點應用到實際工作過程中來。根據職業發展規律和會展項目發展流程設計而成的課程內容為這條暗線發展提供了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三)充分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靈活設計教學模式。我校借助區域優勢,與三類會展公司均建立了合作關系,建成了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場所,培養了一批由會展企業一線崗位的工作能手組成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積累了豐富、全面和實用的教學資源。對于不同學習任務,學習地點、指導老師和老師所采取的具體教學和考核方法也相應調整變化:教學場所在校內實訓室和校外會展現場自由切換;教學手段增加了網絡課程和微信群消息發布、教學公眾號電子考勤和即時問答、教學App授課等具有時代特點的手機互動方式;指導教師可以是校內專職教師、企業兼職教師或兩者綜合隊伍;教學資料也由原來單一的教材加課件轉變成教材、課件、實物和其他各種多媒體資料的組合;考核方法則是結合工作任務完成結果作為考核依據,并參考企業指導老師的評價來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四)培養“工作導師一企業員工”的師生關系,重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自主學習或工作的“企業員工”,主要通過個人或學習小組采取自主學習、角色式學習、協作式學習等學習方式,教師的作用則以課堂的組織、監督、仲裁、引導、評價為主。在組織形式上,學生教學過程則表現為老師提供精心設計的符合學生現有認知水平且與崗位工作環境貼近的盡可能真的學習情境或真實的工作環境(設定工作任務),學生根據工作任務通過工作過程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步驟來解決專業問題(完成工作任務),實現學習與工作內容的融合以養成職業能力。
六、評價體系
本考核體系把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反映出的精神風貌、職業素養、團隊精神等隱性指標列入考核內容,從任務、項目完成的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兩方面考查學生能力水平,通過采集課程過程所產生的紙質測試、工作計劃和表格、會議總結、電子郵件、重要工作電話錄音等反映學生工作能力的語音和文字資料來細化分析和評價學生的能力掌握情況,此外還增加了企業老師考核評價,并將評分權重傾向專業能力考核,以凸顯考核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導向作用,具體考核方式如下:
(一)態度方面。考核內容為團隊合作、主動性、工作責任心、課程參與程度和出勤率,校內實訓老師記錄學生課堂表現和出勤率進行評分,分值占總分的10%。
(二)能力方面。考核內容為各單元任務和總項目實施和完成情況,企業兼職教師根據階段性任務和總任務中團隊和個人業務表現、工作任務實施過程產生的語音和文字資料和任務完成結果情況評分,分值占總分的50%。
(三)知識方面。考核內容為工作過程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實訓老師根據會展工作過程知識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書面測試和問卷答題情況評分,分值占總分的50%。
結束語
專業英語教學是職業教學中的重點,而如何在教學中平衡語言和專業技能學習,并將兩者合理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素來是專業英語教學的難點,本課程設計正是針對此難點的一次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使學生對會展專業英語從整體上有一個比較清晰地認識;使學生基本掌握從事會展行業需要的以英語為載體的會展專業技能,同時也加深了對整個會展行業和會展流程的理解;使學生工作學習一體化,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職業素質,更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