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哲
[摘要]詩歌是社會生活的創造性反映,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北朝詩人在詩歌創作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反映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在他們的詩歌中對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解讀是比較深刻的。因此,科學分析兩者的關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詩人的創作風格,也有助于理解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
[關鍵詞]北朝詩人;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關系;關聯性
[中圖分類號]1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3-018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3.082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北朝詩歌是具有顯著的特點的,但論整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廣度,北朝詩歌很難與南朝詩歌相提并論,也沒有南朝詩歌的婉轉委婉。楊炯在《王勃集序》中評論北朝詩歌“專求怪說,爭發大言”,“已逾江南之風,漸成河朔之制”。從這些評論中,可以看出世人對北朝詩歌是多有不屑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貶義和嘲諷。但北朝詩歌自成一格,它們中包含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人們粗獷而執著的性格。北朝詩歌的質樸剛健更能夠體現北方地域民族特色。
一、比較典型的北朝詩人
北朝詩人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的,雖然相比南朝詩人,北朝詩人的知名度和傳播度并不高,但總體而言,北朝詩歌的整體藝術價值仍然比較高。北朝詩歌中飽含著豐富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特征,通過分析比較典型的北朝詩人,能夠窺探到深刻而富有內涵的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相比南朝詩人的大量涌現,北朝詩人是相對比較稀缺的,尤其是具有典型北方特色的北朝著名詩人更是鳳毛麟角。盛唐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但盛唐詩歌之所以繁榮發展,魏晉南北朝的詩歌打下了非常關鍵的基礎。正因為南北朝詩歌的風格各異,正因為南北朝詩歌的不同情境等,才使得我國的詩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及北朝詩人,最為著名的便是“北地三才”——溫子昇、邢邵、魏收。相比南朝詩人的藝術素養,這些較為典型的北朝詩人雖然創作能力不及前者,但也為北朝詩歌的發展奠定了非常關鍵的根基,邁開了北朝文學復蘇的第一步,也標志著南北朝文學開始進行交融。庾信是一個融合南北朝特色的非典型北朝詩人,不過他后期創作的北朝詩歌往往直抒胸臆,少了之前的含蓄和委婉,更加注重真情實感的抒發,更加注重內在情感的直抒胸臆。在他的詩歌中,蘊含著濃厚的思念之情以及懷念故土之感。王褒也是比較典型的北朝詩人,在他的創作歷程中,他切身體會到了南朝的安逸自在,也在進入北朝后,體會到北朝的開放和豪邁。在北朝時,他的詩歌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多抒發羈旅之情,隱逸思想不如庾信那么強烈,因而詩風大多雄健。
二、北朝詩歌的創作環境
北朝詩歌在創作過程中,深受民族環境和地域環境的影響。相比南朝的安逸,北朝民族眾多,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沖突以及地域沖突等偶有發生,這些都會對北朝詩歌產生比較直觀深遠的影響。因此,分析北朝詩人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關系,應該全面了解北朝詩歌的創作環境,精準把握詩歌創作中環境影響因素。
(一)民族大環境對北朝詩歌的影響
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直觀反映,是民族風格的體現。北朝詩歌在創作過程中深受民族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深受民族融合的影響,這也使得北朝詩歌在風格和形式上更加多元。相比南朝詩歌的多元和廣量,北朝詩歌在數量上是存在較大的劣勢的。在篇幅相對較少的北朝詩歌中,它的風格卻相對比較多元化。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差,關鍵在于北朝詩人在詩歌創作過程中深受民族融合的影響,使得他們得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諸多風格的詩歌中,贊嘆山水風景的詩歌以及謳歌愛情的詩歌占據著主要的篇幅。北朝詩人在自身風格的基準上,積極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積極借鑒其他民族的詩歌精髓,不斷內化民族特色在詩歌中的體現,特別是在社會轉型的滾滾洪流中,北朝詩人所創作的詩歌整體偏向雄渾剛健的特征,凸顯出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熱烈及奔放的性格特征。
(二)地域因素對北朝詩歌的影響
詩歌是民族文化的反映,詩歌也體現著較為深刻的地域特色。北朝詩人在不斷的動遷過程中,深受各個地域文化風俗的影響,在兼容并包的過程中,北朝詩人也始終保留了他們典型的民族個性和創作風格。北朝詩人在詩歌創作過程中,在沒有統一前,他們的詩歌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這些情感大多比較直接和雄厚。這也是區別于南朝詩歌的主要內容,但在北方民族統一并且逐步擴大地域范圍后,北朝詩人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升,這充分體現在他們的詩歌創作中。因此,這一階段的北朝詩歌更加的自信,更加的飽滿,充滿著一種睥睨天下的傲人氣息。
三、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
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不斷的民族融合與地域變遷中,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內涵更加深刻,北方少數民族的文化理念越發多元,在兼容并包的過程中,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結構也逐步形成和充實??茖W分析北朝詩人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需要全面理清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正因為這些特征,才使得北朝詩歌精彩紛呈、風格獨特。
(一)大膽豪放
北方地區以少數民族為主,這些少數民族基本以游牧民族為主,他們追求自由,性格外放,在南朝人眼中,可能還比較粗獷。但正因為游牧民族獨有的個性,才使得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相比于南朝詩歌的委婉曲折,北朝詩歌的風格整體比較奔放,在詩歌中體現著一定程度的尚武習性,這與我國一以貫之的儒家文化是有所相悖的,但這體現著北方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格和藝術特質。在諸多的北朝詩人中,基本都可以找到豪放風格的相似之處,這既與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征相呼應,同時也與北朝人自身的性格有關。北朝地區地處高寒、高冷地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朝人很難擁有南朝人“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更多的時候是在馬背上游牧。因此,在北朝詩歌中,豪放開放的民族文化特征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北朝詩歌區別于南朝詩歌的顯著特征。
(二)尚武性格
尚武精神是北方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文化內涵,在北朝詩人的詩歌中這種精神也體現的比較明顯,所以北朝詩人的詩歌多是雄渾壯闊的。比較典型的北朝詩人的詩歌中,都蘊含著他們對飛奔的駿馬以及對冷凜凜的武器的喜好,尤以寶劍更是被北朝詩人所癡迷。北朝詩人雖然可能并不全是少數民族,但在耳濡目染以及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他們對于武術、武器,包括武斗等的癡迷程度也越來越深。甚至不少北朝詩人以能夠駕馭最烈的駿馬為榮耀,為人生得意的基本條件。當然尚武精神的體現,并不能說明北朝詩人的盲目與夸大其詞。這種精神較為積極的一面,就是在諸多的北朝詩人中他們將慷慨赴死、舍生取義作為人生信條,甚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留住自己的名節。所以北朝詩人所創作的詩歌中,“大義凜然”是主要的創作風格。
(三)真實平淡
在北朝詩人的詩歌中,除了氣勢磅礴的風格特點外,還有一種比較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追求平淡和真實,在看似平淡無奇的詩句中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以及詩人對時勢的褒貶以及無奈。之所以北朝詩歌中具有這樣顯著的特點,主要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區域和地理環境有關。北朝詩歌是相對樸素的,詩人舍去了華麗的辭藻,詩人舍去了各種修飾,僅僅是平實地敘述感受,讓受眾在讀詩、閱詩的過程中,仿佛像是自己在平淡的訴說。同時,北朝詩歌是追求真實的,它不像南朝詩歌會虛幻一定的空間和場景來寄情思物。北朝詩歌在寄情睹物的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直抒胸臆。
四、北朝詩歌創作與少數民族文化關系
北朝詩歌之所以具有顯著的民族特點以及文化風格等,與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分析北朝詩歌的風格特征,自身離不開它植根的民族文化特征。從流傳于世的北朝詩歌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出詩歌創作與少數民族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
(一)相互作用的哲學關系
北朝詩人在生或養他們的土壤上進行詩歌創作,自然離不開他們耳濡目染的少數民族文化,也離不開他們生存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文化環境。因此,在北朝詩人的詩歌中,無不滲透和體現著強烈的民族特色。從這點來看,頗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以及后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的沖突與交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北朝詩人強烈的文化刺激與文化營養。與此同時,北朝詩歌也對少數民族文化具有深遠的促進作用。北朝詩人在謳歌少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能夠放大它的光輝,也能夠體現它的博大與寬容。特別是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部分當政者可能還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世人也可能會對它民族文化存在誤解,經過北朝詩人的再創作后,人們對于文化融合的認同感也得到了強化。
(二)表現與強化的關系
在北朝詩人的詩歌創作過程中,他們需要少數民族文化的支撐與培育,這是北朝詩歌獨樹一幟的根本原因。北朝詩人雖然部分來源于南朝,但在進入北朝后,深受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滲透,也使得他們得以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再加上北朝文化曾一度處于空白,北朝詩人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理解與挖掘,進而創作出頗具特色的北朝詩歌,這無疑提升了他們的文學造詣。與此同時,北朝詩人在詩歌創作的過程中,可以說是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一種凝練和高度概括。那些口口相傳卻沒有記錄在冊的文化精華,那些豐富且具有特色的民族風俗等,通過北朝詩人的創作與運用后,得以放大,得以擴大影響力。
結論
北朝詩人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北朝詩歌也具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北朝詩人在進行創作實踐中,自然離不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培育與植根。因此,科學分析北朝詩歌的特點,全面理清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特征,緊密把握北朝詩人與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的關系,有助于理解北朝詩歌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