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臆
【摘要】合格的大學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應在大學期間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中國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紀錄片作為新興的文化載體和文化形式,具有其獨特的紀實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本文從教育現代化的視角出發,解析紀錄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獨特功能,并對其進一步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對策。
【關鍵詞】紀錄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論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78-02
改革開放四十年,一方面是我們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背景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信息網絡化的浪潮之下,大學生群體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容易出現信仰缺失,民族和國家觀念淡薄,拜金主義和利己主義等一些不良思想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新時代急需解決的一項戰略性難題。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難以形成教育合力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后就十分重視政治教育工作,毛澤東同志也曾經說過,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1]。進入新時期后,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為育人、努力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但現實情況是高校往往重視科研輕視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科研人員和知識型人才的培養輕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重視專業文化和知識的學習而輕視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
2.缺乏平等性和師生互動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者對學生進行教育灌輸為主,作為受教育者的大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思考而只是被動的接受。課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課方法也是傳統的我說你聽,我說你做。師生之間缺少良性的交流和互動。以學生為主體已經是教育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95后和00后大學生群體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他們也渴望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主動的接受者。
3.教育方式單一、呆板、無活力
當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只是從整體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被動式的說教。很多學生認為思政課無非就是洗腦課。授課方式也局限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也只是課本,多媒體文字交替使用。教師以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學生難以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魅力。
4.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大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夠密切,不能適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趨勢。學生只是純粹的記住一些理論,缺少將理論轉換為行動的動力和機會,一些單純性的理論也只是停留在記憶層面,沒有真正的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局限在教室里,缺少必要的室外活動,組織的活動缺乏新意,難以吸引學生參加。思政課教學成果難以直接反映在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上。
二、紀錄片的特征
1.紀實性
紀錄片是伴隨著電影的產生之初就出現的一種藝術形態,是對于當時社會情況的一種客觀描述。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很多記錄片的拍攝往往為了獲得更真實可靠的信息,往往會歷經幾年甚至數十年。如紀錄片《含淚活著》以主人公丁尚彪的人生歷程為切入點,拍攝歷時十年,拍攝團隊輾轉日本、美國、上海,在人物生活發生重大變動的關鍵階段攝像機都在場,因而紀錄了人物生活過程中完整的過程段落和細節,在動態的取材中能使生活中的各種細節信息都得以保留,紀錄片也有了生命力。由此帶來的震撼也是其他的藝術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2.教育性
任何的一種文化傳播形式,都有其一定的教育功能。紀錄片作為新興的文化傳播形式,不僅有畫面展示,還有語言描述和音樂渲染,能夠調動受教育者的觀看和學習興趣。能夠使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從而有深刻的感染力。使受眾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如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通過大規模的航拍鏡頭展現了大國風采,又從細膩溫情的視角,描述了小家之變。再加上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一幀幀畫面無不顯示著我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光輝成就,這樣的紀錄片又怎能不激起我們心中的昂揚斗志!
3.傳播的時效性
我國文化傳播方式經歷了由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影院到網絡的傳播過程。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隨著傳播媒介的不斷融合,網絡成為紀錄片傳播的又一重要平臺[2]。網絡傳播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傳播的方便、快捷,一旦出現某種新的思潮和觀點,能快速在社會上傳播。優酷自制獨播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以緩視頻、慢節奏的方式表達一個個傳統故事。第二季收官時,優酷點擊量高達1.2億,微博收獲粉絲近200萬,微博話題《了不起的匠人》近8億。在互聯網時代,成功抓住觀眾消費升級需求。《了不起的匠人》的成功就是紀錄片利用網絡傳播獲得關注的成功案例。
4.審美性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紀錄片的審美性是建立在真實性的基礎上的。而后在真實性的基礎上,運用拍攝手法、燈光、音樂、解說、后期制作等形式來使整個作品更加生動、立體,體現創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一些大型紀錄片的拍攝過程就會引入現代化的道具和拍攝技巧,一部優秀的紀錄片也會插入各種音樂元素來豐富作品。如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在描述食物的美味的同時,也會從不同角度運用各種拍攝技巧去表現食物自身的美。欣賞紀錄片的過程,也是感受文化美的過程。
三、紀錄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創新傳統教育模式
紀錄片彌補了傳統政治教育模式中的缺陷通過讓學生觀看紀錄片,生動再現歷史場景,使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學生在課下自由網上搜索相關記錄片進行學習,學習方式更加靈活生動。老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寫記錄片觀后感或者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學習。紀錄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是傳統教育方式走向靈活的一個重要途徑。
2.還原歷史場面,引發學生思考
紀錄片的形式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再現歷史和現場畫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相關政治問題。記錄片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再現歷史和現場畫面,不僅避免了老師表達和描述問題影響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能夠真實體驗當時場景,從而讓學生能夠準確了解情況,深刻體會其中傳達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3.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習興趣
紀錄片生動有趣的畫面能給學生真實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鑒賞性,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性和畫面感較強的記錄片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的想要去研究問題。利用紀錄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思想政治的一種方式。
4.促進理論與現實結合
利用紀錄片的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情況相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由于實踐受教學條件等客觀因素影響,實踐教育受限制。紀錄片是對過去或者現在實事的再現,它反映的就是實踐的經驗,也有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脫節的教訓。這為大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將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四、提高紀錄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幾點建議
1.加強紀錄片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新媒體時代的文化傳播形式,尤其是要提高紀錄片的利用。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經典的紀錄片片段,定期不定期的在大學校園利用班級、社團播放紅色紀錄片。對于影視傳播類的社團,要加強團委的領導工作,從上而下提高對于紀錄片的重視。對于有教育意義的記錄片,要免費在各大視頻網站播放,并利用微信、微博、報紙、電視等渠道宣傳。鼓勵優秀的紀錄片走進影院,走向市場。
2.利用名人的偶像光環
在促進紀錄片的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名人效應。很多微博大V都有年輕的粉絲,通過他們的轉發可以增強紀錄片傳播的受眾面,以此來達到教育目的。另外一些名人也經常會舉行演講活動,可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和他們的影響力間接的教育大學生,傳達一些積極正面的社會理念、政治思想、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即通過社會精英人物的帶動來帶動全社會素質提高。
3.更加注重培養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紀錄片的創作
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中,不僅要利用政府和國有企業,更要注重民間力量的發揮,鼓勵民間優秀創作人才和資金流入到紀錄片的創作過程。所謂的傳播就是社會信息的傳遞和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過程。社會的發展更是由無數的普通大眾帶動的,最簡單最真實的也最容易打動人。要鼓勵以個人為主體的紀錄片創作,并對其進行引導,使其符合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社會主義的文化潮流。針對紀錄片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政府要加強監管,對傳播負面價值的紀錄片要堅決取締。
結束語
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素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充分發揮多方面的教育合力。紀錄片作為新媒體時代下獨特的文化傳播形式,具有其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利用多種形式提升記錄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效率,對紀錄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動出擊,以創新為動力,用不斷改變的力量使大學生思想政治邁向新的發展階段,是我們國家和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建設偉大而繁榮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2]何蘇六.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