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桂友
【摘要】職業核心能力對高職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職英語教學離不開綜合實訓活動,它可以使學生們的學習情趣和學習方法不斷的調整,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得以優化。本文通過闡述高職英語實訓教學活動的現狀,分析了高職英語教學中該如何開展英語實訓教學活動,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實訓? 高職? 英語教學? 創新?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117-02
高職教育側重對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其教育教學的目標指向是培養崗位技能型人才和學生的“職業能力”。那就是要盡可能地創造逼真的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崗位技能與職業能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英語實訓教學才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高職英語實訓教學的現狀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在沿襲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仍在辦“本科壓縮式”英語教學,即:完全照搬各本科院校的實訓教學模式,開設與本科院校類似甚至相同的英語專業課程,使用本科院校的英語專業教材,開展與本科院校相同的英語競賽活動,并沒有考慮到高職學生與本科學生之間存在的差距。這些缺陷致使學生無法獲取在未來職業生涯中所需的、具備實用性的英語知識,使高職英語實訓教學成為了形同虛設的教學模式?,F有的實訓教學研究,都是基于操作性較強的理工類學科基礎之上的,對高職英語專業的參考和借鑒價值不高,主要表現在:
(一)理論研究不足,實際教學活動缺乏理論指導
目前專家學者們對高職文科類專業尤其是語言類專業的實踐實訓教學的理論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職院校在教學中缺乏理論指導依據,各類實訓教學的開展都以理工類專業的實訓模式為參照和依據,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學體系不夠完善
高職英語專業具有實務性、復合性的特征,而在實踐實訓教學過程中,高職英語很容易就被定義為“技能英語”,陷入“單項技能訓練”的誤區,未能形成系統科學的教學體系。
(三)師資結構單一,“雙師型”教師人才缺乏
實訓教學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需要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指導教師來擔任。高職英語教師的語言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扎實,但大多數老師缺乏對相關行業的深入了解;有的英語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工作背景,但從事一定年限教學工作以后,與時下的發展趨勢和潮流也有了距離。改變“理論型”的單一師資結構,充實“雙師型”教師人才,尤其要促進指導教師的綜合知識結構更新,才能保證高職英語實訓教學的效果。
二、高職英語實訓教學應具備的創新點
(一)概念創新
原有的實訓教學研究將“實踐”與“實訓”的概念混為一談。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明確二者在概念上的區別,即:實踐重“踐”,要求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獨立完成任務,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最后一步;實訓重“訓”,要求學生在模擬英語環境中完成任務,在操作過程中還能得到指導教師的點撥和輔導,讓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得到實際鍛煉,為后來的實踐奠定專業基礎。
(二)理念創新
在原有的英語實訓教學研究中,英語教學的理論知識始終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所有的實訓教學活動都以遵循某種理論知識為基礎。高職英語教育應顛覆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再完全按照英語教學的理論知識來安排實訓教學活動,而是主要以國際商務活動為依據,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結構和心理因素等特點來規劃實訓教學活動,鮮活地體現“工作環境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三)內容創新
高職英語教育不僅是對英語知識的單項強化實訓,還包括綜合模擬實訓,即在學生完成了各個單項強化訓練,初步掌握了各項英語技能的基礎上,在高仿真的模擬國際商務環境中布置綜合性實訓任務、考查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校內實訓環節。綜合實訓不是單項實訓的簡單相加,它要求實訓內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尤其要注意涵蓋單項實訓中未能體現的異域文化、管理藝術等方面的內容。
(四)方法創新
目前,各高職院校都普遍開設了英語實訓課程,但都是一種“教師授課為主,學生接受為輔”的實訓模式,在英語實訓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給學生布置好實訓的任務,再由學生被動地完成。高職英語教育應改變這種實施方式,在開展實訓活動前,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實訓項目,討論出此項實訓活動的要求和預期效果,自行安排好實訓活動的步驟和環節,教師在整個實訓活動的準備過程中扮演著監督和指引的角色,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體合作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參與實訓活動的積極性,使活動本身更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三、以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為目的的實訓教學的實踐
開設實訓課程的前期準備的根本任務就是從思想上轉變教學理念,這是使實訓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而轉變思想觀念也需要有恰當的方式,這就是[1]學習、調研與制訂計劃。大力開展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學習活動,根本上確立課堂教學無法替代實踐教學的思想;通過調研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業務能力得到針對性的練習和提高;制訂實訓計劃和實施方案,使整個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完成。
(一)實訓環境的導入
要設計逼真的實訓環境,可以利用多媒體、與教材相關的背景資料,以及影視片和教材里的插圖,使學生在感受其語境的同時逐漸進入教師預期的情境[2];要把握學生認知,設計、出示提問,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樂意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協作、會話,從而形成意義建構;問題提出后,教師要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學生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當前的經驗,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研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教學情境,同時要抓住運用知識相互交流的機會,及時進行訓練與檢驗。
(二)教學過程中實訓環境的創設
實訓環境的創設、合作的展開、交流與會話、反思與評價是英語教學生活化過程的主要因素。它們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實訓環境的創設是指教師要有目的地創設與學習主題基本內容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和環境。合作的展開是指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友好、平等的支持和幫助。合作是在獲得關于英語知識的豐富和全面的解釋的前提下順利進入英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必要途徑,其被引入課堂教學會有力促進英語教學的發展。交流與會話是合作過程的繼續與進一步展開,是學習者實現英語交際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
四、提高高職英語實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改革實訓教材
實訓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特征?,F行的實訓教材中的體例已經無法完全滿足教師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實訓的要求。因此,筆者認為在完善了本課程的實訓手冊內容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實訓任務的可操作性,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各實訓項目的學習任務。此外,加大力度開發多媒體教學軟件等方式為媒介的融通教材,構建豐富的商務英語口語實訓教學資源庫。
(二)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實訓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從這一點來看,實訓教學對教師的作用和能力要求更高了。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和豐富的商務活動實踐經驗。因此,我們必須培養“雙師型”教師,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實訓教學的任務,達到培養適應社會職業環境的應用型技能型英語人才。因此,“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高職英語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
(三)完善實訓環境提高使用效率
由于實際教學的特殊性,實訓室數量及設備的限制,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訓條件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內實訓基地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已有的實訓條件,創造性地開展仿真實訓教學,將現有各實訓室的功能拓展與延伸,提高實訓設備的利用率;加大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的力度,在原有校內實訓基地規模的基礎上徹底改變其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采取校內實體經營和實訓相結合的營銷模式,在校內真正走出一條校企結合、工學結合之路,使其更加適應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未來職業崗位需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依托各類進出口貿易公司、涉外交流部門、會展行業等建立緊密型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現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總之,只要教師在認識上對高職英語實訓教學真正重視起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真正采取扎實而富成效的行動,就一定能走進高職英語實訓教學的一片理想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郭霞.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實訓課程的調研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06)
[2]鄭琳.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實踐教學特色研究[J].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