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武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淮北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堅決落實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過程中增強“四個意識”,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力中堅定“四個自信”,在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實際行動中踐行“兩個維護”,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
作為全國知名煤炭資源型城 市和能源基地,淮北因煤而建、緣 煤而興,建市近60年來,為國家貢獻10億多噸原煤,也付出了資源銳 減和生態環境惡化的慘痛代價。 2012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下行、煤價斷崖式下跌,淮北與全國資源型城市一樣,遇到前所未有的困 難。窮則思變、困則謀通。市委市政 府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精髓 要義,聚焦“高碳資源、低碳利用”, 強化“綠能生金、以綠增金”,確立 了中國碳谷·綠金淮北發展戰略,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總體發展思 路:堅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這一工作中心,激活招商帶動、創新驅動兩大動力引擎,打造政治生 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三個“綠水 青山”,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 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
按照這一戰略思路,淮北扎實 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變 “烏金城市”為“綠金淮北”,變“依 山建城”為“擁湖發展”,推動產業 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越,城市由“主城帶動”向“全域統籌”推進,環境由“治理臟亂差”向“更加潔凈 美 ”提升 ,成功將昔日的黑 灰“煤 城”改造為山清水秀、移步見景的 生態“美城”。2018年,淮北市“積極扶植新興產業、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典型經驗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對淮北而言,要走綠色轉型新路,就必須痛定思痛、狠下決心,勇于面對多年吃“資源飯”留下的生態欠賬,堅持不懈“增綠”“護藍”,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 色銀行”。
整治好荒山黑水。針對境內石質山巖石裸露面積達60%、被公認為非宜林等困難,獨創“七步造林法”,為20萬畝石質山披上綠裝,躋身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以創新之舉綜合治理采煤塌陷區18.63萬畝,新增耕地10.2萬畝、建設用地3.16萬 畝、養殖水面3.4萬畝,有效解決近 20萬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獲中 國人居環境范例獎,被聯合國人居 署譽為“土地再生的奇跡”。全面推進雨污分流工程,徹底解決因建市 之初規劃建設不科學造成的黑臭水 體問題。經過多年生態修復,淮北環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現出“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 灣”的特色風貌,成功入圍第十屆中華環境優秀獎。
保護好好山好水。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大力推進中水回用,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在全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及萬元GDP用水量下降考核中均位 居第一;建成淮水北調市級配水工程,每年可從淮河調水1.2億立方 米,有效拓寬生活和工業用水來源 渠道,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水開采, 把這一不可再生資源多留給子孫 后代。大刀闊斧關停采石場、小水泥等企業 ,結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非法采石行為。實施采石宕口治理工程,殘破山體變成美麗風景線。
發揮好生態優勢。依托好山好水好風光 ,舉辦環湖自行車越野賽、國際馬拉松、石榴文化旅游節、葡萄采摘節等,持續擴大旅游影響力,去年全年游客數量、旅游綜合收 入同比增長13.9%、13.7%。優越的自 然環境不僅吸引大量游客,更成為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強磁場”。特別是淮北立足城市中心湖帶和生態綠脈,在優美山水之間創新規劃建設 “綠金科創大走廊”,將綠水青山與科技創新相融合,有力促進了招商 引資、招才引智、招園引制。近5年,全市吸納市外人口4萬余人,成為全省三個人口凈流入城市之一。
淮北深刻吸取犧牲環境搞開發的教訓,注重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態破壞,推動產業發展更加符合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要求,努力在綠水青山中創造金山銀山。
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加大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力度,全力引進產業鏈高端和技術密集型企業,推動集群發展、智能轉型和綠色提升。特別是培育發展符合國家規劃要求的鋁基、碳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裝備制造、大數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多個 “世界第一”“世界領先”的技術和企業。其中,與上海交大合作開發 的第四代航空材料——陶鋁新材 料,被列入國家首批次新材料產業目錄。優化“雙創”環境,加快“源創客”等眾創空間、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設,一批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茁壯成長。
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在現有產業基礎上,把安全、綠色、高效技術改造作為重中之重,全力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變“夕陽”產業為“朝陽”產業。其中,傳統煤炭產業向現代煤化工產業邁進,做大做強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形成 “煤—焦—化—電—材”循環經濟 模式,將煤炭“吃干榨凈”,不斷延 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賣出數倍、 十幾倍于原煤的好價錢;傳統火力 發電向更加節能環保邁進,平山電 廠二期135萬千瓦新型高效潔凈煤發電機組,每發一度電僅耗煤251 克,代表世界先進水平,在第30屆 國際電力大會上獲“年度全球潔凈 煤領導者獎”。
堅決淘汰落后技術產能。加快市場出清,近3年來退出環保不達標 、技術落后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9家;關停煤礦8座,煤炭去產能近900萬噸,現存產能壓減600萬 噸。嚴把入口關,對不符合綠色轉型導向的企業和項目,堅決不予準 入。目前,淮北非煤產業已“三分天 下有其二”,增加值占比達71.7%, 較2011年提升近40個百分點;服務 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經 濟發展對資源依賴程度不斷降低,產業轉型取得積極進展。

濉溪鋁基產業集群
走好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必須切實增強全社會的節約意識、環保 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共同參與的 良好風尚。
塑造綠色生活方式。20多年矢志不渝開展文明創建 ,以全國第 三、全省第一的成績成功上榜“第 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特別是依托 全市3200支志愿服務隊、近20萬名 志愿者,常態化開展植樹造林、河 道清理等志愿服務,以典型示范帶 動群眾參與,低碳節能、惜水護綠 成為市民自發行為。去年,全市參 加義務植樹119萬人次、植樹405.6 萬株。積極鼓勵綠色出行,建成覆 蓋全市一縣三區城區的公共自行 車服務網絡 ,設280個站點 ,投放 1.14萬輛,超過85%的市民免費使用 過公共自行車。加大新能源公交車 引進力度,進一步降低出行排放。
全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日處理餐廚廢棄物100噸, 入選國家第四批餐廚廢棄 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試點城市。
構建環保長效機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環境保護委員會 ,建立并全面落 實突出環境問題市級領導 包保整改責任制 ,加大生 態環保在縣區 、相關部門 考核中的權重 ,有力加強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領導。依托領跑全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 設優勢,加快構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網絡,力爭2020年建成手段 完備 、數據共享 、實時高效 、管控 有力、多方協同的監測預警長效機制。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在全市設立四級河長1076名、四級 湖長85名,河(湖)長制考核工作獲 全省第一名;在實現市、縣、鎮、村 四級林長全覆蓋基礎上 ,從老村干、老教師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 聘“第五級林長”1549名,擔任孤立古樹保護責任人、山場綠化管護段長等,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