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滿倉
齊國的貴族慶氏倒臺了,其財產由公室主持分給朝中要臣,晏嬰應分得邶殿。但分給晏嬰時,他拒絕了。
有人問晏嬰:“富者,人之所欲也。你為什么不想呢?”
晏嬰說:“慶氏為什么會亡?就是因為他老想滿足求富的欲望。現在我如果接受分給我的邶殿,就是開始滿足求富的欲望,離滅亡就不遠了。如果真像慶氏那樣滅亡了,自己的財產都保不住,分來的邶殿還能是我的嗎?我不接受邶殿,不是反感、厭惡財富,而是怕失去財富。我們所織的布帛,寬度都是在織機上預先限定好的,這個所限的寬度是布的‘幅。有了一定的寬度限制,才能織布成匹。求富的欲望應該像布帛有‘幅一樣受到限制,求富不貪多,也是我欲望的幅度。”
不貪是“幅”,就是從晏子話中總結出來的。晏子這番話有其深刻道理:人的求富欲望不斷膨脹,若不加限制,結果必然是將人本身及其具有的一切物質條件撐得粉碎。
這個道理已經講了幾千年了,但時至今日,由于個人欲望膨脹,失財、失親、失命者仍屢見不鮮。誰能說晏子所講的道理是陳詞濫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