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
關鍵詞:對外經濟;外交政策;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5.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18日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經濟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國際經濟交往。經濟全球化意味著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聯系、相互依存而形成一個全球性的有機經濟。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已經開始。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地的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在世界各地流動,有利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它有利于欠發達地區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發展進步的體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這都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較弱、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面對激烈的全球競爭,挑戰將更加嚴峻。經濟全球化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經濟秩序,確保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其中,世界各國經濟聯系的加強和相互依存日益重要,各國的國內經濟規則越來越統一,國際經濟協調機制日益加強。也就是說,各種多邊或區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協調和克制作用越來越強,這在三個方面得到了解釋。
中國的經濟包括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資本輸出,國際旅游業的發展,以及對外經濟援助的發展。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以白俄羅斯為例,中國和白俄羅斯的經濟和外交是近年來中國對外經濟和外交的縮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受中國經濟的影響。作為沿途國家,白俄羅斯通過在中國和白俄羅斯之間建立工業園區,更有利于兩國之間的經濟和政治交流。
作為世界各國發展的黃金紐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亞歐數十億人的生活、政策交流、貿易往來和資金流動。文化交流等便利條件也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中國企業來說,這個好機會對于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擴大市場,特別是對自由貿易區的企業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自由貿易區數量的不斷增加,自由貿易區也將促進“一帶一路”的發展。尋找合適的立足點,分析自由貿易區自身的影響,更好地發展自身,為“一帶一路”發展作出貢獻。這證明,帶和路不僅與國家相連,而且與人民的生活相連。
白俄羅斯是東歐的內陸國家,從北京直飛需要9個小時,是最早支持帶和路倡議的國家之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這里投資建筑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這里學習、經商甚至結婚。在明斯克,很容易看到中國元素。一下飛機,中文就成了語言的標志之一,高大的led屏幕上顯示著大量的中國航空廣告。中白工業園區、北京路、閔斯克路平行延伸、密塔起重機為北京住宅、中國鐵路建設、中國冶金等建設項目。為國家企業工作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越來越多的白俄羅斯人學習漢語。“一帶一路”不僅影響沿線國家的經濟,特別是政治文化等方面,而且對沿線國家也有一些難以察覺的影響。
為了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我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我國對外經濟的自主特點,充分發揮我國對外經濟保持自身發展特點的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在亞洲、非洲等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作用是引導本地區經濟繼續快速穩定發展,并在執行過程中密切關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在它的正確指導下,深圳人民實施了經濟發展措施。堅持市場發展規律,在新一輪政策改革下積累實力,堅定不移地促進經濟發展。盡管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對促進美日等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它確實屬于一個國際大都市。他們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僅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而且會對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進程產生巨大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濟帶”、二十一世紀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和經濟的發展。這個名字的目的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始終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建立經濟伙伴“龍頭路”。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穩步發展,作為重要的安全帶和道路,已成為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重要保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和諧平衡。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中國經濟”已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輕視的一股強大的新力量,并繼續深化中國財政政策改革,這對促進世界經濟和諧穩定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我國自主制定的經濟發展外交政策是多方面的,不僅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也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能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一)主要問題
1、國際形勢不穩定。目前,世界形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使中國外交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一方面世界經濟相互集成,各國之間的聯系不斷加深;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間合作面臨一系列困難和阻力,使國際體系更加不確定。如,脫歐公投扭轉了歐洲地區一體化進程;特朗普上任后,美國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并從TP和氣候協議退出。國家行為顯示更加機會主義,國際合作與國際機制的作用難以有效發揮。
2、國際體制與規則的約束。當今世界的國際系統主要是歐美國家制定的,代表的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利益。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有很多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地方。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受到現有國際體系和國際規則的約束。新興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競爭、摩擦和沖突與傳統的權力和既得利益。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為了節制需要、功利和合法性之間的微妙平衡,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下,探索創新,促進一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的形成。
3、外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它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將有更多的疑慮和阻力。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挑戰和障礙,同時提高其綜合國力,擴大其影響力。其他國家對此表示懷疑、敵視,甚至對中國崛起的遏制。他們認為,中國的崛起將不可避免地重蹈資本主義擴張的老路,向世界霸權移動。長期以來,中國的外交一直承受著巨大壓力。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認為,如果中國經濟繼續增長,它將統治亞洲,就像美國統治西半球一樣。美國將盡其所能防止中國獲得地區霸權,并抑制中國經濟的增長。
(二)發展方向。中國發揮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外交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基于中國強勁的實力和中國強大的物質能力。為發展和當代中國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不是由別人強加的,也不是任何國際系統強加的。它不是由純客觀環境的啟發,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產物。它根植于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的更新和社會的進步,適合時代的特點。內部一體化進程,發展動力和文化基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國際環境是不斷變化和國際事務日益復雜,只要中國保持自身的發展和穩定,外部力量就無法戰勝中國。中國國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形成了平行四邊形的力量,決定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國際話語權。因此,中國的外交轉型應立足國內,保持自身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輝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的對外貿易思想研究[J].商業經濟,2019(2).
[2]吳興梅.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援助理念與實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8.
[3]張晨,盧江,周端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中國對外開放和參與全球治理的理論闡釋力[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7.8(2).
[4]王玉興.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J].商,2015(37).
[5]關于中白工業園專門法律制度的總統令GreatStone.中白工業園,2017.5.
[6]白俄羅斯政府對中白工業園建設表示滿意[EB/OL].人民網,201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