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
關鍵詞:雄安新區;智慧物流;物聯網;智能
基金項目:河北金融學院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雄安新區智慧物流體系構建研究”;指導教師:趙松嶺、陳靜宇
中圖分類號:F259.2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2日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各種產業正在實施轉型升級。而物流產業趨于智能化是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必然條件,應將其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以建立智慧物流管理模式。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智慧物流中,即物流產業的轉型升級,既符合未來物流產業的發展需要,又能夠解決目前物流管理所遇到的問題,使物流產業信息化。
(一)物聯網及其關鍵技術。物聯網,從被提出到發展至今僅十余年的時間,目前已成為“信息化”時代應具備的重要信息技術之一,并且被打上了“中國制造”的獨特烙印。物聯網最早是由在美國舉辦的移動計算機和網絡國際會議上被提出,之后其概念在突尼斯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被正式提出。物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將相互獨立的物與物進行連接,實現信息的采集和傳輸、控制和管理的一種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它具備兩層含義,第一,它不是簡單的互聯網,而是將互聯網作為核心架構,在其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第二,與互聯網不同,它不再將某種電子設備作為終端,而是讓真實存在的物體獨立通過物聯網實現彼此間的信息交換和交流。
物聯網技術指一種技術體系而非單一的某種技術,根據物聯網自身體系需求的不同進而劃分其使用范圍。其體系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層面:感知互動層,主要通過應用RFID、GPS、傳感技術等對物體進行識別和感知;網絡傳輸層,利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各種信息通訊技術實現數據的傳輸;數據支撐層,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數據挖掘等高智能計算方式將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應用服務層,基于數據支撐層開發出各種應用系統,通過M2M技術和管理平臺技術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
(二)智慧物流概念及特點。2009年底,由華夏物聯網、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和《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共同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物聯網與“智慧”二字產生割舍不斷的關系。因此,智慧物流就是基于物聯網應用下,采用各種物聯網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方式,以實現智能化物流管理。它的特點主要包括準確性、高效性和整合性。
1、準確性。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下,網絡作為信息通訊的基礎設施之一,通過與其他網絡融合后,再運用智慧物流擁有的數據傳輸系統,最終為客戶準確提供其所需信息。
2、高效性。對大量的智慧物流信息資源進行高效的統籌規劃和加工處理,以提升物流效率。
3、整合性。將多元化的各類數據進行整合,為智慧物流作技術支撐。
(一)智能倉儲管理。智能倉儲管理通過采用物聯網的感知技術(如RFID、激光、紅外和視頻監控等),實現對倉儲貨物的定位、識別、分揀和監控,使物流倉儲智能化,最終達到高效管理的目標。智能倉儲管理主要應用在自動化立體倉庫中的自動控制技術、智能信息管理、智能機器人堆碼技術、無人搬運車和AGV機器人等智能技術中,從而精確掌握企業庫存的真實信息,合理控制庫存;掌握貨物位置信息,提高倉庫管理效率;掌握科學編碼規律,使物品分批次智能保管。2018年初由國務院提出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中強調要推廣“綠色”、“創新”、“協調”、“開放”的城市建設模式,倉儲所占比重雖小,但卻是實現雄安未來以“集約、智能、共享”理念作為智慧物流的前提。雄安未來高效的智慧交通體系和智能倉儲管理模式,令倉儲的傳統存儲功能有所下降,讓自動化、智能化的倉庫作業繼續升級,提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蘇寧在雄安新區的智慧物流布局,就是將“集約、智能、共享”作為方向,主要體現在物流設施的集約和共享,運輸方式的集約化,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智能化等方面。目前,物流前沿企業已紛紛入駐雄安新區,為雄安新區推動智能倉儲管理模式升級,為促進智慧物流發展,增添強有力的羽翼。
(二)智能信息共享平臺。智能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主要針對智慧物流中的供應鏈管理方面,在采購、生產、倉儲、配送、銷售、售后和回收等環節都有體現。智能信息共享平臺,是為物流業信息系統各項目的連接服務,將信息和資源進行整合,并準確、快速、高效地傳遞給上下游企業,其中核心企業主要負責計劃、組織、協調和溝通的進行,保證貨物流通中各個環節的順暢,促進無縫供應鏈的形成,整合物流信息資源,提高企業對市場預測和判斷的準確度,增強供應鏈的市場反應能力,推動物流的信息化發展。智慧雄安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其治理模式、管理體制、產業布局和公共服務進行重塑再造,要求融合“綠色、智能、創新”的理念,營造優質市政環境。未來,雄安新區將致力于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進而實現各感知設備之間數據共享、統一接入、集中管理和遠程調控。目前,菜鳥在雄安投資建設的“智慧物流未來中心”,作為北方地區智慧物流的“決策大腦”,它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打造安全、信用、數字的智慧物流中樞體系。同時,由菜鳥參與規劃設計的“雄安城市物流大腦”,實現了對于城市內部的物流全過程的動態監管和智能優化,以構建數字智慧供應鏈。通過建立智能信息共享平臺,將供應商、運輸商、零售商和政府相結合起來,可以實現四者的數字網絡連接,進而有效支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發展,推動雄安新區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
(三)智能快遞柜。智能快遞柜是基于物聯網技術,將物流末端與智能設備相結合,對物品進行識別、存儲、監控和管理,并能大幅度提升物流末端配送效率的智能快遞終端。其與PC服務器一起構成智能快遞投遞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并不斷更新,以方便數據查詢、日常維護和調配。智能快遞柜有其客觀現實需求和一定的行業市場空間,作為便民基礎設施之一,其發展可進一步提升快遞末端服務水平。從行業近年發展來看,人們在生活中已離不開電子商務網購和快遞服務,因此在末端交付方面,智能快遞柜不可或缺。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審批大廳,郵政智能包裹柜首先展現面世,通過應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中郵速遞易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設置了郵政智能包裹柜,以提升物流末端的效率和用戶的使用感,便利人們日常生活。除此之外,其智能郵筒和智能信報箱的布放,也已納入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之中。中郵速遞易致力于智能終端技術方面的創新及應用,為快遞行業提供倉儲終端、智能存取、平臺管理、遠距監控、信息管理與發布等服務。未來,將以智能快遞柜作為切入點,繼續推進快遞服務和普遍服務的一體化,滿足末端投遞需求,構造多元業務生態,成為智慧社區中的信息交流平臺,協助智能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
(四)智能運輸監測。運輸讓物品實現了空間上的位移,是物流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物聯網實現物流車載終端與物流公司調度中心之間的通信,利用智能運輸檢測系統對貨物和車輛進行實時定位跟蹤;監測貨物的狀態和所處環境,以降低貨物損耗;監測運輸車輛的性能、行駛車速、油量油耗、胎溫胎壓、貨物裝卸以及剎車次數等車輛行駛行為和駕駛行為,從而保證車輛行駛安全。智能運輸檢測系統通過對車輛加強數字化管理,規劃最優行車路線,進行智能化的車輛調度管理,提高運輸效率。2018年3月底,中國移動在雄安首次進行5G-V2X自動遠程駕駛啟動及行駛測試,實現了利用5G網絡對20公里以外的車輛的啟動、變速、轉向等操作的遠程控制。2018年5月14日百度在雄安新區完成全自動無人駕駛晝夜道路測試,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系統,方便了車與車互聯,使行駛規律化。2018年9月初在雄安新區舉行的《自動駕駛與雄安新區智能交通》論壇上,雄安新區將探索“車路協同”交通發展的新路徑;使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努力建設智能網聯車開放示范區;重點突破無人系統涉及智能技術等列為雄安新區智能交通發展的規劃。在未來,雄安新區將在建立由數據驅動的智能協同管控系統,以及探索在駕駛智能運載工具時的聯網聯控方面增加投入力度,成為一座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城市。由于智能運輸檢測是智慧物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將智能運輸檢測靈活運用其中,是進一步推動智慧物流升級,促進雄安新區智慧交通的發展,推動雄安新區成為智慧城市和數字城市建設的有效途徑。
(五)智能配送。智能配送是利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根據客戶需求把物品按時送到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智能配送作為智慧物流末端關鍵的一環,采用人工智能化分單,能夠有效解決配送出錯的難題;注重路由改制和智能分揀,讓路由更為精簡,分揀更為迅速;在倉庫采用自動分揀技術,加速快件流轉;在“送”的環節,利用無人配送機器人進行送貨,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配送服務。雄安新區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千年大計”,其致力于建設成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物流等智能科技融入其中的未來城市樣本。在雄安新區已建成的市民服務中心,其擁有由京東運營的首批配送線路,以及圍繞企業辦公區、行政服務區、生活服務區和公共服務區這四大區域所設置的20個配送站點,做到了配送網絡的全覆蓋。京東自主研發的配送機器人功能健全且速度快,能夠利用傳感器和雷達對環境進行360度監測,實現智能化自主規避往來車輛、行人等道路障礙,以及能準確辨別紅綠燈信號并及時做出相應的決策。
(六)智能產品追溯系統。該系統基于RFID等物聯網技術,具有追溯產品的歷史、使用情況、位置信息和其相似產品的能力,還可對產品進行質量和安全監管,用于事后控制。其過程首先采用RFID標簽對每個物品進行標志后,通過RFID射頻識別技術讀取對應母體的RFID標簽唯一的標識編碼,并增加和復制下級識別編碼,最終將其寫入對應母體的RFID標簽中。因此智能產品追溯系統,通過RFID識別碼實現對某項產品從原材料信息到產品交貨進行全程追蹤,保證產品在生產、運輸、儲存和銷售等過程的安全性和透明性。雄安新區在2018年初啟動由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公司承建的10萬畝苗景兼用林造林任務,在未來雄安新區森林面積將達百萬畝以上。新區森林的每株樹苗上均懸掛唯一的二維碼標牌,能夠將每株樹苗與雄安森林大數據系統進行鏈接,實現虛實結合,從而組成“數字森林”,并通過設備掃描,對苗木的來源、品種等身份信息一覽無余,對每棵樹的種植、管護、成長進行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監控管理,用基于物聯網技術智能追溯系統營造“千年秀林”。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波.智慧物流管理中物聯網的應用研究[J].現代商業,2018(29).
[2]胡以一.物聯網發展推動中國智慧物流變革[J].市場周刊,2018(10).
[3]葛啟文.淺談物聯網背景下的智慧物流[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