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方方 陳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在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背景下,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意義深遠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內涵中對產業發展要求,學者有多方解讀:馮柏(2018)在《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依據及路徑》一文中認為動態升級、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載體;張輝(2018)認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生產部門是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服務業在三者中所占的比重會不斷加大,帶動作用也會顯著增強。
由成都、德陽、綿陽、雅安、遂寧、樂山、眉山、資陽八個市構成的成都平原經濟區,其總人口占四川省總人口的45.8%,幅員面積占全省的17.8%,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78.9億元、占全省的60.6%。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產業結構能否升級、產業布局是否合理,對四川的發展、對成渝經濟區的建設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物質基礎,成都平原經濟區內部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市場互動,打破地域、空間障礙,實現產業經濟的全面發展,是完善產業體系,提升區域競爭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有效路徑。
成都平原經濟區作為四川省經濟發展重要的引擎,其產業范圍較廣,產業體系也十分完善。目前,成都平原經濟區在“兩大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下,以產業轉型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成都平原經濟區內產業門類齊全,既有服裝、鞋帽、小商品、食品飲料、農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也有信息技術、汽車制造業、生物醫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端產業,第三產業比重保持逐年提高的走勢,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見表1。
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都平原經濟區中,成都市民營企業數量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三,低于深圳(171萬戶)和廣州(72萬戶)。《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杭州、深圳、無錫分別有36家、24家、20家,四川共有8家企業上榜,見表2。除了四川德勝集團、福華農科投資集團2家民營企業在樂山,其余上榜的6家企業均為成都民營企業。

表1 2016-2018年成都平原經濟區各市三次產業結構表

表2 四川民營企業在《2018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情況
在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產業發展過程中,依據各個市的資源稟賦和經濟發展程度,制定了各市的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下面以各重點產業的產業集聚區為側重點,了解分析成都平原經濟區“十三五”期間的主要產業布局情況。
在成都、綿陽、樂山三市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綿陽、遂寧兩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支撐下,將以成、綿、樂、遂四市為核心,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該集聚區在重點發展核心基礎產業的基礎上,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著力建設國家重要的信息、軟件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和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
該產業集聚區依托成都和德陽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成、德、資、眉為核心,加快發展清潔高效發電設備、新能源設備等,積極發展軌道交通設備、海洋石油鉆探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在提高裝備制造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努力成為我國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依托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以成、綿、資為核心,重點開展汽車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并加快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把該集聚區打造為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綿陽南郊機場在西南部航天客運方面起著突出作用,成綿航空航天產業集聚區重點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制造,大力研發關鍵元器件和材料,努力建設國家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促進民用航空航天產業集聚發展。
成都、樂山、眉山等要重點發展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前沿新材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建設國家重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
生物產業集聚區以成、雅、遂、眉四市為核心,努力建設以生物醫藥創新、中成藥研發生產等為重點的生物產業集聚區。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側重于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會展商貿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其中,大力推動成都的金融、會展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在現有基礎上,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的文化旅游產業一體化發展。
《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四川入圍企業數量創造了近幾年的新低。但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卻是一路上揚的,這顯示出了成都平原經濟區在經濟轉型發展過程的不足。
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我們的經濟要轉型,要有更高效益的經濟水平和經濟增速、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更全面的對外開放、更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空間布局結構和協調程度。因此,成都平原經濟區的布局與發展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重實體經濟。在人們經濟水平提高的新時代,在思想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不能忽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制造業的發展要更多的與先進技術進行融合,提高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為社會提供更加高質量的產品。
第二,促進區域協同。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各市的產業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各市之間并沒有形成產業鏈上的合理分工,產業關聯度較低。區域產業專業化分工要重點規劃,在定位上形成錯位發展、協作互補的良性關系,例如在產業分工基礎上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外部規模經濟與集聚經濟效應。另外,在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同時,也要深化“五區”協同發展。
第三,加強人才引進。企業屬于微觀層面,產業處于中觀層面,正是企業的進步在推動產業的發展。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中的人才起到了關鍵作用,人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具有企業創新的原始能力,也是產業升級的關鍵要素,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更多高技術人才的加入。
第四,提高開放水平。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開放是城市發展重要的動力源泉,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法寶”。蓉歐班列等使成都平原經濟區從內陸腹地轉身開放高地,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使用市場提供了契機,也為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