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武志軍
農業振興,要在精品。精品農業不僅以其產品的品質優良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具有較強競爭力,而且成為市場上的珍品或稀有品。放眼當前國內農產品市場,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越來越趨于穩定,但一些農產品中的精品的價格卻令人咂舌,比如一個蘋果100多元,一個鮮桃40多元,一個大櫻桃達8元……其背后就是高品質的強力支撐??上驳氖?,我國很多地區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態農業等為抓手,走上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例,目前,我國“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滲透茶酒、調味品、中藥材、水產品、肉制品及加工食品等多個領域,產值接近萬億元,是鄉村振興、區域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富民強縣”的重要抓手。
5月9日,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單位聯合開展的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在上海出爐。在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前110家榜單中,煙臺市、贛州市等一批地理標志產品榮登榜單。
煙臺葡萄酒、煙臺蘋果分別位列第三位、第九位,連續第4次雙雙進入榜單前十名,其中,煙臺蘋果較上一年度提升一個位次。贛州市贛南臍橙、贛南茶油再登“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位列第7名和第46名,較去年分別進位2名和9名,處于歷史最好水平,這是贛南臍橙連續第五年名列品牌價值前茅,繼續位列水果類同類產品第一名;也是贛南茶油繼2018年首次參評后的又一次登榜。江西省贛州市政協副主席姚勇、山東省煙臺市副市長李朝暉等應邀出席發布會并作為嘉賓代表現場介紹其產品品牌故事。
從“小打小鬧”賣土產山貨,到做大做強“麗水山耕”區域品牌,麗水人認準農旅融合這把“金鑰匙”。在好山好水好空氣養育之下的農產品,集體穿上了“麗水山耕”的區域品牌外衣,彰顯著“生態精品農業”的真正內涵。

山東省煙臺市副市長李朝暉、江西省贛州市政協副主席姚勇、河南省駐馬店市政協副主席、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福建省安溪縣縣長劉林霜(從左至右)
“蘋果,是煙臺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是農村收入的主要來源,承載著300余萬農民增收致富的夢想和希望。”李朝暉表示,煙臺蘋果曾一枝獨秀,“紅”遍祖國大江南北,是眾多國人兒時的記憶和生活中的最愛。
自古以來,煙臺就是物產豐富的城市。李朝暉表示,煙臺蘋果是1871年美國傳教士帶到了煙臺,種植之后被當地老百姓與當地水果嫁接,形成了現在的品相端莊、色彩艷麗、芬芳美味的蘋果,1953年煙臺兩位勞動模范因為種植蘋果之后,不忘黨恩,給毛主席、黨中央寄了兩箱蘋果,之后連續寄了幾次,1972年周恩來總理專門指定煙臺蘋果作為北京中南海的特供商品。葡萄酒是煙臺市另一大地理標志品牌名片。目前,每3瓶中國葡萄酒就有1瓶來自煙臺。
春遲、夏涼、秋爽、冬不寒……煙臺是農業農村部確定的渤海灣蘋果優勢產區的重要產區,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1871年美國傳教士倪維思將西洋蘋果帶入煙臺,由此開啟了中國栽培蘋果的新紀元。140多年來,煙臺蘋果歷經幾代的品種更迭,但變更的是品種,不變的是品質。目前,煙臺全市的蘋果種植面積達270余萬畝,產量約566萬噸,從業人員超300萬人。
2002年,煙臺市申請注冊“煙臺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8年3月,“煙臺蘋果”正式被核準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從此,煙臺蘋果有了屬于自己的合法“身份證”。為了推動煙臺蘋果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煙臺市制定了《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劃》《煙臺市蘋果產業發展規劃》和《煙臺蘋果提質升級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了“煙臺蘋果”品牌建設的目標。
為推動區域品牌的影響力,煙臺市提出了以“煙臺蘋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母品牌、企業商標為子品牌的“母子”品牌協同發展模式,母品牌通過子品牌落地,子品牌則通過汲取母品牌的公信力和知名度,拓展銷路、提高身價,二者相互借力,共同發展。
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仿照荷蘭阿姆斯特丹鮮花拍賣的模式,投資建設了我國第一個蘋果現場拍賣中心,改變了現有的蘋果定價機制,實現了煙臺果品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交易;煙臺市果品總公司投資建設了煙臺蘋果網,打造了我國果品行業第一個垂直電商平臺……以此擴大煙臺蘋果子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煙臺市還重新凝練了“煙臺蘋果”的廣告語與品牌標識,充分挖掘了煙臺蘋果的品牌歷史文化內涵。圍繞蘋果品牌文化建設,煙臺市組織開展了蘋果義賣助學和捐贈、舉辦“果香煙臺”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發展獨具特色的“蘋果剪紙文化”,凝聚煙臺蘋果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特點。2015年10月22日,煙臺市還與京東、1號店等業內有實力的銷售平臺代表簽訂戰略合作框架,締結了煙臺蘋果品牌營銷推廣戰略伙伴關系,形成煙臺蘋果品牌營銷推廣聯盟。

論壇現場展示地理標志產品
煙臺市蘋果協會積極引導果品加工企業調整經營思路,圍繞蘋果肉、皮、籽、花等,開發了蘋果脆片、果膠、籽油等系列深加工產品,以產品的多樣化、系列化來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打破以鮮果為主的單一產品經營模式,拓展了市場空間、贏得競爭主動權。
“以品種為前提,以品質為基礎,以品牌為保障。”姜中武以上述3句話道出了煙臺蘋果品牌建設的未來。他表示,煙臺市蘋果協會將繼續深入開展品牌建設和宣傳工作,推動煙臺蘋果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贛州,又稱贛南,是“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紅軍長征出發地、蘇區精神發源地,也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近年來,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切關懷以及國家部委傾情幫扶下,贛南人民銘黨恩、跟黨走,讓贛南臍橙、贛南茶油成為農業的“當家樹”、農村的“脫貧樹”、農民的“致富樹”。贛南成為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和全國重要的油茶種植區。
目前,贛州市臍橙種植面積156萬畝,產量117萬噸,產值122億元,產品熱銷全國,已出口到東南亞、中東以及俄羅斯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列入中歐“100+100”互認保護名單。油茶種植面積280萬畝,產量2.2萬噸,綜合產值84億元,銷售遍及國內主要大中城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姚勇表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為提升產品形象、宣傳推介贛州起到了良好效果。贛南臍橙和贛南茶油再次榮登本次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價值評價,既是鼓勵,也是鞭策,贛南人民將把名牌、地理標志保護工作融入到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大力挖掘、培育更多地理標志產品,著力打造更多贛南品牌,帶動贛南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贛南蘇區脫貧攻堅。
贛州自上世紀70年代初引種臍橙開始,到上世紀90年代全面實施“山上再造”和“興果富民”戰略,贛南臍橙得到迅速發展,規模逐年增大,成為贛南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但贛南臍橙自身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伴隨著中國加入WTO的進程,世界各地的水果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對我國傳統果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贛南臍橙作為我國柑桔類果品的“排頭兵”,影響是明顯的。
為獲得贛南臍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贛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贛南臍橙申報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03年10月下旬向國家相關部門提交了全套申報材料,辦理了申報手續。200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辦公室通過了對江西贛州申報贛南臍橙原產地域產品保護進行的技術審查,批準對贛南臍橙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后更名為地理標志產品)。
贛南臍橙獲批地理標志產品后,贛州市政府大力實施地理標志保護管理,加快推進標準戰略,實現地標產品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生產,逐步推進拉伸產業鏈條,推動贛南臍橙傳統特色產品轉化為產業優勢。
從2005年起,《控制與追溯》《臍橙》《地理標志產品贛南臍橙》《贛南臍橙質量安全追溯操作規范》等標準在贛州市相繼建立并實施。截至目前,由2項國家標準、23項地方標準組成的贛南臍橙標準體系已經形成,涵蓋了臍橙的品種、育苗、栽培、采摘、分級、包裝、保鮮等各個生產環節,為贛南臍橙實現“從果園到餐桌”全程提供了質量保障。
同時,贛州市各相關部門還聯合推動出臺了《贛州市贛南臍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試行)》,規范地標專用標志標識申請及使用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為贛南臍橙的監管建立了有章可循的管理機制。
標準的建立和管理機制為地理標志產品后續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贛南臍橙已成為贛州的靚麗名片。從2015年起,贛州市積極申報贛南臍橙品牌價值評價,借助中國品牌價值評價平臺,贛南臍橙連續3年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百強榜單,為水果類同類產品第一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浙江省麗水市來說尤為如此,麗水市是“兩山”理念的重要發源地和先行實踐地。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麗水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給予充分肯定。
5月6日,在2019年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在中國品牌雜志社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品牌發展論壇上,麗水市副市長楊秀清指出,打造“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可以說是麗水踐行“兩山”理念、激活生態價值的典型和縮影。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據了解,“麗水山耕”農產品如今已經遠銷北京、上海、深圳等20多個省、市。至2018年底,加盟的會員企業達到863家,建設“麗水山耕”合作基地1122個,累計銷售額達135.2億元,產品平均溢價率30%以上。
信任傳遞是品牌農業發展的根本,也是“麗水山耕”堅守的底線?!胞愃礁苯ㄔO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由農、林、漁等部門負責在線監督企業生產流程和標準,全面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消費者可通過掃描商品上的溯源二維碼,實現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確?!吧嗉馍系陌踩?。
值得一提的是,“麗水山耕”起點雖然是一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創新形成了很多新的業態、新的模式。保持敏銳的洞察能力,麗水高站位、寬視野,利用“麗水山耕+”,釋放品牌效應,跳出一產看“山耕”,跳出農業做文化,進一步融合“三山”文化,讓“山景”借“山耕”走出山門、讓“山居”借“山耕”扮靚民宿。以農興旅、以旅促農,從“農產品”到“旅游地商品”的轉化,也進一步彰顯著“農旅結合”一步步走向坦途。
當前,“麗水山耕”成效日趨突顯,在浙江省乃至全國取得了一定的影響力,并且還開創了品牌扶貧的新模式,輸出了可復制的精準扶貧“麗水方案”。自2016年開始,麗水市共計接待來自于全國各地200余個批次,3000余人的考察團來麗水交流品牌發展模式,并以此為基礎,目前已實現在新疆新和縣、河南商丘、山東連云港、湖北荊州、貴州黔東南等十余個地區的品牌運營模式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