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方 葉含勇

建川博物館,一名參觀者在“紅軍長征在四川”展覽上參觀(薛玉斌/ 攝)
因緣際會,他來到成都百里開外的一個冷清的小鎮,決定傾盡所有財力和心力建一座博物館。
他認定了小鎮,小鎮也認定了他。
20年后,他的錢花光了,一個中國規模最大的民營博物館聚落,成了小鎮的“金字招牌”,小鎮也有了更大的理想——建成世界級的博物館小鎮。
他是樊建川,鎮是安仁鎮,館是建川博物館。
1999年,當樊建川打算建博物館的時候,他手里擁有寫字樓、加油站、商鋪等價值二三十億元的資產。朋友們得知消息后,都覺得他“瘋了”,并說道:“讓一個人完蛋,吸毒;讓一個企業完蛋,建博物館。”
“博物館肯定不會賺錢,我當時就知道。”樊建川說,“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系,但博物館還不多。我想做一個留存歷史、喚醒記憶的敲鐘人。”
從1999年到2001年,立志要做“敲鐘人”的樊建川開始全國跑,給博物館“找地兒”。
按照他的設想,建好的博物館應該是一個“博物館超市”,每一個館花幾塊錢看,就像上一堂課一樣,價廉物美。發展一段時間后,還應該有一些配套:客棧、餐廳、酒店、影視、培訓……他估算,需要五百畝地。
早就在斥資收藏各種歷史文物的樊建川,其藏品主要分為三大類:紅色年代、抗戰和民俗。一開始他想把博物館建在中心城市,北京、上海、重慶跑了一圈,沒戲。樊建川只得轉戰小城市。他相中了一個自己曾開發房地產的地方,然而,口干舌燥也沒談成。
2018年,安仁文創文博集聚區共接待游客超過65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19億元。
“當地覺得我是在圈地,以建博物館的名義忽悠。五百畝地拿到手后,二十畝地用來建博物館,剩下的四百八十畝用來搞房地產開發。”
甚至有官員明說:“我們這點兒經驗是有的,你建川也當過市長,別來害我們嘛。”
但有一個地方選擇了相信,那就是大邑縣。時任縣委書記曾萬明和副縣長王梅專門跑到成都看了樊建川的收藏品,然后熱情地邀請樊建川到大邑考察。
大邑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名縣,境內有詩人杜甫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打過“廣告”的西嶺雪山,也有道教發源地鶴鳴山。
2003年春節前后,樊建川應邀前往大邑縣考察,博物館選址定在了安仁鎮。
安仁古鎮,鎮名取“仁者安仁”之意,始建于唐朝。上世紀20至40年代,以劉湘、劉文輝為代表人物的劉氏家族及其僚屬在安仁大興土木,修建公館莊園。這些公館多為川西建筑格局,門頭、山墻等融入西方元素,顯現出鮮明的中西合璧特色。
據當時陪同樊建川考察的原大邑縣委宣傳部干部吳宏遠回憶,90年代后期安仁鎮搞舊城改造,老街道老民房拆了不少,古鎮也保護得不好。“建川來考察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古鎮,道路坑洼不齊,路燈也不亮。”
當時的大邑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交通不便,沒有高速公路,從成都到大邑開車要兩三個小時。
盡管這樣,樊建川仍然決定將建川博物館落戶安仁,他認為安仁鎮的人文環境與博物館的定位吻合。
最關鍵的是,安仁鎮能讓樊建川拍到五百畝地,價格也便宜,幾萬元一畝。雙方簽約后,大邑縣專門組織了幾個部門,花了一年多時間對安仁鎮進行舊城改造,升級了排水系統,電網下了地,地面也鋪上了青石板。
2003年4月,安仁建川文化公司在大邑縣注冊成立。同年,樊建川出資五千萬元收購了十幾個老公館。“安仁建川文化公司最初在劉文輝公館辦公,一辦好幾年。博物館修好后才搬離。”
在老公館辦公,樊建川一點都輕松不起來:“2003年的安仁鎮,黑燈瞎火,從成都過來開車要兩個多小時,很多人都覺得沒有希望,都認為我會栽在這個小鎮上。”
但樊建川有條不紊地列出了時間表——2003年買地,2004年設計,2005年開館。
“200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這是一個甲子,是我們民族的一件大事,我們必須開館。”
然而,待完成前期手續真正開工時已是2004年11月,距次年8·15僅剩9個月。樊建川回憶說,“當時沒人相信我能完成,他們說9個月能把房子修好都不錯了,更別說陳列還要花幾個月時間。”
“這是我一生中最忙的9個月,完全是拼命了!” 每個館的工地上都立著倒計時的木牌,從打樁修房子,到陳列、布展、燈光、安防,常常頂還沒有封就開始布展柜。樊建川全天候泡在工地上,累了就墊一塊紙板,睡兩三個小時。
2005年8月15日,展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戰的“中流砥柱館”、反映國民黨抗戰的“正面戰場館”、紀念美國援華的“飛虎奇兵館”,以及“不屈戰俘館”“侵華日軍罪行館”,以“預展”形式如期開放。后經當時的文化部、民政部等6部委專家組現場嚴格審查后正式開展。
安仁小鎮上,從此多了一個建川博物館聚落。
開館是拼搏的成果,也是奮斗的起點。
“剛開始的兩三年,建川博物館聚落全靠對門的‘劉文彩莊園帶動,可還是‘人煙稀少。最慘的一天,一張門票都沒有賣出去。”樊建川今日回憶起來仍然唏噓,“負責經營的主管跟我說,要不他自己掏錢買張票,我說不必了,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那個時候,樊建川每天早上睜開眼,幾萬塊錢的運營費用就出去了,要發500名員工的工資、社保,要付水電費、維修費。“我想,我必須有所舍棄了。”樊建川賣掉了成都的辦公樓、加油站、鋪面,幾乎把十幾年干房地產賺的錢都砸進去了。有朋友問:“你的錢用完了,博物館怎么辦?”
“我很愁,一直焦慮。也曾想過‘撤退。”樊建川坦言。
但建川博物館咬牙堅持下來了。“我們既要依靠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扶持,更要有自我造血能力。”樊建川召開員工大會,強調在繼續做好其他場館的建設和陳列的同時,要把營銷工作作為重點。
會一開完,大家就積極行動。各省區市的旅游協會、旅行社代表,被請到安仁參加聯誼會,“建川博物館聚落旅游項目推介會”也在各地出現……
后來,一年比一年好。2008年5月,建川博物館聚落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安仁鎮除了劉氏莊園博物館,又多了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09年,安仁鎮被授予“中國博物館小鎮”稱號,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中國博物館小鎮”冠名的小鎮。2010年,建川博物館聚落通過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等,實現了收支平衡。
樊建川認為,安仁鎮走博物館小鎮的發展路子是走對了,這是一個環保、有序、低消耗的模式。
現在,建川博物館聚落每年盈利近兩千萬元,每年參觀者達到164萬人次,并成為學校、部隊、黨政機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研學基地。
“我們和對面的劉氏莊園一樣,成了安仁鎮的核心資源、‘招手項目,不僅是面向四川的‘招手項目,而且是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招手項目。”樊建川說。
據了解,很多游客打著“飛的”到建川博物館來參觀,國內外游客都有,聚落的“援華美軍館”是最吸引美國游客的地方,“日本侵華罪行館”每年也有日本中小學生團隊前來參觀。
“援華美軍館”開館當天,來自美國的84歲老兵格魯伯坐著輪椅一進博物館,就激動地說道,“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專門紀念美國志愿航空隊的紀念館。我最好的青春在中國。我為人類和平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參加了反法西斯戰爭。” 這位曾在飛虎隊開轟炸機的老兵,決定將私人抗戰物品全部捐給建川博物館。
建川博物館還招來了同行,錢幣博物館、威士忌博物館等紛紛落戶安仁鎮。
如今的安仁鎮,包括樊建川建起的29座博物館在內,共有現代博物館37座,國家一級文物179(件)套,藏品1000余萬件,是中國擁有博物館數量最多、文物數量最多的小鎮。
建川博物館還利用其在近現代文物收藏界的影響力,廣發“英雄帖”,每年在安仁鎮舉辦“紅色收藏交流會”。安仁鎮成為了全國近現代文物的集散中心、交易中心。
事實上,成都市為了發展博物館小鎮,早在2011年就建好了成溫邛高速安仁連接線,現在成都至安仁的車程,已縮短至1小時。
博物館蓬勃發展的同時,安仁鎮的旅游產業也迎來了大發展。
2016年,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與大邑縣政府、成都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大邑·安仁項目投資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00億元,在安仁古鎮斜江河兩岸約18.29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按照“文化+旅游+新型城鎮化”的模式,對安仁進行整體開發建設,將安仁鎮打造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典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2009 年5月10日,作為建川博物館聚落重要組成部分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館即將開館,樊建川在博物館內的地震美術作品展館進行最后的檢查
日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前往安仁鎮采訪時,看到前期投入十幾億元的創意文化園、《今時今日安仁》公館實景劇、精品觀光酒店群、錦繡安仁花卉博覽園等項目已建設完成。
在安仁,不僅能感受到博物館里深厚的歷史文化,還能住上花海里的蜂巢酒店,嘗到老公館里的珍饈美饌,買到別具匠心的文創產品……
如今的安仁鎮,不僅有歷史有文化,也有科技有品質。未來,游客將在VR、AR技術的支持下,穿越歷史暢游古鎮。
小鎮居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安仁老街上瑞禾茶樓的老板王俊剛告訴本刊記者,當年一杯茶只賣兩塊錢也沒生意,現在十塊錢一杯不講價,到了周末還得排隊。
“博物館建好之后,我們茶館的生意也好了,現在我們都有車有房有存款。”王俊剛開心地說。
來小鎮創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34歲的石春艷去年下半年剛在安仁新公館開了一家獨棟別墅式的“念念客棧”,生意非常火,節假日都得提前預定。她告訴記者:“現在客房完全是供不應求,打算把客棧規模擴大到4至5家,我對安仁鎮的未來很有信心。”
樊建川認為,安仁鎮走博物館小鎮的發展路子是走對了,這是一個環保、有序、低消耗的模式。
“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鎮上老百姓生活的變化,茶館、飯館、理發店、出租車的生意都好了,我的員工都開車來上班。”樊建川說。
2018年,安仁文創文博集聚區共接待游客超過65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19億元。
現在,小鎮又有了更大的夢想,希望未來能有100家以上博物館,建成國家5A級景區,成為世界知名的博物館小鎮。
建100家博物館,也是樊建川的理想,已逾花甲的他,還奔跑在建博物館和收藏文物的路上。
2007年,樊建川和妻子將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所有文物無償贈與成都市政府。同年,樊建川把戶口遷到安仁鎮樹人街44號。大邑縣聘他為安仁鎮榮譽鎮長,樊建川行走于大街小巷,不時有人叫他“樊鎮長”。
“我相信安仁肯定會載入史冊,有一天我離開了,人們還會來安仁。如果有人給樊建川豎個大拇指,而不是說樊建川糟蹋了安仁,我就心滿意足了。”樊建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