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杰
自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措施的意見》頒布以來,各級單位先后出臺諸多政策、采取多種方式,全面服務“雙創工作”,努力打造企業改革發展新引擎。青年員工是電網企業的主體力量,發揮著生力軍作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對青年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對引導青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新時期做好青年創新能力的提升規劃與機制支持就成為青年工作中的重要課題。
東莞供電局一直積極探索開展“青年創客”工作,他們結合已有的創新工作室的人員設備力量,建設了“青年創客空間”,具備了一定硬件基礎,成為了廣東電網系統第一批掛牌單位。本文以東莞供電局為例,在“青年創客”能力提升的軟環境與機制搭建方面開展縱深探索,拓展豐富青年創新渠道,更為現有創新資源提供了交流共享的平臺,為青年員工提供了展示才能與發展的機會,具有重要的實踐與開創意義。
實踐機制及做法
“青年創客”能力提升模型主要著力于企業青年員工的創新能力提升與思想引領工作,以“搭平臺、帶隊伍、創效益”為宗旨,構建并運行“兩機制兩平臺一基地”,使其成為職工創新與科技項目平臺的有效補充。
建設“青年創客空間”,整合創新資源
創客空間作為企業人才及科技項目的孵化器,以線上兩個平臺、線下一個基地為載體,以創客空間工作機制為青年創新工作提供指引;以問題為導向,使青年員工可以參與到企業管理問題、技術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來;以問題的解決、知識的共享、科技成果的轉化為企業創造效益、鍛煉員工。
探索兩項機制,完善青年創新制度保障。建立青年創新工作機制,明確創客工作的思路和目標,完善了創客空間的組織架構、職責權限,并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建立創客空間運作機制,明確創客空間的定義、業務范圍、管理內容以及任務眾包管理的流程和表單,為創客空間的運行提供了規范化管理的依據。
搭建兩個平臺,打造青年創新互動社區。建設電力知識問答社區和任務眾包平臺,為青年提供線上創新社區。問答社區讓青年對知識進行交流共享,任務眾包平臺為創客項目日常運營過程中問題提出、資源交換、方案提供技術支持。
運營一處基地,建立青年創新實驗工作室。運營創客開展日常創新活動、線下交流的實操基地。實體創客空間基地作為企業內在科學、技術、數碼或電子藝術等不同興趣方向、不同經驗和技能的青年開放交流的空間,滿足作為青年聚會、討論、開展活動與共享資料和知識的活動室的需要。通過實體基地的運營,為青年員工提供科研交流與實踐的線下場所,切實為公司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來自青年員工的力量,并藉此培養一批具備新技術視野、思維及能力的青年創客。
組建“青年創客”團隊,加強內外交流
以南網工人發明家、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博士后夏云峰為隊長,各專家工作室為載體,面向全體青年員工成立“青年創客”團隊。加大公司技術技能專家對“青年創客”團隊的指導和幫扶力度,定期開展交流和培訓。通過專家培訓提高青年員工知識水平;通過走出去參觀、學習開拓青年員工的眼界;通過搭建內部的溝通交流平臺引發青年員工的主動思考,營造創新氛圍。
成立創客團隊。依托實操基地,建立青年創新實驗工作室,下設機器人技術小組、無人機技術小組、軟件開發小組、3D打印技術小組、項目管理小組等興趣小組。
機器人技術小組采用與外部機器人技術團隊進行技術合作形式,提供技術培訓、解決方案設計,培養一批具備機器人技術及思維的人才,并為日常設備運維、巡檢等工作提供機器人技術解決方案。無人機技術小組以無人機飛行駕駛與技術研究作為重點,促進了無人機技術人員的培養及輸電線路入網質量的管控水平。軟件開發小組提供軟件開發咨詢、設計、開發等技術支持。3D打印技術小組采用與外部3D打印技術團隊合作形式,提供技術培訓、解決方案設計。
系統內部交流培訓。攜手省電科院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簽訂合作備忘錄,建立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果轉化應用為重心、以人才培育為抓手、以“產學研用”融合創新為途徑的科研創新交流體系,著力打造青年創新核心能力。
聯合生產設備部,組織局層面的科技論壇,通過科技成果的發布,促進青年創客的學習和成果交流轉化。依托“夏云峰工作室”等專家工作室常態化地開展各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和交流學習。
系統外部溝通學習。組織全局青年創客參加深圳國際創客周創新成果展及東莞市創客論壇,了解前沿科學技術產品,學習其他行業創客工作開展的經驗和做法。組織青年創客參觀東莞市橫瀝模具中心,學習了解3D打印技術。組織青年創客參觀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學習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技術創新與專利管理工作經驗。
營造青年創新生態,構筑文化氛圍
在管理創新項目運作過程中,除了需協調并整合資源在青年創新硬件條件中加大投入力度外,還需注重在全體員工中營造青年創新生態,構筑文化氛圍,凝聚創新共識。
加大對雙創文化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健康創新文化氛圍,結合南網總綱企業價值體系的宣傳貫徹,樹立崇尚創新、勇于創新的企業價值導向。注重培育創客文化,著力形成更加有利于青年員工投入創新的輿論導向,及時報道一批雙創先進典型,選樹一批優秀典型人物,讓雙創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全局員工。
支持舉辦青年創客項目大賽。為活躍青年創客工作熱情,支持開展各類創新項目海選活動,發掘青年創新創意種子,關注“五小”成果,通過比賽形式為青年員工提供創新成果的交流展示平臺,讓青年員工逐步培養起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和創新素養,提高創新工作影響力。
建立實施創新長效激勵機制。在青年創客項目的激勵機制上加大投入,加強非物質形式的表彰獎勵,同時在資金保障上研究在黨團活動經費中設立黨團員青年專項創新支持金,并積極探索引入眾籌模式,對于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的項目協助落實知識產權的保護,并適當給予項目團隊自主分紅比例。利用任務眾包平臺定期組織開展青年創客項目的績效評價,面向全局公布評價結果,對于評價優秀的項目給予鼓勵表彰,提高項目團隊的積極性與成就感。
實踐成效及意義
通過該管理創新,充分整合了東莞供電局全局創新資源。自青年創客空間平臺建立以來,活動形式和內容不斷豐富,動力和活力逐步增強。
2016年,東莞供電局下達了共計87項青年職工創新項目,數量位居廣東電網公司第一。有8項青年職工創新成果將在年中調整后下達,實現了零的突破。在一些堅守創新、持續實踐的“青年創客”的帶領下,儼然已經進入萬眾創新的“小時代”。青年創客項目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從生產經營實際問題出發,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效益明顯。創客項目將自主創新的“小發明創造”與主業工作進行了很好的融合,發揮了“大效益”,推動了科技成果的加速轉化,“青年創客”能力提升工作機制得到有效驗證。
結 語
綜上所述,“青年創客”能力提升模型在東莞供電局的探索與實踐中已形成策劃、實施、總結、提升的閉環管理工作模式,實現了“兩機制兩平臺一基地”的常態化運作,組建并培養了首批青年創客團隊,制定了青年創客規劃管理的制度方案與業務指導書,實施了一批富有成效與價值的青年創客項目,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探索出一套具有推廣價值的青年員工創新能力提升工作機制,最終實現企業在青年創新管理領域的精益化管理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