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對于我國高等教育而言,思想政治課(以下稱思政課)的開設以及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能讓學生真正結合理論走出課堂邁向社會。我國高等院校思政課開設時間已久,在學科建設方面,基本上各地區院校都完成了課程設置,提升了課程教授效率,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進了原有的教學方法。如何讓思政課能夠更加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學教育、適應我國社會對大學生思想品質的要求,需要對思政課的效率和質量,特別是對學生需求的滿足進行研究與創新。因此,如何結合新需求來改變高校思政課的學科模式,結合各地大學的環境進行改革,是思政課研究學者和大學思政課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思政教育中存在三個不足
結合我國高校思政課開設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理念不夠新穎。思政課理論性非常強,在教學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莫過于教學理念,它不僅是課程開設的根本指引,也是教給學生如何做人、如何思考、如何履行公民責任的根本價值起點。高校思政課開設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國家建設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設者,政治性是非常強的。實際上大學生個人的品德道義作為等諸多方面都與思政課開設的效率、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思政課教學理念,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目前來看,思政課教材對當前的社會熱點關注度不夠,老師講授思政課時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度低,因此,學生們不是很感興趣,學習熱情低,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思政課教學改革仍然需要在實踐中推進。雖然很多地區都發現目前高校思政課程存在的問題,很多學校也都開展了思政課教學改革的研究,但是,這些改革部分只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應用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的比較少。究其原因,和推進難、改革難、落實難等方面有關。由于思政課教學改革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部分老師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方法,如果要讓他們做出相應的改革,要對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大膽革新,改變自己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有一定難度。因此,在主觀意愿上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太想將自己的體系進行轉變。除此之外,如何在改革之中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相結合,將新教材及新課件內容引入到教學模式之中也是實際存在的問題。
第三,高校思政課程和新事物新需求的結合不足。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學生們相比過去在社會、學習以及生活、工作等方面,出現了很多新的追求。作為具有指引學生思想的思政課程,需要結合這些變動,作出新的課程設計。目前的高校思政課與學生的實際想法相距甚遠,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因此,如何進行思政課改革,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思政課與創業教育
現在,整個社會有了很多新的變動,也出現了很多新的需求。對于社會發展而言,政府結合這些變動提出了很多新政策,在諸多的新政策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看作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政策。該政策最早出自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由國家總理李克強提出。李克強指出,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要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進而構建起萬人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模式。隨后,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等重要會議上提出了與之相關的配套想法和措施。而在2015年政府報告中則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次寫入了政府的相關文件。2018年,國務院下發了與之配套的相關意見,也就是《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學生群體特別是高校學生群體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生力軍。在實際生活及工作中,也不難發現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相比于其他人群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此,結合學業及未來職業目標進行一定的創業,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對于社會進步而言,也是重要的推動力,結合思政課實際的學習來開展相關的創業項目,具有很高的時代價值和未來意義。
對于創業項目而言,無論大小,只要符合市場需求,有一定的規劃設計和目標,通常都能夠開展得比較順利,進而得到精神上或物質上的收益。如果高校的思政課程教學也能順應時代新要求、滿足學生學習心理,那么教學效果必定大不一樣,結合創新就業這個學生關注度極高的點進行思政課教學創新,一定會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思政課與創業項目的有機融合
上海地區新媒體高校論壇所創立的“輔導員說”微信平臺就是高校思政課創業項目頗具代表性的一個項目。“輔導員說”微信平臺最早成立于2015年,以原創思想引領為實際宗旨,是一支由上海地區部分高校“80后”輔導員和“95后”學生團隊共同開發和研究之下所設立的微信平臺。其主要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推進高校思政課的改革,結合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來推進高校思政課面向社會,向著新模式新技術新理念角度轉變。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他們在上海高校地區不僅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也在全國積累了大量粉絲,截至目前,平臺擁有粉絲近8萬位,有1 00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輔導員加入了“輔導員說”平臺。2015年,“輔導員說”微信平臺獲上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優秀項目,在上海地區學生創業大賽中,也拿到了不俗的名次。“輔導員說”就是一個不忘初心、穩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創業項目,也是其他創業項目可以模仿的優秀案例。
據媒體對“輔導員說”創始人的訪談介紹,他之所以會創立這個項目,主要是在和創業團隊進行商討的基礎上,發現了高校思政課普遍存在“滿堂灌”的問題,教學理念上相對比較古板,觀念陳舊不新穎,特別是教學改革沒有辦法落到實處去,這就使得他們的工作開展存在著一定難度。“輔導員說”微信公眾號在最早創業中經過了大量的思考調研和爭論,最終創業團隊達成一致,只有把接地氣做好,和教學目標相適應,才能使學生們對思政課感興趣,樂意于主動去學習思政課和參與到實際的項目中去。因此,網絡課實踐“三位一體”的模式成為了“輔導員說”創業的根本指引,主要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實現高校思政課效率和質量提升。
該平臺則和高校思政課的實際教材作了融合,特別將國內外熱點事件加入到了實際的思政課講解之中,比如將朝核問題、中美問題、中日問題等國內民眾關心關注的外交問題,加入到了實際的創業項目建設中去,使得學生們非常樂意收看相關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也學習和體會到了高校思政課程所具有的實際價值。除此之外,“輔導員說”微信平臺還將創業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結合各類投資充分地將內容做到精細處理,結合微信平臺的技術優勢,做到了實時推廣,進而使得信息傳播速度相比過去提升了很多,信息傳播質量也提高了不少。學生們則可以借助創業和平臺的優勢來實時地與相關的老師及平臺管理者進行互動,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就使得創業模式所打造的網絡課實踐“三位一體”立體教學模式成為了現實,在實際推廣中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也體現出了創業與高校思政課的實際價值所在。
該項目團隊主要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最早做創業項目,只是為了提升思政課教授效率,沒有想到能夠得到如此高認可和廣泛支持。他表示,隨著創業項目的激增將創業和高校教育特別是以思政教育為代表的傳統教學進行結合,不僅有利于解決傳統模式下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鼓勵他們去自主思考,自我參與到實際的學習和工作中去,這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價值,對于課程改革的推進也有幫助,結合創業來開展研究是很好的做法。
對于其他正在創業或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及相關教師而言,也可以結合創業或擬創業項目中的各種優勢來開展相關探索實踐,結合高校思政課在本地區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做出改變,利用思政課改革來解決實際問題,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