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 王麗 沈雁紅 徐麗娜 梁松梅



摘 要 目的:評價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模式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由全科醫(yī)生、社區(qū)護士、公衛(wèi)醫(yī)生、中醫(yī)醫(yī)生共同組成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隨機抽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被分為管理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管理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年齡(62.8±5.2)歲;對照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年齡(61.3±4.8)歲。對管理組患者實施10個月的團隊管理和個性化的健康培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管理。結果:管理后,管理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糖尿病知識知曉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實施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模式的綜合管理能夠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其對糖尿病知識的知曉程度。
關鍵詞 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模式;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9)10-0045-03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 on community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XU Rong, WANG Li, SHEN Yanhong, XU Lina, LIANG Songmei
(Medical Department of Yin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was composed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community nurses, public health doctor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ctor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manage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re were 23 males and 27 female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aged 50~72 year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2.8±5.2) years; there were 22 males and 28 femal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ged 50~72 year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61.3±4.8) years. The patient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received 10 months of team management and personalized health train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management. Results: After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2 h postprandial blood suga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atients knowledg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knowledge level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sugar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of diabetes mellitus.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ervice team mod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management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影響人們健康的又一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目前死亡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1]。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shù)約9 200萬人,另外還有超過1.4億成年人處于糖尿病前期[2]。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較差,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如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自我管理能力低、管理依從性差、對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度低以及社區(qū)醫(yī)師的隨訪管理不到位等[3-4]。本文旨在評估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的效果,為進一步完善社區(qū)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據(jù)。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上海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納入標準:(1)經(jīng)二級以上醫(yī)院明確診斷為2型糖尿病;(2)認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檢查或治療。排除標準:(1)依從性差者、不愿參加者、以及妊娠糖尿病者;(2)1型或特殊型糖尿病患者;(3)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以及免疫系統(tǒng)有嚴重疾病的患者。
采用抽簽隨機分配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管理組,每組50例患者。管理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年齡(62.8±5.2)歲,體重指數(shù)(BMI)為19~32 kg/m2,平均BMI為(25.3±54.6)kg/m2;對照組中有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為50~72歲,平均年齡(61.3±4.8)歲,BMI為19~30 kg/ m2,平均BMI為(24.7±5.3)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社區(qū)治療管理,包括定期測血糖、常規(guī)健康教育等。對管理組的患者開展家庭服務團隊綜合干預和管理,并與患者簽訂協(xié)議。干預管理為期10個月。
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由2名全科醫(yī)生、2名社區(qū)護士、1名公衛(wèi)醫(yī)生、1名中醫(yī)醫(yī)生組成。全科醫(yī)生負責課件準備及講座,社區(qū)護士負責血糖監(jiān)測、資料收集以及對患者進行正確生活方式的指導和監(jiān)督,公衛(wèi)醫(yī)師負責資料匯總及健康資料的發(fā)放。
管理內(nèi)容:(1)健康教育。由全科醫(yī)生負責團隊的健康教育和宣傳工作,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為患者提供專題知識講座和發(fā)放自制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宣傳手冊,向患者介紹口服降血糖藥的用法以及日常自我護理和自我監(jiān)測的要點;為患者提供糖尿病的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指導;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和自身防護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提高自我管理效能。(2)加強隨訪管理。每周對患者進行1次家庭訪視,了解患者的病情控制情況和管理依從性;指導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為患者測量血糖和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包括健康指導、藥物調節(jié)、運動治療、合理膳食方案等。
1.2.2 研究工具
采用調查表了解兩組調查對象糖尿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共10題,正確回答1題計10分,回答錯誤或不答計0分,滿分為100分。收集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數(shù)據(jù)。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管理前,管理組和對照組FPG、2 h PG、HbA1c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管理組的2 h PG和HbA1c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FPG水平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管理前后管理依從性比較
管理后,管理組患者的體育鍛煉、飲食控制、合理飲食和血糖監(jiān)測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患者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干預前,管理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識的知曉平均得分為(74.6±10.7)分和(75.6±12.5)分,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t=0.430,P>0.05);管理后,管理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平均得分為(84.5±13.8)分和(77.4±10.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15,P<0.0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復雜的慢性多發(fā)性疾病。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斷提升,對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5-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管理10個月后,管理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水平均有明顯下降,并趨于正常,提示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模式增強了醫(yī)患溝通,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優(yōu)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一直是新醫(yī)改的重要方向[7-8],而在此基礎上實施家庭醫(yī)生服務制度更是一項新的突破。家庭醫(yī)生可通過簽約的形式明確慢性病管理的范疇,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將門診和隨訪的形式相融合,并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狀況給出建議。家庭醫(yī)生團隊還可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的管理依從性,對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有重要的推動作用[9-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健康管理,管理組患者的體育鍛煉、飲食控制、合理飲食和血糖監(jiān)測的依從性明顯提高。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實施健康服務能夠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診療服務,包括個人生活方式、情緒控制和藥物治療等,是一種持續(xù)化、協(xié)調性強的社區(qū)家庭醫(yī)生服務新模式[11-12]。
本研究通過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模式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管理,能夠提高患者對于糖尿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程度,改善患者管理依從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潘虹, 王淑珍. 糖尿病的社區(qū)管理[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 2010, 8(2): 59-60.
[2]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1101.
[3] 鐘生法, 阮紅芳, 王強. 農(nóng)村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響因素分析[J]. 浙江實用醫(yī)學, 2013, 18(5): 326-328.
[4] 申忠琴, 蔣佳, 向菲.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培訓對病情控制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4, 29(1): 8-10.
[5] 張云蘭, 劉雅, 歐陽凌云. 醫(yī)院聯(lián)合社區(qū)管理控制2型糖尿病的效果觀察[J]. 實用醫(yī)藥臨床雜志, 2012, 9(6): 60-63.
[6] 王建華, 鄭昊林, 劉淼, 等. 社區(qū)老年人群糖代謝異常、糖尿病患病率與糖尿病控制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6, 37(9): 1220-1222.
[7] 徐永太, 尤愛國, 韓冰, 等. 河南某農(nóng)村地區(qū)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知曉、治療及控制現(xiàn)狀[J]. 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 47(3): 398-401.
[8] 蔡煉東, 繆建平, 吳國龍. 區(qū)域性家庭醫(yī)生團隊服務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防治效果的分析[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22): 146-147.
[9] 魏學娟, 吳浩, 于海洋, 等. 家庭醫(yī)生服務團隊在社區(qū)糖尿病綜合管理中的作用探索[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7, 20(27): 3349-3352.
[10] 賀小林, 梁鴻. 推進家庭責任醫(yī)生制度改革的理論探討與政策建議[J]. 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 2012, 5(6): 3-8.
[11] 遲海燕. 糖尿病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社區(qū)干預影響[J]. 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 2012, (3): 285-286.
[12] 于海霞, 李智莉, 閆明茹, 等. 社區(qū)家庭醫(yī)生服務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2, 12(31): 612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