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方

【摘要】目的 對阿替普酶與尿酸激酶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比較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急性腦梗死治療的80例患者,根據接受治療的前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前40例為對比組,后40例為研究組,對比組使用尿酸激酶進行治療,研究組使用阿替普酶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80.00%),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小于對比組(22.50%),P<0.05。結論 使用尿酸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在臨床上使用阿替普酶的效果更好,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減傷并發癥的發生率,更具安全性。
【關鍵詞】阿替普酶;尿酸激酶;急性腦梗死;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急性腦梗死治療的8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6.29±4.21)歲,根據接受治療的前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前40例為對比組,后40例為研究組,兩組一般資料差距較小,可比,P>0.05。
1.2 方法
對比組使用尿酸激酶進行治療,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用前以注射用滅菌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以生理鹽水配制4000單位/分速度經導管注入血凝塊,每2小時夾閉導管1次;可調整注入速度為1000單位/分。
研究組使用阿替普酶進行治療,使用勃林格殷格翰愛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必須在腦梗塞癥狀發生的3小時內進行治療,應采取90分鐘加速給藥法:15毫克靜脈推注,其后30分鐘內靜脈滴注50 mg,剩余的35 mg在60分鐘內靜脈滴注,直至最大劑量達100 mg[2]。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顯效:患者語言能力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能夠生活自理以及獨立行走;有效:患者假性麻痹癥狀減輕,語言能力有所好轉,無法生活自理;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無改變甚至加重。(2)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并發癥有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在梗死等。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軟件SPSS 25.0版本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與統計,兩組的治療有效率、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率(n%)表示,用x2進行檢驗,P<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
經過治療,研究組的顯效人數為27(67.50%),有效人數為11(27.50%),無效人數為2(5.00%),治療有效率為38(95.00%);對比組的顯效人數為15(37.50%),有效人數為17(42.50%),無效人數為8(20.00%),治療有效率為32(80.00%);x2=4.11,P=0.04。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80.00%),P<0.05。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小于對比組(22.50%),P<0.05,見表1。
3 結 論
急性腦梗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致殘率以及復發率、是一種較為棘手的腦血管疾病,可分為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栓等,其發病原因是患者的動脈內膜深層出現了脂肪變性、膽固醇沉淀等,是由于患者長期飲酒、吸煙、等對身體造成的,在對患者的治療中,常使用阿替普酶與尿酸激酶進行治療[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80.00%),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00%)明顯小于對比組(22.50%),P<0.05,其原因為,阿替普酶可結合纖維蛋白、纖溶酶原等,影響纖溶酶原轉化成纖溶酶,并且阿替普酶可從血循環中迅速清除,主要經肝臟代謝,用藥20分鐘后,血漿中本品的含量不到最初值的10%。深室殘留量的β半衰期約為40分鐘,其安全性較高,促進血管再通的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使用尿酸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在臨床上使用阿替普酶的效果更好,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減傷并發癥的發生率,更具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董 明.阿替普酶與尿酸激酶在急性腦梗死治療中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7):24-25.
[2] 彭曉非.尿激酶和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04):111+113.
[3] 鮑 宇,李國忠.阿替普酶與尿激酶治療急性腦梗死安全性的比較研究[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37(03):166-167.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