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芳

【摘要】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這一時間段內在我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60位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樣本,在取得患者本人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本次的臨床研究。以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各30人一組的治療組與常規組;其中,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的方式,治療組則在常規組的基礎上使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之后通過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治療之后的步行距離以及臨床療效,來對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 通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之后的各項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治療組在接受治療之后的步行距離要大于常規組,臨床療效也要好于常規組。結論 中西醫結合在心臟康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方面的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它大大提高了患者在治療后的步行距離和臨床療效,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2..01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其他疾病導致的心肌收縮減慢從而引發心臟輸血量少,難以維持生命健康,而且患者一旦患上慢性心力衰竭不及時加以治療,就會導致病情持續加重,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使患者及其家屬承受巨大的身心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對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具體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該段時間內在我院接受診斷與治療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案例。我院在取得患者本人允許下將全部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是治療組和常規組。其中在治療組中,性別為男的有14例,性別為女的有16例,患者年齡最大為79歲,最小為59歲,對于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治療組中性別為男的有17例,性別為女的有13例,患者年齡最大為72歲,最小為61歲,對于常規組的患者采取常規的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不大,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我院主要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分別為治療組和常規組,每組各30人,其中常規組采用常規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治療內容為查明患者患病誘因然后對癥治療,在飲食方面控制患者每天的鈉鹽攝入量,并且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指導其使用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等;治療組則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下面主要介紹治療組的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后,首先進行常規西醫治療,然后進行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在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的一期,首先進行步行鍛煉,在第一周,鍛煉方式應為間歇式,即沒走五分鐘有一分鐘的休息時間,隨著病情的良好發展,在患者身體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將間歇鍛煉時間增長至8分鐘。或者調整至患者可以接受的運動量,同時在患者的運動和休息過程中都要嚴密監測患者的靶心率,保證其靶心率每分鐘休息比運動時少十到二十次,且在第一周,患者休息時靶心率必須保證在五到十次左右。請醫院內專業醫生組織患者聯系八段錦,規范患者動作。在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的二期,患者的病情一般逐漸趨于穩定,可以對患者進行出院訓練。
1.3 觀察指標
護理的最終判定結果主要是通過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之后的步行距離以及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斷。若接受治療之后,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超過兩級,而且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則判定為顯效;若患者接受治療之后心功能提高1級,各項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則判定為好轉;若患者心功能以及各項臨床癥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有惡化趨勢,則判定為無效,總體有效率為顯效率與好轉率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以x2檢驗驗證組間差異,以t檢驗驗證組間差異;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 論
根據上述的數據以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西醫結合心臟病康復治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臨床應用效果良好,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可以在臨床中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艷俏,張成英,陳少軍,etal.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7).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