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靳雯 方曉紅 黃志偉 洪湘澤
一、引言
中國和美國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雙方作為世界上的兩大經濟力量,貿易關系的發展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經濟發展休戚相關。正確的處理中美關系,解決貿易糾紛成為雙方必須面對的問題。2019年的北京和華盛頓貿易磋商是應對中美貿易摩擦路上的加速器,勢必推動解決中美貿易糾紛的進程。
二、1978-2018年中美貿易關系歷程
(一)艱難發展中的新機遇(1978-1989年)
1946年,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美國進行演講,史稱“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20世紀60年代由于美國身陷戰爭困境冷戰格局發生變化,雙方由勢均力敵的抗衡局面演變為蘇聯一方占據優勢。同期,中蘇關系逐漸惡化,中國開始走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經濟、鞏固政治的道路,在中蘇關系趨于破裂后重新考量中美建交問題。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破冰,中美貿易關系也開啟了正常化進程。這一時期,中國逐步成為全國五大政治經濟力量并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佼佼者,中美貿易合作伙伴關系開始正式重構。1979年恰值中美建交1周年之際,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先生訪問美國,既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經貿關系,同時也為中國改革開放戰略的實施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一時期,中美貿易關系在冷戰格局的高氣壓下艱難發展,但對于中美雙方均迎來了歷史發展的新機遇。在貿易往來中,雙方各取所需、相互補充,互享最惠國關稅待遇——中國以勞動力資源為優勢,美國輸出新興科學技術。中美貿易伙伴關系的逐步建立增強了美方抗衡蘇聯的實力,推動了世界格局的演變;同時美國作為中方改革開放中新的合作伙伴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階段中的中美雙方的貿易關系仍存在明顯的缺陷,由于經濟實力和政治局面的不同,在初期的中美貿易中,中方始終處于貿易逆差階段,并且由于國內形勢和臺灣問題等政治因素的影響,中美貿易往來都受到了強烈的震蕩沖擊和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平穩發展中的新波動(1990-2000年)
1991年蘇聯解體,至此美蘇兩極格局正式破裂,中美貿易關系再次面臨新危機。冷戰的結束,使得中方喪失了制衡蘇聯的政治價值,也影響了中國市場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位置,中美貿易關系與政治關系緊緊掛鉤,中美貿易進入磋商新階段。20世紀90年代,美國調整對華貿易政策,倡導由“最惠國關稅待遇”向“公平貿易”的轉變。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迎來了全球化的浪潮,1992年,鄧小平先生南巡講話,確立正式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初步形成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本密集型轉變,中國政策的引導和內在體制的不斷完善使得外資涌入中國市場,經濟結構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中國經濟領域地位的提高和實力的增強刺激了中美貿易關系趨于良性發展,自1993年起,中國在中美貿易中更迭為貿易順差并逐年提高。1998年,中美雙方將最惠國待遇修改為正常貿易關系,中美貿易受政治因素的鉗制力變弱,雙方經貿關系平穩發展。
(三)全面發展中的新挑戰(2001-2017年)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美貿易關系在新時代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曾經困擾中美雙方的最惠國待遇政策在變更為正常貿易后,美國擴大中美貿易領域,中美雙方貿易市場不斷擴大,商品種類也不斷多元化。
但在新時代的全面發展中,貿易收支的嚴重失衡為美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埋下了隱患。這一階段中美國除了貫徹對華貿易新政策、平穩雙方經貿關系外,在貿易順差上也尋求了更大突破,基于此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使得中國的相鄰國家在經貿往來和國際政治中蠢蠢欲動,此舉不僅鞏固了美國的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局限了中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領域。2016年2月4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的12個成員國達成共識,共同簽署了相關協議。該協定在抑制對華貿易赤字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該協定在世界貿易中占比重達40%,中國短期內將會受到貿易壁壘的沖擊、不可否認,美國此舉為中美雙方的貿易合作伙伴關系埋下了禍根,并且在新時期中的貿易協定大有在世界貿易組織外重構格局的意圖。十年間,中美貿易關系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中全面多領域發展,但未來中美貿易摩擦仍是中美貿易關系中不可回避的話題。
(四)貿易摩擦中的新問題(2018年至今)
近年來,中國超越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而美國則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隨著中美貿易領域的不斷開拓,中國雄厚的外匯儲備和對美巨大的貿易順差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在新時代中愈演愈烈。中美現階段的貿易摩擦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在中美貿易中的貿易逆差,中國憑借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以及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在中美貿易的領域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加強了和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但中美貿易摩擦的出現是歷史必然的。特朗普在上臺后,公開指出中國貿易行為對美國不利,并且發表了一系列反對貿易自由化的言論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種種手段為中美貿易關系和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也使得中美貿易摩擦發展為貿易戰的風險加大。
三、中美貿易關系發展特點
(一)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中美貿易自20世紀重新建構以來,經歷了長期曲折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入,中美貿易進入新階段。中方長期以來以人口資源為優勢,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以初級產品為主要出口商品。在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口商品結構由鞋類、玩具、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步轉變為電器電子設備、機械設備等高新技術產品,并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中方在科技產品上對美進口額增長遠低于對美出口額的增長,這使得中方對美貿易順差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