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政府經濟職能對其作用也逐漸明顯。政府經濟職能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重新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經濟職能,創造活力更足、勢態更優的經濟發展體系。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中存在的不足
(一)對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認識不充分
市場經濟是我國發展的必然選擇。從一定程度上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它又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制度而隨意發展。我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其主要特點有:遵循黨的領導,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我國以按勞分配為主,并輔以其他的分配方式;政府的控制力強,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國有企業以服務社會目的,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調控更加有力。
(二)政府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政府職能錯位。即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超越了應有的領域,管理范圍過寬,降低了市場經濟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執行力較弱,即政府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或者執行不到位,導致很多政策被架空,利好政策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此外,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方式也不科學,過度注重行政手段,導致管理效果差。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職能的重新定位
(一)職能定位的原則
應堅持科學發展為指導思想,確保職能定位得到科學的引導,確保定位的準確,進而充分發揮政府經濟職能的作用。另外,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定位還要考慮對社會事業的管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結合本地的實際制定針對性的管理政策,提高管理的科學性。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實際又千差萬別,因此制定的管理對策也要因地制宜。對于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仍要堅持發展經濟為第一要務,而對于經濟發展地區則要提高發展質量,注重環境保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二)職能的重新定位
第一,引導職能。我國政府一般會采取強力的行政手段穩定經濟。應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角度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以引導經濟的發展。
第二,規劃職能。為了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政府要制定短期、中長期和長期規劃,并制定相應的政治保障措施。另外,政府要落實有關政策,協調政府和企業的關系,盡力施行優惠政策,推動經濟的穩定發展。
第三,宏觀調控職能。政府應采取有力的宏觀調控對策,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政策,確保經濟的平穩運行。另外,政府還應使用“看不見的手”,加強宏觀調控,降低市場經濟的弊端。
第四,監督和管理職能。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不成熟,在制度、政府經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政府要加大監督和管理力度,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實現對策
(一)優化管理手段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性和科學性。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也更加健全,管理職能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缺位、越位現象還比較明顯,使政府不能做好本職工作,也給其他管理工作造成了影響。因此,我國政府應建立動態的經濟管理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完善社會服務體系。
(二)加強宏觀調控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市場的影響,而且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影響。因此,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進一步擴大經濟管理范圍,加強民主化管理,為宏觀調控職能的發揮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優化組織機構
第一,要優化組織機構。政府應加大對優質企業的財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上市,以優化資本運轉。第二,政府還應整合人力、資金等資源,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三,政府應優化市場運行機制,建立良性市場競爭機制,放寬政策。此外,政府還要加強市場發展規范,營造良好得到市場競爭環境。第四,政府還應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引進高端技術和研發人才,推動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打造更多的創新型企業,提高我國市場經濟的活力。
四、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也要根據我國的戰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重新定位,優化經濟管理職能,進一步發揮其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推動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作者單位:無棣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