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永俠 茹國藤
一、引言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促使我國在今后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國相關人員隨之為我國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全面的深化改革,并且在充分肯定財稅改革的歷史成果前提下,對財稅改革策略進行了確定。而企業作為該改革過程中的參與者,在該過程中,其必須準確把握財稅改革的方向,并在不斷的發展中根據財稅改革的方向最好納稅籌劃,只有這樣其才能在該過程當中獲取當最大戶的利益,才能在今后得到不錯的發展。針對把握新的財稅改革方向搞好企業納稅籌劃,本文首先將對新一輪財稅改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其次在對新財說改革的重要內容進行相關的闡述,其次在對把握新的財稅改革方向搞好企業納稅籌劃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二、新財稅改革的特點
目前,新財稅改革的特點主要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改革的高度發生了轉變。就傳統的改革來看,在改革的過程中,通常是站在財政的角度上進行的,然而這一次新的改革則是站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角度、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上進行的,無疑站在這一角度進行的改革將使得財稅改革的境界得到進一步提升。二是,財稅改革的重心發生了改變。在以往的財稅改革上,其改革的重點大都放在了“財”上面,甚至在整個改革的過程中一直強調怎樣聚財、生財,而這次新一輪的財稅改革,則將重點放置在了“政”上面,更多強調的是怎樣用財、以及理財,甚至引導政府的職能轉變。另外,意外確保稅收的收入是以往稅務改革重心的集中,以該內容為重點進行改革雖能使得財稅在今后得不錯的提升,但其仍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為使得財稅得到更好的提升,以及讓稅收不在作為預算的硬性指標,稅收法治逐漸成為本次稅務改革的中心。
三、新的財稅改革內容
目前,我國在財稅改革的總體思路上是對改革進行全面的深化,所以,新的財稅改革的內容大都具有全面性及系統性的特點。對于新的財稅改革而言,其包括的內容主要可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對稅收收入分配進行調整。在稅收收入分配的調整上,我國首先對中央稅與地方共享稅進行了重新的界定,并在該過程當中將增值稅從共享稅逐步轉換成為中央稅,將消費稅以及車輛購置稅從中央稅轉換成為了地方稅,該過程的轉變不但開證出了全新的稅種,而且對地方稅稅基進行了充實。其次,在稅收收入的分配上我國根據事權和財權相匹配的要求,對共享稅種的分配比例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企業在該過程當中的所得稅和個人所得說也由以往的百分之六十比百分之四十,調整成為了百分之五十比百分之五十。二是,流轉稅改革的步伐正在不斷的加快。在流轉稅改革步伐不斷加快改革的過程中,首先加快的是增值稅的改革,其主要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轉型。從生產型增值說轉換成為了消費型增值稅,該過程的轉變無疑將實現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2)擴張。擴張主要可表現在,其通過營改增將交通運輸、以及文化創意服務等諸多企業納入到了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當中。(3)稅率的降低與簡化。其次,其加快了營業稅的改革速度。營業稅改革速度的加快主要可體現在:部分服務業從繳納營業稅改變成為了繳納增值稅、以及為引導房地產的開發走上正軌,降低了房地產銷售環節的營業稅稅率等諸多方面。最后是消費稅改革的速度得到了增加。消費稅改革速度的提高主要可表現在征稅環節的改變、征稅范圍的擴大、以及消費稅稅率的調整等方面。三是,個人所得稅得到了深化的改革。首先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逐漸形成。其次征稅范圍得到了一定的擴張,稅率之間的級距,以及稅負水平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最后對費用扣除標準和減免稅優惠的政策等進行了規范,且在該過程當中建立了與消費范圍,以及物價水平相符的自動調節機制。以上就是新財稅改革當中所包含的一些內容,企業人員需要對其有足夠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前做好相應的納稅籌劃,才能讓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把握新的財稅改革方向搞好企業納稅籌劃
面對新財稅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企業作為納稅人,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全面把握財稅改革,并且需要站在戰略管理的新高度上對企業發展的思路、及途徑等進行有效的調整。針對把握新的財稅改革方向搞好企業納稅籌劃,相關人員可從以下幾點進行:一是,對依法納稅的意識進行強化,實現納稅成本的有效降低。在財稅改革的過程中,我國政府人員首先提出的是完善立法、明確事權。而立法的完善以及事權的明確不僅是我國稅收管理的根本,而且是今后稅收改革的重點環節之一。根據當前我國擁有的十八個稅種可了解到,在這十八個稅種當中,只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車船稅這三個稅種完成了立法程序,除此之外的其他稅種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可體現在:法律層次偏低、稅收剛性差等諸多方面。但隨著以后各稅收立法程序的不斷完善,企業在該過程中能夠獲取到的政策空間、以及紅利的機會等就將變得越來越少,違法納稅的風險也將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逐漸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在該過程中,要想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企業就必須對新的稅法進行認真的學習,并依法做好納稅的規劃,使得納稅成本在極大的程度上降低。二是,對投資結構進行優化,并做好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國在稅收改革的過程中,之所以將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其原因主要在于希望我國的稅收改革能夠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去引導社會的資源配置。對于企業而言,由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擁有的資源十分有限,所以,如何利用這有效的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逐漸成為了企業內部人員所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從納稅角度看,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在對每一個投資進行科學比較的時候,對其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三是,轉換經濟增長的方式,將以往粗放的經營轉變成為精細化的管理。通過財稅改革制度可了解到,稅收的改革并非是以完成多少稅收收入 為指導,而是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為主導。所以,企業在納稅的籌劃中必須走出過度依賴自然資源、以及過度破壞生態環境的誤區,正確看待新的財務稅收改革,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其細節管理等進行有效的強化。四是,對技術進行有效的創新,減少對稅收優化的依賴。近年來創新一直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所追求的,在稅收改革的過程中我國也做到了對其的創新。在以后,我國還將逐步對各種稅收優惠進行合理的規范、創新,基于此,企業若想在今后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加大對技術的創新,通過技術的創新提高產品的服務質量,減少企業納稅的負擔。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如今這個先進的社會當中,企業作為那納稅人,若想在今后得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把握好新的財稅改革,提前最高相應的納稅籌劃工作。今后,國家將會逐步的規范各種稅收優惠,各種實體法的稅收優惠條款將會嚴格限制,普遍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將以稅收優惠單行法的形式呈現。所以,企業要想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加大對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投入,并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或者服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從而相對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作者單位:1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2西安科技大學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