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朱永娟 徐淑梅 佟佳慧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全球化趨勢的加劇以及新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國有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在不斷深化,國企“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國有資本在服務于“一帶一路”、“走出去”等國家戰略中承擔著重要責任和使命,國有企業正在繼續在“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建設上扮演著“領頭羊”和“主力軍”的角色(王剛,邵旭方和鄧欣晨,2019)。因此,國有企業對外投資的問題仍然是研究的重要關注點。
一、國有企業海外投資的現狀
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到2017 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存量為 1543.98 億美元。2017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7個國家近300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涉及國民經濟17個行業大類,當年累計投資201.7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占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12.7%。2017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投資流量中,屬非公有經濟控股的境內投資者對外投資679.4億美元,占48.7%;公有經濟控股對外投資715.6億美元,占51.3%。
根據對上市公司中海外分支機構銷售收入數據的統計,如表2所示。披露的海外銷售收入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在增加,說明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了海外投資。其中國有上市公司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截止到2017年國有股權上市公司披露銷售收入的有136家,平均銷售收入為43.59億元,最小的為31.5萬,最大的為65.4億元。
二、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面臨的挑戰
(一)國際市場競爭加劇,國有資本投資被發達國家抵制,阻礙了中國企業的發展和海外企業的擴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劇,企業海外投資機會不斷增多,但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在經濟、科技、市場方面的競爭也愈加激烈。發達國家始終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存在質疑,認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不足,增加了國有資本在海外投資中的限制,比如對國有投資的安全審查。
(二)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運營頻繁爆出失敗或虧損問題,海外投資經營管理經驗不足。這是由于部分海外企業在成本控制、資本預算、項目風險評估和跨文化整合等方面缺乏經驗,使得企業對外投資在運營與整合環節遭遇一定的風險,缺乏自主經營的理念和創新精神,在國際市場中喪失核心競爭力。在具體投資運營操作過程中產生項目延期和企業整合失敗等問題,造成巨額的投資運營虧損,制約海外投資。
(三)由于銀行賬戶和資金監管政策的約束的存在,外加投資項目行業廣、項目多,境外國有資本監管效果較弱。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國有企業境外資產存在著三級委托代理關系:國資委、國內集團公司和境外下屬機構(例如子公司)。由于國內集團公司與境外下屬機構通常在地理上有較遠距離,加之多層委托代理關系會造成監管與被監管對象信息不對稱,大大增加了監管成本,降低了溝通效率,造成國有企業在海外投資中的過度投資和缺乏審慎性的投資行為。
三、具體的應對策略
(一)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國有企業應克服企業技術進步遲緩,勞動生產率增長緩慢,產品質量低下等困難,加強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專門的研發機構,保障海外企業有持續不斷的創新動力,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國有企業應在海外直接投資中引進技術,通過政府支持與國外一流先進技術相結合方式,形成自身核心技術,保持國有企業的獨立性,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新技術的相對壟斷,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二)創新國際化經營模式
國有企業應科學制定對外投資長期發展戰略和國際戰略部署,在投資前期進行細致的可行性研究與資本預算分析,掌握同行業技術前沿與國際經濟環境,挖掘國際市場需求。國有企業應轉換經營機制,將政府職能轉變、企業地位提高以及市場體制健全結合起來,貫徹“雙贏”投資理念,依據自身優勢與條件,獲得國際經濟發展所需資源,并在科技進步推動下,實現產業、技術、質量和效益的扎實地增長。
(三)完善國有資本監管體系
通過外部監督約束和公司治理的優化推動國際化投資的科學性與可靠性內部控制和治理體系的完善是外部監督的基礎。完善海外投資的決策流程和內部監督體系,保證海外投資遵循科學、規范的決策流程,推進企業國際化投資的流程化和科學化水平,規避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作者單位:1.2.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4.山西大同大學商學院)
該文章受國家電網公司總部科技項目“公司國際化戰略指導下的國際業務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研究”資助(項目編號:SGTYHT/16-JS-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