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陶
根據國家對國有大中型企業戰略結構調整的安排,一些大中型國有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對本企業進行了戰略重組,集結優良資產成立了股份公司,將不良資產或者輔業剝離出來成立了存續企業。重組后的國有企業就由股份公司和存續企業共同組成,他們的管理好壞和發展方向將影響著國有企業的未來。
針對企業改制后國有存續資產的特點,其管理上需要解決的一系列問題并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這些問題有些原來就存在,有些是隨著深化改革的進程而新出現的。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努力避免、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如何做好國有存續資產管理就是一個重大的問題,堅持國有存續資產規范管理和深化改革都十分重要。
一、問題現狀
國有存續資產最大的問題是流失嚴重。
(一)最主要是在國企改革和國有產權交易中的流失。具體表現在實行改制重組中,將國有企業資產低價折股、低價出售或者無償分配、贈送、舍棄給個人。其次是對國有企業資產低估、漏評甚至不評估而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
(二)一部分隱性資產的流失也是很嚴重的。比如作為國有企業資產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源,以及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大量隱性資產,如商標、信譽、專利等等在存續企業往往是不被重視的,因輕慢和淡化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三)對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國有存續資產流失也不容小覷。一是資產占用單位管理者濫用經營權,管理缺失造成國有存續資產流失;二是因管理疏忽使稅收大量流失,如: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為了自身利益而違反國家稅收政策和稅收法律法規,采取不法手段進行偷稅、漏稅甚至騙稅而造成的資產流失;三是境外國有存續資產的流失,如:未經詳細、周密考察審核的境外投機經營、高風險投資等造成巨額損失的國有存續資產流失。
這些資產的流失不僅造成國有企業資產現實利益的損失,而且也影響了國家在以后獲取利益的權利。
因此國有存續資產管理的法制建設有待提高。近幾年隨著國有企業改革、改制的加速發展,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暫行條例》、《國有企業監督管理條例》、《國有企業資產管理法》等,國有存續資產的管理也在照此執行。
二、探索思路
(一)存續企業雖然沒有進入股份公司,但自身的改革、改制是不能停的。推進存續企業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決的是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一定會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存續企業的身份決定資金的來源只有爭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財政專項資金的支持和幫助。有了資金的支持,還要面對企業改革中人員的安置、分流,債務外置和企業辦社會服務職能改革移交給地方等等,均需要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確保特事特辦的渠道暢通,只有這樣才能迅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到無法解決而成為新的遺留問題。作為獨立的業務單元,在結合國家促進產業發展政策、發揮社會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獨立發展可行性的同時,積極與政府、外部單位合作,共同發展,通過合作實現雙贏,全面提升獨立業務的能力和實力,根據國家政策和國有企業改革要求,實現相關業務無償劃轉和移交社會。
(二)存續資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應該是房地資產,要發揮存續資產管理機構和原主體企業的積極性,對房地類存續資產進行規范管理,而如何規范管理這部分資產將涉及其中最敏感也是最復雜的莫過于相關物業的有償使用的收費標準、如何定價,既要規范合法又要切實可行。在現實操作中,可以借助企業法律顧問的力量參與到合同審核中來,對承租人的租賃標的、租賃期限、租金及繳納期限、禁止經營項目、裝修裝飾、能源物業等費用劃分、違約責任等進行詳細約定,明確租賃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定價是存續資產租賃的關鍵環節,即要保證資產租賃效益的最大化,也要兼顧承租方利益,可以由資產管理部門根據市場情況提出建議價格,提交并會同財務價格與審計共同對擬租資產周邊價格水平進行調研,綜合資產實際情況如結構、位置、人車流量、消費水平等,提出執行價格,這樣承租方更易于接受;對于一些沒有參照物的資產租賃,可以采用資產的年拆舊額及大修費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出租資產的凈值×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相關稅費的公式來確定年租賃底價,價格制定越規范,管理部門的經營風險就越低;在做好合同約定及價格制訂的基礎上,也要加強對租賃資產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力所能及的為承租戶解決能源使用、資產本身質量問題等,增強歸屬感,為租金收取、合同續簽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外對于股份公司占有使用存續房地資產的事項,因涉及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的關聯交易問題,需要事先擬定一個全面細致、操作性強,并獲得各方認同的方案,由存續資產委托機構與股份公司簽訂有關合同和協議,同時股份公司作為使用者,應積極推動存續企業房地資產的日常管理和辦證盤活等事宜。
(三)存續資產是伴隨企業的改革、改制而生的,它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應該是和企業同步進行的,如何建立既科學高效又符合企業實際的存續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是存續資產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因為它將決定存續資產的最終去向和歸宿,管理者的決策也應該將促進存續資產減少流失、合理流動,實現最終回歸作為決策目的。
(四)存續資產管理機構通常是委托管理方式,由存續資產管理機構委托給改制后的股份公司及其所屬有關企業進行管理,簽訂委托管理協議。此舉一是繼續觀察、監管一段時間,以便平穩過度;二是在委托股份公司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托管主體,責權劃分明確;三是人資分離改革更為徹底,不會再以成建制保留為目的。
(五)存續企業的業務發展方向也是存續資產管理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對生產經營業務實施統一的集中管理后,下一步要做的應該結合國家產業改革的有關政策要求和本企業的改革發展方向,按照上級單位的總體部署,全面考慮業務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規劃和發展方向,審時度勢地合理選擇存續企業的發展途徑,以改革求發展,在更好地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發展,以達到存續資產收益的最大化。
希望通過對存續資產的規范管理及合理處置利用的探討,推動國有企業盤活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企業創造更大效益。(作者單位: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社會事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