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軍
內容摘要:學生把閱讀當作一種興趣、休閑活動,將可養成閱讀的習慣,將可獲得各種知識,對于陶冶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語文水平,提高文化素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培養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一點。人有學步時,讀有起步時。適時施教,在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幫助其樹立起閱讀的興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語文教育走向成功的關鍵。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關鍵詞:學生閱讀興趣 培養
第一,課堂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書的奇妙世界。奧維爾·普瑞斯特科在《給孩子讀書的父親》中說:“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所以,關鍵是要用書中那有趣的精彩的故事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在起初的閱讀課堂上,教師不妨選一些精彩的美文,以聲情并茂地朗讀,引領學生進入欣賞與感受的情境。再者,介紹一些好書的梗概或一個精彩的人物或幾個精彩的片斷,吊起學生的胃口,吸引他們去書中找尋精彩。
第二,創設良好的書香閱讀氛圍。俗語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給學生創設“朱”的讀書環境,幫助學生盡快駛上喜歡讀書的軌道。教室的墻壁可張貼關于讀書的名言,如“書猶藥也,可以醫愚”,“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人對話”等。教室里也可創立“圖書角”,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充足的資源,并不斷補充和更新,使他們能隨時進行自由的閱讀。讓“圖書角”成為一眼不斷流動汩汩清泉的水源,長久地保持住學生鮮活的閱讀興趣,漸漸形成熱愛閱讀的書慣。
第三,躬親示范,給學生樹立愛讀書勤讀書的榜樣。常言道:言傳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讀書興趣與習慣的培養亦是如此。只有熱愛讀書的家長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孩子,只有熱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所以,家長和老師都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熱愛讀書勤于讀書的榜樣,以買書讀書的習慣行為,以家庭學校的書香氛圍,以陶醉于讀書的專注神情,熏染學生,吸引學生進入熱愛讀書的境界。
第四,爭取家長配合,保證閱讀時間。學生在校閱讀時間畢竟是短暫的,因為有很多的課程和學習任務需要完成,最好的閱讀時間是在家里,爸爸媽媽也是他們閱讀時的最好伙伴。但是我們學校孩子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家長們文化程度不高,幾乎沒有閱讀的習慣,或者只是忙于生計,根本顧不上關注孩子的學習。
為了讓家長行動起來,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把閱讀的好處講給他們聽,并舉例告訴他們讓孩子閱讀就是給孩子儲存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我設身處地地從家長的角度考慮,給他們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每天陪讀10分鐘開始,讓家長朋友們堅持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討論。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認字多了,閱讀能力提升了,家長看到了閱讀的好處,再也不用我動員就主動參與到親子閱讀中去了。
第五,教給閱讀方法。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決不可能對所有篇目詳加研究。因此,我注意培養學生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的能力,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對于自己所需要的資料,詳加研究,其它內容可采用略讀形式。2.讀思相結合。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靠積極思維得來而不靠記憶得來時,才是真正知識。”因此,我還注意引導學生邊看書邊質疑,并能通過自己查詢資料分析解答,從而理解知識、掌握知識。3.讀記結合。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而教師在知道學生記筆記時,大可不必統一形式,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筆記形式來記筆記。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第六,展示閱讀成果,增強閱讀信心。為了讓孩子們看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體會到閱讀的好處,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持續興趣,我開展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并布置給學生各種各樣的閱讀任務。為了督促孩子們閱讀,我們在班級微信群里開展閱讀答題活動,每個禮拜由一個孩子和家長合作負責給大家出題,其他孩子通過語音回答,孩子們為了在群里有良好表現,都格外認真地閱讀。這項活動的開展,獲得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好評。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暢游,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讓閱讀充滿花香,引來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小學生,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汲取豐富的精神食糧,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甘肅省漳縣武陽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