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濤

【摘要】目的 分析標準大骨班減壓術與顱內壓檢測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前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2例分成參照組和研究組,統計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檢測結果、并發癥及臨床治療有效率情況。結果 研究組檢測顱內壓結果及GCS評分情況分別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有效率均較參照組更勝一籌,P<0.05。結論 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選擇標準大骨班減壓術聯合顱內壓檢測的臨床效果佳,可作為一種理想的聯合治療方案。
【關鍵詞】標準大骨班減壓術;顱內壓檢測;重型顱腦損傷;效果
重型顱腦損傷屬于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且致死率及死亡率極高。有人在研究中證實,顱內壓增高是作為腦損傷患者預后差的重要因素。為此,在救治過程中降低顱內壓是作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恢復好壞的前提[1]。本文主要對我院接診的7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別選擇常規去骨瓣減壓術、標準大骨瓣減壓術結合顱內壓監測后的實施效果進行探討,該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7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分為參照組(n=36)、研究組(n=36),納入標準:均經臨床檢查證實為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近期有過手術史、患者及家屬未知情參與本次研究;參照組男30例、女1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2.21±1.16)歲;研究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43.21±1.15)歲;各組資料比對,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參照組:常規去骨瓣減壓術,作一顳頂形切口,去骨瓣10 cm×10 cm,且骨窗底部應高于耳廓上方為宜。
1.2.2 研究組:標準大骨瓣減壓術結合顱內壓監測,經自顴弓上耳屏前作一1 cm切口,并沿耳廓上方延伸至頂部骨瓣成型旁2~3 cm處,將蝶骨嵴向深處及顥骨鱗部下緣咬除,切口血腫,將顱內積血及壞死組織徹底清除,放置引流管,術畢。術后采用顱內壓監控系統,連續對患者顱內壓監測結果做好記錄。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術后顱內壓監測情況、GA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臨床有效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治療效果各個指標情況
見表1。
3 討 論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是對額極、顥極、頂葉及硬膜下水腫等部位充分暴露后,依次將矢狀竇、橋靜脈以及巖竇撕裂出血與前中顱底出血控制后,進而有效降低了血腫及二次手術的發生率。術后通過實施檢測顱內壓情況,進而得知顱內壓異常改變,具有靈敏度高、準確度高及時效性高等優勢,故二者聯合用于重型顱腦遲發性損傷治療中能夠起到協作效果[2]。
本次研究闡明了研究組術后顱內壓檢測水平及GCS均分別較參照組呈不同程度提升,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2例,包含急性腦膨出1例、顱內感染1例,占為占比的5.56%,臨床有效率為91.67%,參照組并發癥發生10例,包含急性腦膨出3例、遲發性血腫2例、切口腦脊液漏2例、顱內感染3例,占總占比的27.748%,臨床有效率為75.00%,P<0.05,這與王劍刃等人[3]在研究報告中的結果基本吻合??偠灾?,較傳統術式而言,標準大骨瓣減壓術與顱內壓檢測的治療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廣泛借鑒。
參考文獻
[1] 張 敏,章云濤.標準大骨瓣減壓術結合顱內壓監測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效果觀察[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4):653-654.
[2] 張 濤,王衛軍.標準外傷大骨瓣減壓術后實施顱內壓監測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4):63-64.
[3] 王劍刃,等.持續顱內壓監測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去骨瓣減壓術后應用的臨床研究[J].國際外科學雜志,2018,45(7):443-446.
本文編輯:董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