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舉
農 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當前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具有固本強基的重要意義。
近幾年來,新民市實施農村黨建“雙輪驅動”戰略,一手抓軟件規范,一手抓硬件提升,取得較好成效。但農村基層黨組織較為突出的“三弱一多”問題尚未根本破解,隊伍弱、事權弱、財力弱、責任多,基層干部有心干事、無力成事,這樣的狀態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憂慮。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研訓班上的重要講話給了我很多啟示和警醒,總書記提到的“八大風險”在縣域基層都應認真防范,如果長期“溫水煮青蛙”,就會發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雖然我們正在采取措施解決,但還不夠系統、不夠清晰。《條例》為我們強化抓鄉促村、保證鄉村工作力量、持續加強基本保障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立足于落實《條例》、打破鄉村振興的瓶頸制約,實施“三放一減”改革,大力度下放選人用人權、審批服務權、財政管理權,為基層減壓,破解“三弱一多”困局,夯實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制度基礎、人才基礎。
優先考慮“三農”干部配備,引導人才向鄉村一線匯聚。《條例》對“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這是我們做好干部工作的重要遵循。我們高度重視鄉村干部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賦予鄉鎮黨委舉賢任能的權力,提拔重用了53名鄉鎮干部,28名鄉鎮干部調整到市直重要崗位和部門,分別占調整人數的62%、80%;市直機關優秀年輕干部下派鄉鎮24人,占比45%,實現了城鄉干部大交流,不僅打破了農村干部提拔使用的隱性臺階,也為市直部門年輕干部到鄉村經風雨、長才干、壯筋骨提供了廣闊平臺。結合一段時期以來對落實《條例》的深入調研和思考,重點實施“春苗計劃”,從市直部門選派20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鄉鎮副職,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優先選拔任用機制,以后每年提拔年輕干部的數量不少于提拔干部總數的1/5。同時,將發展黨員重點向鄉村傾斜,樹立了“想入黨到鄉村、想創業到一線”導向。
下放審批和服務權限,充實鄉村工作力量。《條例》規定:“投放農村的公共資源服務,應當以鄉鎮、村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保證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這也是符合新民實際的客觀發展要求。為此,我們結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市直22個部門460項審批服務事項,除2項涉及電話投訴、3項行政征收類按要求不能進廳的事項外,其他455項事項全部進廳。對于鄉鎮,采取按需供給的模式,請鄉鎮自選權力,已下放兩個批次141項審批服務事項。壓緊壓實“領導和保障”責任,在鄉鎮設立事業單位分中心,賦予鄉鎮黨委對分中心和基層站所的黨組織管理權限,確保下放的權力接得住、用得好、有監督,全面充實鄉村工作力量,推動鄉村群眾基本需求在鄉鎮就地就近解決。
下放財政管理權,激發鄉鎮發展內生動力。《條例》中對“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應當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提出要求。去年以來,我們深入實施縣鄉財政體制改革,24個鄉鎮“分灶吃飯”,農村營商環境明顯優化,鄉鎮賺錢管錢能力明顯增強,由“吃不上飯”轉變為“吃得上飯”,但還沒有達到都能“吃得飽、吃得好”的要求,特別是對照《條例》中關于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等要求還有差距。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開展鄉鎮金庫自管形式試點,逐步脫離縣級委托代管鄉鎮金庫形式。建立鄉村債務動態監控制度,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同時,通過“飛地經濟”等措施持續壯大鄉鎮經濟,充分利用土地確權成果壯大村集體經濟,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活力。
切實為基層減負,優化鄉村干部工作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基層黨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為了讓鄉村干部騰出更多時間抓落實,今年,我們以學習貫徹《條例》為契機,集中整治基層最反感的會議文件多、督查材料多、責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等問題,減少本級組織的全市性會議和督查檢查1/3以上。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實打實落實基層干部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的要求,抓好我市制定的《關于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 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的若干意見》的實施辦法的落實,歷史的問題歷史看,捋清責權,避免問責泛化簡單化。就在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我們將以此為依據,把“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具體化,落實好容錯糾錯、澄清保護、即時表彰等制度,營造良好環境。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將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全面提高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的重要契機,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問題為導向,少說多做,務實創新,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