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社會階層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和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的出現的自由擇業人員。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新社會階層的隊伍正在不斷成長和擴大,其政治訴求也在不斷增強。新階層不僅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而且更是我國社會和諧的保障。因此,分析新社會階層在政治參與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化解這些問題的相應措施,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意義重大。
【關鍵詞】 新階層 政治參與 制度
新社會階層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和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中的出現的自由擇業者。當前,新階層的人數規模、經濟實力、科學文化素養和政治參與意識都在不斷提高,這決定了他們進一步參與政治生活的條件已經成熟。所以,及時研究新階層的政治參與問題,引導新階層人士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意義重大。
一、“新階層”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我國的“新階層”這一新興社會力量參與政治生活的進程還是較為穩定的。但是,由于相關制度的改進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等狀況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和漸進的過程,所以無法樂觀估計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參與狀況。因此我們應注意到新階層在參與政治生活時所面臨的種種問題。
(一)參與動機多樣化
我國新階層的構成很是復雜混亂,這就導致了其政治參與的動機體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雖然新階層群體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者,但也不乏一些居心叵測之人。這一部分人長期游離于主流政治體系之外,導致了他們的思想觀念較為混亂,但同時也渴望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中,但是由于對現實充滿了不滿情緒,這就導致他們反感和排斥我國現有的政治參與體系,轉而盲目地崇拜所謂的西式民主,并情不自禁的模仿西方式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
(二)缺乏管理和組織
總體上看,新社會階層在社會當中缺少一個代表自身利益的強有力組織,有也只是工商聯、工會這種較為松散的組織,同時他們也不具備如公有單位那樣的行政隸屬關系。因此,對于從政治上管理新階層具有很大的不足。
總之,由于缺少代表自身利益的組織,導致了新階層這個猶如散沙的社會群體在面對社會體制時只能是以單個的個體出現,這種弱勢地位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三)參與渠道不通暢
日本學者蒲島郁夫認為:“如果制度準備不足,擴大政治參與可能導致社會不穩定”[1]。參考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在公民的合理有序的政治參與的層面上,目前的政治參與機制還有待建設和完善。比如,新階層的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愿越來越強烈,但同時他們也存在著組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流動性強的特征,這就給開展黨建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
三、完善“新階層”政治參與的相關對策
為能使新階層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關鍵作用,我們必須根據新階層政治參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一套解決方案,引導新階層正確地參與到政治中來。在目前的情況下,應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
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致力于普及思想文化教育,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次,還應該開展形式多樣的的思想政治工作。比如,廣泛宣傳和嚴格貫徹黨和國家制定的方針政策,使新階層堅定擁護黨和國家的領導。
任何國家的國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價值取向都間接地決定了該國的政治參與水平,公民的思想程度越高,就越能意識到政治參與的重要性,從而推動國家的政治體制的完善與進步。
(二)健全參與制度和機制
首先,在法律層面上,我們要加快建設和完善有關新階層政治參與的法律法規,從法律上為新階層的政治參與提供相應的保障;
其次,還應建立起有效的執法監督體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新階層政治參與機制無疑是重要的,這能夠使政治參與有制度上的依靠,從而保證政治參與的有序性和合法性。但是另一方面,健全政務監督機制,規范政府行為也必須充分重視起來。
(三)暢通、拓寬參與渠道
隨著新階層的不斷成長和擴大,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原有的一些規定和程序已不能完全照顧到新階層。為解決這一問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應該進一步擴大成員構成中新階層成員的比例,使越來越多的新階層人士影響到國家事務。
當立法機構、執法部門在研究、制訂和修改有關新階層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時,應建立起由新階層的代表人士所能參加的座談會、聽證會、咨詢會等制度,從而使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能夠切實落實到新階層的政治參與活動中。
同時,我們還應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等組織的作用,可以讓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新階層的利益的協調和維護,并通過參政議政的方式將新階層合理的利益訴求逐步法制化。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障新階層的利益。
總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是我國政治建設的一項關鍵課題。正在不斷成長的新階層已逐漸成為了決定我國發展關鍵力量,將他們納入到我國當前的政治體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們必須將新階層政治參與的研究重視起來,除此之外,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積極引導新階層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當中,讓他們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添磚加瓦,這樣才能夠為解決政治參與問題打好堅實的基礎。
【注釋】
(日)蒲島郁夫. 政治參與[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89.55.
【參考文獻】
[1] 盧勇,丁俊萍.社會新階層政治參與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科學社會主義,2010,(3):68-71.
[2] 唐若蘭.我國新社會階層的特征及社會功能探析[J]. 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8,(3):83-88.
[3] 焦連志.“行政吸納政治”模式與中國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政治參與[J].理論與改革,2015,(3):34-37.
作者簡介:鮑海彤(1994—),男,漢族,甘肅慶陽人,法學學士,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研究方向:網絡政治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