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經紅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上的享受。在數字時代的今天,我國應當加強對廣播電視的研究,并且不斷促進其中的無線發射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進行研究,不僅能夠對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構成影響,而且還會對人們的生活構成影響,我國應當予以重視。
關鍵詞:數字時代;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
中圖分類號:TN948?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7-0133-02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level,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piritual enjoyment. In the digital age,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eet the increasingly rich spiritual needs of people. The research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an not only have a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but also have an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digital age; radio and televi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problem
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廣播電視中的無線發射技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能夠享受到更高質量的廣播電視節目,從而滿足自身的需求,我國研究人員應當加快對其的研發速度,不斷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本文將對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展開進一步探討。
1 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分析
1.1 概述
截止到今天,我國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已經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其優勢也越來越廣,逐漸成為了全國普及的技術。我國中央以及各級政府都引入了這一技術作為廣播電視的主要技術,特別是針對于我國的鄉村地區,它的引入極大程度上促進了當期的村通工程。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引入到了通訊中,包括軟件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微電子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結合應用為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國應當給予這些技術足夠的重視[1]。在廣播電視無線技術中,最主要的轉變為由單向模式轉為了雙向模式,這就為實現數字化的廣播電視技術打造了較為便利的條件,是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發展的必要前提。在二十一世紀,我國確立了打造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并且通過多種途徑加大了對鄉村與城鎮地區的關注,希望讓這兩種地區也能夠實現廣播電視技術的全面覆蓋,而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發展則能夠有效實現這一目標[2]。
1.2 特點
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具有多種特點,具體來講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首先,廣播電視無線技術具有較高的可靠性。由于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更為穩定,所以能夠有效打破傳統廣播電視技術之下的弊端,讓其中的軟件與硬件的性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其次,廣播無線電視技術還能夠實現安全性的提升。有關工作人員可以在廣播電視系統網絡中建設系統防火墻,增加系統對病毒與黑客的防侵入能力,同時,還應當建立較為完善的備份系統,這樣就能夠避免在數據丟失后,無法迅速回到正常工作的情形;再次,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還具有較強的實用性[3]。在數字時代的今天,我國廣播電視面向的用戶逐漸朝向豐富多元的需求方向進行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廣播電視技術出現了不足,這是由于廣播電視系統的資源較為緊缺所導致的,而廣播電視無線技術的發展則恰到好處的解決這一問題,它不僅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與經濟性,而且還能夠將廣播電視的公益性以及移動性呈現給用戶,從而滿足用戶日益豐富的需求;最后,這項技術還具有智能化的特點。在我國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應當建立與時俱進的意識,引入先進的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在廣播電視行業中,新技術的引入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其發展。經調查可得知,當前我國電視發射機均可實現自動檢測這一動能,并且能夠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對信息的統計。智能化不僅體現在信息的傳輸上,而且還體現在對發射機的監控上。工作人員可以應用計算機實現對機房的監控[4]。
2 提升我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
2.1 校對問題
隨著我國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關注力的加大,廣播電視無線技術得到了較為良好的發展,但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廣播電視無線技術仍舊存在許多不足,并且與世界領先水平具有一定差距。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國際的交流與合作,從先進國家學習相關的技術與經驗,從而彌補我國技術的不足。我國工作人員應當特別注意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存在的校對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信息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這就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工作人員應當建立與時俱進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個人素養,加大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研究力度,從而探索出新的校對技術。工作人員還應當養成發散的目光,將其他技術融入到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之中。例如,工作人員可以將計算機技術融入進來,并且借助計算機技術實現對信息的校對,從而解決當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中存在的校對問題,提升校對的精準度。雖然我國技術人員在提升校對精準度的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但其仍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發射機在正常工作的狀態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熱量的研究。發射機在故障時也會產生熱量,且產生的熱量要大于正常工作狀態下所產生的熱量,工作人員可以應用這一特點,實現對發射機的分析對比,進而實現對發射機的保護,減少其出現故障的概率,為校對技術的有效應用提供保障。此外,我國當前校對技術的滯后也是致使校對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不斷推進,我國政府逐漸認識到了廣播電視無線技術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多種途徑實現了對校對技術的研究,力圖提升校對水平[6]。
2.2 新控制系統的應用
隨著廣播電視無線技術的發展,新的控制系統逐漸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N+1系統作為較為有效的控制系統,當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了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機之中。N+1系統具有多種優越性,它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實現系統控制成本的降低,并且還能夠實現系統適應性的大幅度提升,所以我國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N+1系統的應用。在應用N+1系統時,若是發射機出現了故障,那么N+1系統就會迅速切換至備用線路,進而讓發射機正常工作,從而減少無謂的資金支出。N+1系統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我國應當加大對其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提升N+1系統的性能,滿足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需求[7]。
2.3 加快對技術人員的培養
廣播電視無線技術的發展,對工作人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廣播電視無線技術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對人民需求的滿足。當前,先進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具有較為專業的知識,而且還需要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為此,我國有關部門還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對工作人員工作經驗的豐富,確保他們能夠正確應對工作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只有具備較高專業水平以及工作經驗的人員才能夠滿足當下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要求,所以我國應當予以重視,加快對人員的培養。
2.4 加快光纜的建設,實現全面普及
廣播電視行業若是想要得到快速的發展,那么還應當加強對硬件設施的建設與管理。由于在數字化時代,廣播電視網絡的建設極為重要,所以有關部門應當將網絡化管理視為關鍵,并且在全國各地搭建光纜,實現數字廣播電視網絡化的建設,這就對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員應當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針對不同地形的地區進行相應的光纜鋪設。例如,在針對高山地區進行光纜鋪設時,工作人員應當確保信號源的高質量,并且通過多種措施實現對其安全性的保證,只有這樣才能讓光纜真正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在區域范圍內的全面覆蓋。此外,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大對防雷設施的建設。對于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機而言,較高水平的日常維護必不可少,所以有關部門應當指派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日常維護,確保發射機能夠正常運行。同時,有關部門還應當投入更多資金到防雷設施的建設中,包括天線、避雷地網以及發射鐵塔等,從而減少雷擊對發射機造成的破壞。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應當加強對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的研究,確保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國民和諧。有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推進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武淑云.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電子測試,2016(7):116-117.
[2]于成功.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64-64.
[3]張永杰.數字時代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相關問題的探討[J].電子測試,2017(22):65-66.
[4]郝斌.數字時代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問題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8,24(7):120.
[5]樊璐.數字時代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相關問題的探討[J].電子測試,2017(24):116,111.
[6]黨偉榮.數字時代廣播電視無線發射技術相關問題的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2(10):30-31.
[7]胡杰.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問題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