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秋雨
【摘 要】 財務管理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同業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盈利空間收窄,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功能更加凸顯。商業銀行財務管理主要圍繞的是存貸款業務、財務收支和利潤三方面的計劃展開。其中,本文以招行的零售業務為例,通過其零售貸款占比、結構、規模、收益率、不良率五個方面,分析零售貸款業務現狀。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由于零售存款不足、同業競爭而導致零售貸款收益率下降。面對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崛起的雙重沖擊,零售貸款優勢仍然顯著但招行仍需進一步優化零售貸款結構,最終實現其財務管理的目標。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財務管理 貸款
1 引言
1.1商業銀行財務管理發展概況
作為商業銀行的“調度中樞、專業大腦、變壓器和情報系統”,商業銀行的財務管理工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下,商業銀行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出現了各種隱形風險,增加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難度;其具體表現在:
一是商業銀行的盈利基礎相對不足。目前,盈利仍然嚴重依賴利差收入,利潤對利率的波動高度敏感,而利率市場化和利差收窄幾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受金融“脫媒”利率匯率市場化的影響,業務和收入結構對長期盈利增長是缺乏支持的。同時,由于未來的收入增長空間受到擠壓,將給成本管控帶來巨大壓力。
二是財務管理的成本效益意識較弱。在西方商業銀行管理中,其產權關系比較明確,其財務管理目標就是將股東價值最大化,實行全程風險管理。成本核算工作貫穿各個環節。國內商業銀行特別是一些基層分支機構,更加注重發展業務指標、數量增長、資產規模的擴大,而忽略了盈利水平,對經濟增加值等效益指標的敏感度不夠,淡化了內部核算、質量效率和財務風險控制工作,致使銀行出現成本核算不連續、成本意識薄弱的問題,降低了銀行的競爭力。
1.2 招商銀行發展概況
招商銀行是我國首家也是當今市值排名第一的股份制銀行。截至2018年10月30日,招商銀行總資產規模達6.5萬億元,位居股份制銀行第二;存款規模達4.3萬億,排列股份制銀行榜首。
招行是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開拓者。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體制決定了商業銀行以傳統存貸款為主導的業務結構。自2004年,招行開始重視零售,以發展零售業務為戰略導向。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創新,招商銀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業務結構,并以強勁的盈利能力,優質的資產質量,領先于各行業的零售業務成為零售銀行的領頭羊。
2 招商銀行零售貸款現狀分析
2.1 貸款結構
在招行生息資產中,貸款占據了絕大多數比重,2018年前三個季度,招行行實現凈利息收入1,147.63億元,較前年同期增長率為9.81%。招行利息收入的來源主要分為公司貸款、零售貸款、票據貼現三種。
在招行2018的貸款結構中,其中零售貸款占比為52%,高于占比41%的企業貸款。由于零售貸款相較企業貸款而言具有較高的平均收益率,更利于形成較有競爭力的貸款收益率,所以近年來招行的零售貸款比重不斷提升。
貸款結構的不斷優化推進了招行零售業務的穩步發展。金融危機后,以信用卡和消費貸為典型的高收益貸款在招行的零售貸款中的占比不斷提升。
2.2 零售貸款結構
2.2.1 個人房貸比重先降后升
從零售貸款的結構來看,雖然階段性貸款投放策略會使得各類貸款的占比產生短期波動,但個人房貸始終為零售貸款的大頭,總體趨勢為短期下降后上升。
2012年至2013年,個人按揭房貸比重降低的主因是招行穩步推進建設“內涵型銀行”,開拓多樣化的零售貸款業務,收益率更高的貸款比重逐漸上升,于是房貸比重下滑。
2013年后,經濟下行信貸風險回升,招行嚴控小微企業經營性貸款投放,而放寬信用風險較低的房貸,因而提高了房貸的占比。2017年,受到嚴格的財產控制政策的影響,抵押貸款的增長率下降。
2.2.2 信用卡貸款穩步推進
從整體趨勢來看,信用卡貸款保持了良好的增速,并逐步形成招行的特色業務。2017年,信用卡貸款占比約為28%,僅次于個人房貸。有效信用卡的卡均貸款余額從2008年至2017年將近提高4倍,雖然2017年同比的卡均貸款余額下降,但從2008年到2017年的總體趨勢還是上升的,且上升幅度較大。
2.2.3 消費、經營性及其他貸款
消費、經營性及其他貸款從2009年到2013年占比持續下降,但于2014年擴張之后略微縮水,并趨于穩定。
2009年到2013年占比持續下降的主因為其不良率較高,銀行對以小微企業貸款為代表的此類貸款嚴加管控。
2014后的穩步擴張則是因為招行穩步推進建設“內涵型銀行”,使零售貸款業務多樣化,提高收益率高的貸款比重。且因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其貸款不良率也進一步下滑。
2.3 零售貸款收益率
在資產端,由于個人貸款相較企業貸款而言具有較高的平均收益率,因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金融危機后,以信用卡和消費貸為代表的高收益的貸款占比持續穩步上升這主要源于零售貸款結構逐步優化。因招行零售貸款的結構優于其他銀行,貸款種類不斷創新,在未來國內轉型的大環境將對其更有益。
在收入端,對公存款的成本和零售存款成本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結合表外資產回表的壓力,負債端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因此,招行低資金成本優勢或將持續減弱。[1]
零售貸款的收益率與零售存款的成本率之間的差額是零售存貸款收益的主要來源,僅從零售存貸款收益率來看,招行的凈息差穩步上升。
2.4 不良貸款率
在2013至2016年的經濟下行期,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快速攀升。但自2017年以來,經濟企穩復蘇,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顯著下降。企穩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認定標準的日趨嚴格,不良貸款率從未超過2%。
2018上半年,在零售貸款方面,招行穩步開發住房按揭貸款、小微貸款,并適度擴展信用卡貸款,從而零售貸款占比下降1.84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末,零售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其中,小微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47個百分點,得益于招行對小微貸款發放監管日趨嚴格。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6個百分點,源自于國家以及招行對購房政策管控與實施。信用卡貸款不良率為1.14%,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現金貸新政、共債風險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其他類的額零售貸款也由于招行對發放貸款政策的管控、良好監管,從17年末的1.43下降到1.24。
招行零售貸款的不良率變動趨勢符合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的發展趨勢,在近幾年趨于穩定,且遠低于我國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
3 零售貸款發展困境
3.1 零售存款不足,零售貸款成本上升
2008年后,招行零售貸款結構逐步優化,信用卡和消費貸等的高收益的貸款占比持續穩步上升,同期活期存款占比上升22個百分點,但是由于近幾年零售存款整體增速不及零售貸款,因此,招行凈息率受零售存款成本的制約開始收縮,再加上信用風險成本的提高,使得剔除信用風險成本后的凈息率進一步下降。
招行零售存貸款余額均穩步增長,但零售貸款增速明顯高于零售存款增速。在2015年末,零售業務貸款余額已經超過零售業務存款余額,需要通過內部拆借來支持零售貸款業務的發展。
此前,超額的低息儲蓄存款在滿足零售業務同時,還大量用于內部拆借,以支持對公業務和資金業務發展,并賺取相應的內部拆借收益,雖然拆借利率低于貸款利率,但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也相對零售貸款更低,因此也是有利可圖。
2014年之前,零售存款規模持續高于零售貸款,超額的低息儲蓄存款在滿足個貸業務的同時還被大量用于內部拆借,以支持對公業務和資金業務發展,并賺取相應的內部拆借收益。但從2014年開始,隨著零售業務貸款余額超過零售業務存款余額,零售存款無法滿足零售業務發展需求,招行需要通過內部拆借借入存款,從而降低招行凈息差,原本釋放利潤增加風險資本回報的內部拆借業務開始轉為負值。
考慮到表外資產回表的壓力、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以及招行本身零售貸款已經超過零售存款等因素,負債端成本將進一步上升。因此,招行低資金成本優勢或將逐步弱化。
3.2 多家銀行轉型,行業競爭激烈
近年來,金融脫媒、利差收窄和不良率攀升等不利因素頻現,國內多數銀行被動轉型零售業務,各大銀行紛紛在此領域釋放利好,加大投入,使得以零售業務為核心優勢的招行會遭受一定的沖擊。
同時,面對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崛起的雙重沖擊,招行的存款壓力也會進一步加大,零售貸款的成本也會提高,凈息率很有可能因此下降。
4 零售貸款優勢增強方案
4.1 進一步優化零售貸款結構
通過控制成本釋放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零售銀行的競爭必將體現在收入端。從收入端的角度分析,招行低成本的資金優勢預計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但是這種優勢可能逐漸弱化。
得益于招行獨樹一幟的零售貸款的結構,在未來國內轉型的大環境下,將更加受益。目前,招行住房抵押貸款的占比已經下降至50%,騰出更多空間豐富貸款結構。而其他多數銀行的住房按揭貸款和信用卡和消費信貸占比近80%,零售貸款僅占20%。
過去幾年大零售項下的不同業務增速各異,預計個人貸款項下的消費貸和經營貸以及小微企業金融、信用卡、財富管理等零售業務收益增長和預期增長較高,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零售銀行業收入的成長引擎。因此,招行零售貸款的均衡結構,使得招行零售優勢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
4.2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雖然前述了困境,不夠只要招行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仍有可能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優勢,并且不斷的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來源。金融科技的投入主要可以通過產品的創新、優化風險管控降低不良貸款、發展手機增加零售客戶數量。
招行現有政策為按照上一年度稅前利潤的1%提取專項資金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鼓勵全行利用新興技術進行金融創新。以期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積極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明確定位“金融科技銀行”加快向“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目標邁進。[2]
同時,招行在風險管理方面,優化評分模型及預警模型,引入第三方征信數據及客戶在 P2P、小貸、消費金融公司等平臺的借款信息;引入生物識別技術進行客戶身份驗證,精確識別客戶偽冒申請純線上貸款產品。在此基礎上,招行應該繼續加強金融技術投入,不斷降低零售貸款不良率。
在零售金融領域,招行應當堅持“手機優先”策略。招行APP贏得圍繞客戶手機不斷打造經營服務新模式,持續提升客戶線上活躍度與黏性。掌上生活APP也應持續升級智能服務,打造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信息推薦功能,大力發展現金型消費信貸業務,推出更多線上功能,從而吸引更多零售客戶,增強零售客戶優勢。
5 零售貸款發展前景展望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由于同業的競爭、零售存款不足,招行通過控制成本收入比釋放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零售銀行的競爭必將體現在收入端。
從收入端的角度分析,根據現有趨勢,招行低成本的資金優勢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但是這種優勢可能逐漸弱化。由于招行貸款創新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零售貸款的結構優于其他銀行,在未來國內轉型的大環境下,將會更加受益,但面臨的同業競爭也會更大。
不過國內零售貸款市場規模仍然較大,即便面臨短期的監管沖擊和新進入者的挑戰,只要銀行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通過不斷產品的創新,繼續優化貸款,招行仍有可能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優勢,增強零售貸款優勢。
面臨機遇與挑戰,零售貸款業務及企業相關財務管理工作應該以戰略轉型目標為導向,通過計劃安排、政策設計、資源配置、績效評價等,成為對戰略支持和戰略執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促成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的整體推進。
【參考文獻】
[1] 楊榮.我國零售銀行被高估了嗎?——對標富國銀行的比較研究.[DB/OL].中信建投證券.2018-7-5
[2] 肖斐斐.冉宇航.金融科技加碼,積極穩健轉型.[DB/OL].中信證券.201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