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一個偉大而又響亮的名字。提到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延安精神的標志,也是游客來延安參觀時,必去的地方之一。? 有人說:“到中國如果不去延安,就不會了解中國”;也有人說:“到延安如果不來南泥灣,將會留下深深的遺憾?!?/p>
南泥灣的聞名得益于延安大生產運動。在延安大生產時期,南泥灣是大生產運動搞得非常熱鬧的地方之一,時常受到中央領導的贊揚。一個僻壤的地方,為什么運動會搞得這么火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相比于其他地方,南泥灣駐扎著兩支非常了解不起的部隊,一支是聞名中外的359旅部隊,另外一支是延安炮兵學校。
延安炮兵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炮兵學校,被譽為“人民炮兵的搖籃”。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于1944年11月底,正式組建延安炮兵學校,校址在延安東南約90里的南泥灣桃寶峪。它是在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簡稱“八路軍炮兵團”)的基礎上組建的,是在毛澤東、朱德的親自關懷下創辦的。它的誕生,是革命戰爭發展的需要,是我軍建設的需要。
一、延安炮兵學校的歷史源頭
1931年8月,中共中央在給蘇區中央局并紅一方面軍臨時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紅軍學校必須集中舉辦。9月下旬,毛澤東以國民黨辦黃埔軍校為例,明確提出要辦一個“紅埔”。11月25日,中革軍委根據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將紅軍干部學校正式命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并規定其為中革軍委的直屬機構,任命肖勁光為校長。1932年2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簡稱紅軍學?;蚣t校),并在瑞金正式成立。這是我軍第一所正規學校,學校下設專門培養炮兵干部的特科營炮兵隊,朱瑞、郭化若、武亭都能擔任過炮兵隊的教員,這就是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歷史源頭。
1933年10月,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中共中央決定,紅軍學校中的特科營獨立出來,成立直屬中央軍委的紅軍特科學校,主體是炮兵,還有少量工兵,武亭任教務處處長兼炮兵營長。1934年9月,中央軍委開始籌建以特科學校炮兵營為主體的炮兵學校。長征開始前,中央軍委撤銷了所有學校,特科學校的炮兵營改編為軍委紅星炮兵營,武亭任營長。1934年12月,長征經過湘江時,炮兵損失嚴重,部隊整編,軍委紅星炮兵營撤銷,與紅三軍團炮兵營合并,組成紅三團炮兵營。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炮兵損失更加嚴重,紅三團炮兵營縮編為炮兵連,匡裕民任連長。1935年11月,紅軍長征到陜北后,整編部隊,將紅三團炮兵連與紅一軍團炮兵連組成紅一團炮兵連。1936年春,在粉碎閻部堵擊的戰斗中,紅軍在山西大寧縣關上村盤獲山炮3門。總部以這些火炮和原迫擊炮連,組建了紅軍一團炮兵營,下轄山炮連、迫擊炮連各1個。不久迫擊炮連調出,紅一團炮兵營又改回紅一軍團炮兵連。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紅一軍團炮兵連改編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炮兵連,匡裕民任連長。八路軍東渡黃河,北上抗日,炮兵連隨軍開赴山西五臺山抗日前線。
隨著我軍火炮的逐漸增多,1937年10月,總部決定在炮兵連的基礎上成立炮兵團。1938年1月28日,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滑劉村鎮和臥口村之間的大廟內隆重舉行成立大會。
炮兵團于1941年6月,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奉命回到陜甘寧邊區。7月,進駐南泥灣桃寶峪村,由戰斗轉入了生產,開始了勞動生產和軍事訓練。炮兵團一面開荒生產,一面嚴防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部隊剛到南泥灣,沒有住房、沒有道路,吃糧菜也很困難。炮兵團發揚了艱苦奮斗的油亮亮作風,全團上下一起動手,大窯洞、伐木料、做家具、開荒種地、喂豬、紡線、燒木炭、燒石灰、少磚瓦、開工廠、辦合作社等,每年從3月到11月都是生產時間。
二、兩位校長的以身作則
(一)邱創成——身先士卒
邱創成在炮兵團進駐到桃寶峪后,頭頂毛巾和大家一起開荒、挑糞、種地,他學過工匠,親自帶領戰士動手搭團部住的涼棚,還帶領戰士把全團窯洞和房屋的門窗都做了出來。在他的堅持下,1941年底,部隊都陸續住進了窯洞和房子。
邱創成不僅重視團部的大生產,還關注工農干部的文化學習,他要求大家利用休息時間,在鐵鍬和鎬的木把上寫字,并規定每人每天學兩個字。在工作之余,他也注重把握學校干部、學員的思想狀況,晚上深入連隊檢查指導工作時,都會主動同干部戰士談心,做細致的思想工作。除此之外,他對部隊的情況非常熟悉和了解,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并且知道他們的出身。
(二)朱瑞——始于斯,老于斯,終于斯
在七大前朱瑞擔任中共山東分局書記職位,中央規定到延安參加七大的各地代表都要到中央黨校學習兩條路線斗爭史,進行整風。他由于工作上的原因,進黨校的時間比別人晚了許多,他為了有更多的學習時間,晚上用涼水泡頭使自己在學習時清醒。在整風中,他除了學習中央規定的文獻外,還擠出時間,廣泛閱讀了馬、恩、列、斯和毛澤東有關的著作。他對自己的功總是輕描淡寫,但對缺點則是不厭其煩、反復檢查,總感覺自己“有負于黨的重托”。正如別的同志對他的評價:“哪怕再細小的問題,他也絕不輕易放棄。”
七大閉幕后,中央決定讓朱瑞擔任副總參謀長,協助葉劍英負責同美方和國民黨的談判工作。朱瑞得知后,當即去找毛澤東主席,表示自己在蘇聯學過炮兵,可以在炮兵建設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總參謀長職位,希望中央和主席考慮更合適的人選,毛澤東對他的這種主動考慮革命需要的態度十分贊賞,鼓勵他“放手做,做一個橋頭堡”。
1946年在東北,是朱瑞和妻子潘彩琴結婚四周年紀念日。朱瑞為了工作,無法與分離半年的妻子相距,他便寫信告訴妻子:“為了人民的事業,就是這樣有意義的過吧!因為----萬萬千千的人民不能團圓,萬萬千千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熱中,萬萬千千的戰士正在前線?。∫晕覀兊姆謩e來紀念他們的苦難及奮斗!”朱瑞的這種公而忘私、一心為了炮兵建設的精神,對指戰員鼓舞很大?!笆加谒?,老于斯,終于斯?!笔侵烊饘ψ约涸谂诒鴮W校的要求。
三、學校的組織制度與民主生活
學校在成立后,共招收了1000余名學員,學制8個月,共編制3個炮兵學員大隊,10個中隊,1個迫擊大隊,1個工兵科。學校的訓練方針是“以技術為主,戰術為輔”,一切服從當時戰爭的急需。所學課程包括射擊技術、戰士運用、火炮操作、偵察指揮和馬術、行軍、宿營等,還有工兵的一些內容。教學堅持“來論聯系實際”、“精講多練”的原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體學員經過艱苦奮斗、勤學苦練,終于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由于延安炮兵學校的學員來自各個不同的單位和崗位,其階級出身、社會經歷、政治覺悟、文化等方面湊存在這不同程度的差別,同時,其對炮兵地位和通的認識字愛不盡相同。所以在學員入學后,學校利用編制隊動員等機會,對學員進行集中的思想教育,統一大家的思想認識。要求廣大學員及干部要牢記延安炮兵學校的“晉中職責,精通技術,遵守紀律,為民服務”的校訓,成長為一個為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人。另外,在這亨氏開課前,學校還發動學員自己動手建設校園的工作,包括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資準備,如整修窯洞、燒木炭、種菜種糧等。
1945年9月下旬,延安炮兵學校奉軍委命令在開赴東北途中,先后把學員分配給晉綏、晉察冀和冀熱遼等軍區,共約5個炮兵團的各級干部,作為組建炮兵團的骨干,他們依靠在學校學到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為我軍炮兵的發展壯大和中國的解放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后來的軍委炮兵學校在總結自己的發展歷史中指出:“炮兵團的成立與學校逐步發展,從徒手成家,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兢兢業業,創造了今天的“炮兵學?!?,同時也留下——也將留下了光榮的傳統”。
【參考文獻】
[1] 《沈陽炮兵學院院史》編寫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炮兵學院院史》(1944-2011),白山出版社.2008.9.第一版.
[2] 任勇編,《南泥灣》,陜西人民出版社,1999.8第一版.
[3] 中國共產黨黨史人物研究會編,《中國黨史人物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7第一版.
作者簡介:席生琴(1989年-), 女,漢族,陜西人,碩士學歷,單位:延安南泥灣革命舊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