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汪學超
關鍵詞:胸內腎;異位腎;計算機體層;CT重建技術
中圖分類號:R69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0.065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0-0191-02
1臨床資料
患者,女,87歲,偏遠地區農民,體健,既往無手術及外傷史。健康體檢常規胸部DR顯示:左后肋隔角區向胸腔丘狀軟組織包塊凸起,表面光滑,與膈肌緊密相連。上腹部CT平掃并冠狀面及矢狀面重建:左腎約1/2突入胸腔,左腎旋轉正常,左腎形態結構未見明顯異常征象;CT診斷:異位腎(左側胸內腎)。
2討論
胸內腎罕見,是指部分或全部腎穿過橫膈進入胸腔,占所有異位腎的5%。左右側發生率約為1.5∶1,男性約為女性的2倍[1]。在妊娠的第8周時腎達到其正常位置,此時橫膈已形成將胸膜腔隔開,間葉組織逐漸形成肌性結構。如果胚胎第6周腎仍繼續上升接觸膈肌可影響局部發育和閉合導致膈膨升或缺損,因此膈肌的發育與高位腎有一定關系。上升的腎臟在膈閉合之前已入胸腔則形成胸腔高位腎;膈正在閉合或閉合之后仍在上升的腎可導致膈膨升或局限缺損形成膈下或介于膈之間的高位腎[2,3]。
胸內腎常位于橫膈側后方,Bochdalek孔內,此處橫膈變薄,似薄膜包住腎的突入部分,因此腎不游離于胸腔內。胸內腎已完成正常旋轉,腎形態及收集系統正常,腎血管和輸尿管通過Bochdalek孔被拉長,但無異位地進入膀胱,對側腎臟正常。胸內腎可有外形、大小改變,但腎功能、組織結構無異常,伸長變直的輸尿管能提供良好的引流,不同于其它低位異位腎而易發生感染和結石[4]。腎臟常有旋轉不良,腎門常向前方,腎血管造影提示其血供來源可以從腹主動脈正常位置發出分支,也可在較高的偏向頭側的位置上發出。輸尿管較對側明顯延長。腎上腺可位于其上或下方或留在原來位置,常顯示不清。
胸內腎不同于腹腔器官和腎同時進入胸腔的膈疝。該病例胃噴門及其他腹部器官未疝入胸腔。胸內腎大多無癥狀,多數在胸部X射線檢查時偶然發現或為可疑的縱隔腫塊手術時被發現,其診斷需依據影像學檢查確定。
參考文獻:
[1]毛慶聰,邵偉新.右側胸內異位腎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1):91.
[2]劉賡年,李松年.腹部放射診斷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
[3]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4]賈建明,姜君威, 孫美榕,等.8例胸腔異位腎的X線和CT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2,10(1):67-68.
收稿日期:2018-12-17;修回日期:2019-1-14
編輯/馮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