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航 陳嘉宇 李春山

摘? 要? 當代中國青年與互聯網相伴成長,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早已成為廣大青年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和展示自我的主要渠道和窗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青團要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努力成為青年身邊的有效存在,為黨團結和凝聚青年。文章以微信公眾號“青春通州”為研究對象,探討微信公眾號在發展青年群眾基礎上的重要作用,基于北京通州團區委的工作經驗,提出了“五心”工程為特色的新媒體青年工作體系。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共青團;青年群眾基礎;“五心”工程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7-0037-04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7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新時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緊緊圍繞、始終貫穿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主題,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把最大多數青年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要更好聯系服務青年,擴大團的工作覆蓋面,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千方百計為青年排憂解難,做廣大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增強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于是各級共青團組織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團結凝聚廣大青年。
微信自2011年發布開始,截至2018年3月,其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10億。智研咨詢網發布的《2018—2024年中國微信小程序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微信占據了國內網民23.8%的時間,已經完全融入國內網民生活成為生活方式,培養出高度的依賴性。2012年7月微信上線公眾號功能,根據《2017年微信經濟數據報告》和《2017微信用戶研究和商機洞察》數據,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眾號已超過1 000萬個,其中活躍賬號350萬,較2016年增長14%,月活躍粉絲數為7.97億,同比增長19%,公眾號已成為用戶在微信平臺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2]。
因此,如何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這一工具團結廣大青年、培養青年群眾基礎,進行青年工作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1? 文獻綜述
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現有文獻關于共青團工作、微信公眾平臺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研究皆有之,研究方法主要是案例研究缺少理論分析,因而對不同場景應用的遷移性不高。
一方面,關于共青團工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等院校的實踐探索,例如如何建設共青團以及共青團的工作如何為青年服務,如孫騰的《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創新工作分析》[3],何麗娟的《共青團工作融入青年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與實踐研究》[4],以及羅志靈的《淺析新時代背景下的國企共青團工作》[5]。現有的研究缺乏面向大量青年群體具有傳播性、影響力的工作方案與手段。
另一方面,關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大眾生活的影響和行為分析,如詹琴慧的《微信運動對于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激勵作用:基于計劃行為理論》[6],再如李鑫在《高校微信公眾號傳播傳統文化的現狀分析——基于長春市五所高校的調查》[7]中對大學生在公眾號推送內容、形式、篇幅等方面偏好的研究等。而這些微信公眾平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娛樂、新聞、文化、評論等內容領域。盡管一些學者進行高校共青團微信公眾號的服務與特色分析,例如宮帥帥的《省級共青團微信公眾賬號影響力研究》[8],但是,現有的微信公眾平臺研究缺乏針對青年群眾基礎建設理論的研究。
總體而言,微信公眾平臺對于進行青年合理引導,建設青年群眾基礎有著重要意義,因而具有無可比擬的研究價值及應用潛力。而基于各省級共青團大和廣的特點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是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青年工作的基礎。
2? 新媒體環境下的青年群眾工作
2.1? 各級共青團的微信公眾平臺概述
當下,青年群體存在著鮮明的“無人不網、無處不網、無時不網”的特征,團中央也提出“共青團要為青年服務就必須到網上去”,于是共青團中央和各級團組織高度重視利用網絡培養和引導青年群體的工作。此前,共青團中央在互聯網中對“團團”形象的塑造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級團組織也紛紛在微信公眾平臺推出自己的官方公眾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是我們開展相關工作的有利條件。表1顯示了主要共青團微信公眾平臺基本情況。
2.2? 通州團區委公眾平臺“青春通州”
通過對比主要的共青團微信平臺,本研究詳細采集并分析了“青春通州”的運營數據,提出了全新的青年工作理論。通州團區委通過大數據分析,看準市民通勤碎片化的時間,提出了有針對性的信息投送模式,并選擇微信公眾號“青春通州”為媒介對青年進行服務和引領。“青春通州”從2016年4月開始正式運營,至今近三年,已取得明顯成績。截至2019年3月,“青春通州”共有粉絲4萬5千余名,頭條平均閱讀數3 582(粉絲閱讀轉化率7.9%),次條平均閱讀數3 219(粉絲閱讀轉化率7.1%)。目前已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較有影響力的公眾號之一,并在全市共青團系統公眾號綜合影響力排行中名列前茅。
3? 運用新媒體工具團結凝聚青年的實踐探索——“五心”工程
為建設好“青春通州”,在青年群眾中發揮較大的影響力,通州團區委針對性制定了“五心”工程,實現五個“全體”,即:滿心是你,覆蓋全體青年;真心懂你,了解全體青年;全心為你,服務全體青年;真心帶你,引領全體青年;愛心有你,溫暖全體青年。“五心”工程體現出“一個全面、兩個服務、兩個引領”的特點:“一個全面”即全面覆蓋服務人群和服務領域;“兩個服務”即針對青年需求進行服務、線上線下結合進行服務;“兩個引領”即引領青年提升自我價值,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引領青年熱心公益事業,培養良好價值觀。基于“青春通州”經驗及以上原則,本文提出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青年工作的“五心”工程及其理論框架。
3.1? 覆蓋廣泛化——滿心是你,覆蓋全體青年
要覆蓋全體青年,就要找到青年所對應的年齡群體和隊伍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青年群體是16到45周歲,中國國家統計局規定的青年群體是指15到34周歲,而中國共青團針對的青年群體是14到28周歲。因此共青團要利用好青年匯、少先隊、志愿服務聯合會、青聯、督導等骨干隊伍,對這些組織進行針對性服務。全面覆蓋,既要覆蓋針對的年齡群體,又要覆蓋各個領域如醫療、教育、文化等。以通州團區委為例,為了調動通州共青團各個領域的積極性,擴大青年覆蓋面,通州團區委把每個月微信公眾號的推送窗口分配給兄弟單位:比如每月1日分配給醫院,因為“1”與“醫”同音;每月10日分配給教育委員會,因為9月10日是教師節;每月23日分配給文化委員會,因為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等。因此每月1日醫院就會在公眾號準時發布醫療專業知識,每月10日教委發布教育咨詢等信息,每月23日文化委員會發布本月涉及的文化傳統等內容。多部門聯動,就避免了一個腦袋想問題,不僅豐富了新媒體的內容,也帶動了更廣泛的資源共享。
3.2? 需求深入化——真心懂你,了解全體青年
為了做到真心懂你,深入了解青年群體每一層次的實際需求是基礎。當代青年最關心的需求有:工作(生存需求)、組織(安全需求)、婚戀(情感需求)、個人發展與價值實現(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等。“青春通州”時刻關注著青年關注的領域,時刻反映著青年關切的話題。如針對工作需求,公眾號會經常發布大型招聘信息,僅2019年3月上半月就發布7個大型招聘信息,如《猛招1 317個崗位!通州這里將開展一場大型招聘會》《4個鄉鎮!每天一場!招聘2 800余人!通州找工作的快看這里啦!》等;針對婚戀需求,公眾號會不定期發布婚戀信息如《我的對象是團團送的——跟著團團走,不做單身狗》;針對創業需求,特別開設《夢想空間》創業專欄。此外,公眾號還建設個人成長專欄“青春通州”,包括青春通州論壇、青春讀書會、夢想書薦、青春通州晨讀時光、青年大學習五個欄目,深入服務青年群體的學習與成長。
3.3? 服務多樣化——全心為你,服務全體青年
多樣化服務全體青年,不僅能過滿足青年的需求,也是覆蓋更廣泛青年,增加服務黏性的基本方法。例如,通州團區委開展了大量的線上線下O2O活動。相聲活動一共200個名額,2分鐘即被搶光;陸航機場參觀,500位社區青年熱情高漲;夢想空間項目自發布起,已有國內多個團體組織預約參觀。通過“青春通州”平臺,團區委已陸續發布青春通州論壇26期,總受眾超過5 000人次,欄目閱讀量超過20萬。通過線上線下活動的結合,青年們發現集體力量的強大,大量粉絲后臺留言,通州團區委的小編和粉絲們一直保持著緊密的互動。
3.4? 學習娛樂化——真心帶你,引領全體青年
引領青年,一要引領青年向黨組織靠攏,二要引領青年自我成長。提高青年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增加效果的持久性是青年工作可持續的基本前提。例如,“青春通州”公眾號會實時跟蹤國內外重大會議、講話,為青年群體實時發布最新消息、黨中央最新講話等。《青年大學習》專欄就是為青年開設的網上主題團課,目前已開設兩季。為保證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公眾號特別研究和學習了青年群體對公眾號文章的喜愛類型,讓大家在娛樂中學習,如《兩會什么節奏?聽完這首RAP就懂》,再如《一秒變學霸!“學習強國”每天66分學霸秘籍來啦!》等文章,都起到了良好的宣傳和學習效果。對于引領青年,“青春通州”特別開設《青學堂》專欄,不僅傳播個人成長價值類文章如《你以為我有多幸運,我就有多努力》,而且傳播一些技能培訓類文章如《如何做好年度報表》以及針對office的小技能,都得到良好的反饋。而且2018年以來,“青春通州”利用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等契機推出原創MV三部,總點擊量超過20萬。《這里是通州》歷史手繪系列在2018年已經完成20期的年度目標,點擊量超過10萬,同時留下了70張畫作,計劃拍賣并捐贈給區紅十字會。通州團區委在2017年底終止了和委托公司的合作,變成完全的團干部、社工自主運營,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自身隊伍能力建設和原創產品的生產上來,這也為公眾號的自主運營提供了前提。
3.5? 公益健全化——愛心有你,溫暖全體青年
公益事業和志愿服務是青年工作成熟化、健全化的體現,是檢驗工作效果的試金石。通州團區委利用“青春通州”平臺的“通州百姓”賬號注冊志愿者,參與社區(村)志愿服務。通州團區委通過線上線下平臺開展扶貧工作,累計開展各類募捐活動10余次,共籌集圖書近20萬冊,衣物5萬余件,資金近50萬元;“通州百姓”賬號累計發布志愿服務活動1 000余條,注冊志愿者33萬人。扶貧幫困,成人達己,“青春通州”已成為通州青年學習、成長的助手,交流分享的平臺。
4? 總結
“青春通州”充分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和信息化優勢,利用“五心”工程,在青年群體中建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也將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形式推向更高的水平。“五心”工程理論具有指導性意義,對建設共青團和微信公眾號都具有可復制性:“一個全面”是總綱,指導全部工作;“兩個服務”是主要抓手,讓受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個引領”是附加價值,讓受眾從內心進行接受,公眾號“共青團中央”在這一點就做的非常成熟。“青春通州”開通才兩年多,但還存在著部分業務不成熟、內容種類較雜、原創作品較少等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借鑒和吸收同類型公眾號的優秀經驗,抓住重點,集中突破,繼續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讓廣大青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EB/OL].[2018-07-03].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703/c64094-30106113.html.
[2]2018年中國微信登陸人數、微信公眾號數量及微信小程序數量統計【圖】[EB/OL].[2018-05-30].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805/645403.html.
[3]孫騰.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創新工作分析[J].北方文學(下旬),2017(8):190.
[4]何麗娟.共青團工作融入青年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與實踐研究[J].青少年學刊,2019(1):52-56.
[5]羅志靈.淺析新時代背景下的國企共青團工作[J].輕工科技,2019(2):126-127.
[6]詹琴慧.微信運動對于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激勵作用:基于計劃行為理論[J].新媒體研究,2019(2):41-42.
[7]李鑫.高校微信公眾號傳播傳統文化的現狀分析——基于長春市五所高校的調查[J].新媒體研究,2017,3(22):106-108.
[8]宮帥帥.省級共青團微信公共賬號影響力研究[J].智庫時代,2018(42):239,241.
[9]展英豪.青春文學雜志微信公眾號建設特色研究——以《愛格》雜志微信公眾號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8,4(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