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樟楠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1]。在產教融合重要思想的指導下,職業院校校長作為主要的領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必須要轉變思想,提升領導力,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
產教融合是指產教融合是指學校依據產業需求開設專業,依托專業服務產業,形成產業與專業密切結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2],具有互利互惠、持續創新、促進就業的特點。隨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正逐步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生產方式的轉變必然推動人才需求的轉型。學校和企業作為產教融合的主體,必須從過去的簡單的、單一的合作走向更有深度的融合,職業院校要主動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方面開展合作,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在合作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逐漸從合作走向融合,形成命運共同體。這種命運共同體具有共生型組織的互為主體性、整體多利性、柔韌靈活性、效率協同性四個特征及要求。
互為主體性。職業院校和企業不再有主客體關系,而是“雙主體”育人模式,其特點是把企業引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充分利用校企雙方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工作[3],在既定的目標下,職業院校和企業根據價值創造過程進行重構,整合校企資源、合理分工協作,凝心聚力謀發展,共同應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機遇與挑戰。
整體多利性。通過職業院校和企業間相互吸引、相互補充、相互激發、高效互動,產生出更多的價值,給各自帶來了超出各自原有能力所創造的價值,并在人才培養各個方面獲得發展,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格局。
柔韌靈活性。職業院校和企業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建立專門的工作組織,簡化管理層級和流程,充分授權,讓組織更靈活和敏捷,擁有更多自主發展空間;職業院校和企業都能展示出更大合作與互動,讓工作更加高效、更加快捷響應需求的變化。
效率協同性。職業院校和企業要保留各自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分工、分權、分利”的基礎上,通資源整合、共享與使用,能夠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外部環境,實現內外部的良好互動與協同發展,內外部效率均獲得整體提升。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院校要與行業企業融合發展,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必須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確保發展戰略得到有效執行、教職員工相互信任與協作,校長是學校發展的引路者,校長的魅力可以輻射為學校發展的魅力,校長的個性反應著學校發展的個性[4]。如何有效發揮校長的核心領導作用,正確理解、努力提升校長領導力最為關鍵這就要求職業院校校長要有較強的領導力,成為懂政治的教育行家、懂市場的內部管家、懂業務的理論專家,具體可以從前瞻力、感召力、影響力、決斷力、控制力五力去提升和努力。
前瞻力。要實現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職業院校校長應當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和更寬闊的視野,包括對國際國內事件的關注、對國家有關政策的深入理解、對流行思潮的把握、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了解,通過對社會、經濟、政策、技術、教育等發展趨勢的研判,繼承學校已有的歷史底蘊,學習現代辦學管理方式,以學校發展現實為基礎,凝練出學校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科學愿景,明確學校的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工作思路,并通過科學愿景的制定、宣傳,帶領全校師生朝既定的方向努力,并固化為學校發展的有效牽引力。
感召力。職業院校校長作為學校行政事務最高指揮者,要把堅定理想信念,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作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為修身立業的壓艙石。要深化辦學機制和教學管理改革,充分激活教職工干事業的動力。要求職業院校校長必須要有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敢于亮劍、迎難而上、勇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職業院校校長要有職業教育學科的理論功底,也要具有教育家的胸懷和堅定的意志,在實踐中形成鮮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具有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自信,不滿足于現狀、樂于挑戰,對職業教育充滿激情,積極工作、無私奉獻,才能贏得廣大師生的信任、愛戴和尊敬,才能凝聚和帶領教職員工去開創職業教育事業的良好局面。
影響力。要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實現學校的愿景,職業院校校長一方面要積極主動與政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行業企業進行溝通,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調整學校的專業調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行業企業資源進行合作辦學,共同培養適應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助力行業企業發展,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共享、共創共生,形成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要加強職員工學習和理解職業教育政策和學校發展規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調動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努力創造條件不斷提高教職員工待遇,逐步滿足教職員工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需求,使廣大教職員工在物質層面上相對富足,在精神層面上享有幸福感,激發教職員工投身教育事業的最強內發力。
決斷力。職業院校校長作為行政負責人,具有很大的建議權、話語權、擬訂權,是重大決策主要的、重要的參與者,職業院校校長的思想和行為關乎決策走向、方向及偏好,因此必須掌握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善于利用各種決策理論、決策方法和決策工具[5];還要有預見、評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意識與能力,能夠組織各類資源,有效解決日常管理中各種問題和突發事件,維護學校的權益,確保學校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在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職業院校校長要善于整合資源,用系統論的觀點著力于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通過整合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并使職業院校校長擁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格局。
控制力。在產教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職業院校校長應著力推行《大學章程》,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規范辦事流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過制度的制度與執行,提高廣大教職員工的制度意識,讓制度育人、制度管人,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時,職業院校校長要根據學校自身歷史積淀、辦學理念、教學管理、專業設置、行業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去培育優質基因,塑造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通過文化的傳播、傳承,讓學校文化植根于教師、學生心中,內化為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價值觀,彰顯出獨特的氣質,營造勇于改革創新、彼此信任、尊重合作、注重學習、積極進取的育人氛圍。
自助活動。職業院校校長自身素質提升最重要的是自我駕馭,自我駕馭是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的有機統一,首要環節是對自身潛能的開發與利用。職業院校校長能過測評、自省、對標學習等方法,發展自身需要提升的地方,然后自覺采取行動來學習和實踐,這個過程就是自助活動。自助活動包括知識技能學習和工作實踐,兩者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職業院校校長如果能夠通過自助活動發現自身素質和能力的短板,通過自覺學習并學以致用,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領導能力,從而在職業教育改革與創新中有所作為。
發展型活動。發展型活動包括任務學習、崗位輪換、掛職鍛煉等等方式。任務學習是職業院校校長工實際工作中,有意識地強化某一方面的工作能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獲得經驗與感悟,實施任務學習的關鍵在于任務的選擇必須來源于重難點工作,通過攻堅克難的過程提高職業院校校長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崗位輪換和掛職鍛煉要由職業院校的上級主管部門統一安排,可以在職業院校間進行輪換,更好的方式是在高院院校、政府部門、企業間進行輪換或掛職鍛煉,可以拓寬職業院校校長的視野、豐富其工作實踐和閱歷,擁有跨界的思維。
正式培訓。正式培訓是基于培訓需求而開展的系統性、集中性培訓,培訓方式可以采用理論面授、研討式學習、體驗式培訓,也可以采用當下最流行和有效的行動學習,如以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課題為主線、以戰略解碼和領導力提升為主要學習內容的行動學習訓練營。培訓方式選擇應堅持靈活多樣原則,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培訓方式,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有效提升培訓質量和效果。在內容設計上,應做到“寬、新、實”,即知識面要寬,不能局限于傳統的高校校長培訓,要融入企業的領導力、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等專業培訓;教學內容要新,能夠反映職業教育、行業企業、社會經濟的新政策、新知識、新信息、新觀念和新趨勢;講求實效,就是要結合并聚焦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的新問題進行培訓、研討和學習。
職業教育改革任重道遠,產教融合大有可為。職業院校校長作為改革的領頭人、創新的驅動者,肩負著改革與發展的重任,承載著師生的殷切期望,必須通過自身努力學習與實踐,不斷提高領導能力與領導水平,才能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有所作為。對職業院校校長領導力提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待進一步完善理論體系,加強研究與實踐,總結成功經驗,以形成更好的示范。
(作者單位: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