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炳臣
提起父親兩個字,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因為大多數人從小都在父親的呵護下成長,然而我卻不一樣,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是個什么樣子,我都沒有印象,因為在我還不懂事的時候父親就犧牲了,他犧牲的時候只有二十八歲。
我的父親叫張藍祥,1912年7月25日出生于河北正定縣北白店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932年入黨。1937年,當時的中華民族正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我們的領土,屠殺無辜的百姓,在冀中平原,日本鬼子到處實施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我們的人民不能過一天的好日子,在我們正定的一個地區,就有一個上千戶人家的幾千口人被日寇全部屠殺了,也正是在這個危急時刻,父親擔任了北白店村小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支部書記,父親對自己擔任的革命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絲不茍,他把黨的利益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他樸實忠厚,為人和善可親,他始終堅信共產黨的信念,堅持共產黨的原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以黨的利益為重,他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英勇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同敵人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
我們當時所處的村子是一個拉鋸村,白天日本鬼子來搶東西抓人,夜里八路軍就來村里宣傳抗日救國的思想,父親組織村民機智勇敢地同日寇做堅決的斗爭。我們的那個地方,因為是平原,村落比較密集,村落和村落的距離都比較近,所以村與村之間就形成了一個聯合體,我的父親則是若干個村聯合體的黨支部書記,他的工作很忙,時刻都要注意敵人的動向,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敵人活動的情況,和敵人巧妙周旋,保護群眾的安危。有的時候,父親不方便與黨組織聯系,就叫我的母親抱著孩子以串親戚的名義給共產黨傳遞情報,為八路軍消滅縣城里的日寇提供了可靠的幫助,母親也為此結識了不少共產黨人。父親忙于抗日的工作,很少顧及個人和家里的安危,到耕種的季節,地里的活都是母親連帶孩子一起干活,父親投身于抗日救國的革命工作與母親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開的。
當時的斗爭形式非常復雜,日本鬼子收買了一些賣國賊,由于叛徒的出賣,父親在一次工作例會時被捕入獄。父親在正定縣城坐牢時表現得非常出色,他勇敢頑強不怕死,日本鬼子給父親實施了各種酷刑,例如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讓他說出黨的機密,但是,父親寧死不屈,守口如瓶,保護了更多的共產黨干部和抗日英雄,父親表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高貴品德,由于父親的勇敢和堅強、敵人的懼怕和無奈,日本鬼子最終向父親下了毒手。
犧牲前,父親挺胸闊步,一路高喊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日本鬼子滾回去!中國共產黨萬歲!”父親的英雄氣概深深地感動了當地的人民,激發了人民同日本鬼子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父親是一位杰出的、優秀的共產黨干部和抗日英雄,可以稱得上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父親犧牲后,由于家境貧寒和日本侵略者的封鎖家中沒有能力將父親的遺體運回北白店村埋葬,母親雇傭了城里的一個人將父親埋在了小北門里路西距一個大廟的東北角八步遠的地方。解放后,由于我們的年齡小又加上戰爭的破壞,我們無法辨認父親埋葬的位置,為此造成了歷史上的一大遺憾。榮幸的是,政府追認父親為革命烈士,民族英雄,并在正定縣傅家村立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父親碑上有名,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千古流傳。
我的母親1993年7月21日逝世,終年87歲。母親在父親生前堅決支持并參與他所熱愛的革命事業,經常抱著孩子以走親戚的形式為共產黨傳送書信和情報。父親犧牲時,母親悲痛萬分,在精神上給母親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加之我們姐弟四人年幼不懂事,社會動蕩,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家中的事情也只有母親一個人承擔著,默默地忍受著,在父親犧牲后,母親勇敢地承擔起撫養我們的任務,母親是一個標準的農家婦女,她心地善良、為人厚道、團結鄰里、和睦共處;她奉養老人,撫育子孫,是一個合格的賢妻良母。母親一生辛苦,勤勤懇懇,里里外外一把手,地里和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母親一個人操勞,雖然她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情,但是她的高尚品德和勤勞勇敢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和懷念。
在父親愛國主義和母親傳統美德的教育熏陶下,他們的兒孫成長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軍人、農村干部,為國家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紀念父親犧牲八十周年之際,撰寫此文,紀念我的父親母親同時向那些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犧牲的先烈們鞠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