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安徽省蕪湖市應急管理局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安徽省蕪湖市風險隱患大量存在。針對這一情況,蕪湖市以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繡花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安徽省蕪湖市市長賀懋燮(右一)檢查長江大橋建設安全
近日,安徽省蕪湖市出臺了《關于推進城市安全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將蕪湖市建設成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薄暗?025年,全面建成城市安全運行狀態監測監控預警系統,實現城市安全風險管控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到2035年,全市安全發展體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顯著提升,建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安全發展城市?!?/p>
“把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隨著蕪湖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鎮高層建筑、商業綜合體、機動車輛等逐漸增多,不安全、不托底的風險隱患大量存在。城鎮燃氣、地下管網、民用電梯陳舊老化等問題凸顯;城鎮老舊小區消防通道占壓、堵塞;農村道路安全隱患點多、面廣、量大,風險明顯加大。伴隨著大型物流、農家樂、特色小鎮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安全新老問題交織并存,風險因素越發增多。
近年來,蕪湖市也發生過社會影響較大的安全事故,如楊家巷某小吃店發生瓶裝液化石油氣泄漏燃燒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暴露出城市安全管理存在不少漏洞和短板,包括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城市安全發展規劃滯后于經濟發展規劃,隱患排查有盲區死角等,給城市安全發展敲響了警鐘。
安全發展是城市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近年來,蕪湖市以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布局應急管理、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等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會治理新格局,促進建立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以“繡花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的發生,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生產生活環境。
城市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涉及的職能部門和管理層級多,需要用系統思想進行綜合治理。但長久以來,由于城市管理條塊分割、權責不清、職責交叉,導致政府的公共安全意識參差不齊,安全政策執行力度大打折扣。
為此,蕪湖市以機構改革為主線,提前謀劃應急管理各項工作,將全市應急救災資源、力量、人員進行有效整合,加快構建“統一指揮、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有力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映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2019年新年伊始,蕪湖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審時度勢、通盤考慮,整合“1+8+4”職責組建成立應急管理局,其中“1”是原安監局職責,“8”是市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市水務局的水旱災害防治職責、市農委的草原防火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防火職責、市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災職責,“4”是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救災減災委員會、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負責自然災害類、安全生產類應急救援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以及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至此,蕪湖市應急管理事業揭開“立足新起點、牢記新使命、踐行新職能、勇挑新重擔”的新篇章。
在應急管理機構的組建基礎上,蕪湖市還將建設綜合應急指揮系統,在市指揮城市協同創新中心開發的市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基礎上,重新規劃設計建設,整合完善部門檢測、監控等信息資源,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共享的倍增效應,及時對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安全生產、地震災害、消防火災等風險信息發布、推送、決策、防控,提升應急管理智慧調度能力和水平。同時,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聯動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方聯動、社會共同參與的應急聯動機制。
2019年,蕪湖市將全面落實《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為引領,科學制定城市安全發展規劃,加強城市交通、供水、排水防澇、供熱、供氣、供電、地下管廊、軌道交通和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安全監督管理,強化對城市重要基礎設施設備的監測監控,建設城市安全管理和應急救援指揮系統,提升應急管理和救援能力,保障城市運行安全。
其中,由政府組織,委托第三方機構,每5年對城市安全風險進行全面辨識和評估,組織重點區域、行業的安全評估工作,制定安全風險清單,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建立城市安全風險管控信息平臺,繪制“紅、橙、黃、藍”四色等級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根據評估結果,編制城市安全風險白皮書,及時更新發布。加大對城市軌道交通、車站、地下空間、公園景區、商場超市、大型城市綜合體等重點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較高的大型群眾性活動的風險評估和監測力度,科學評定風險等級,建立大客流監測預警和應急管控處置機制。
目前,蕪湖市擁有市綜合應急救援隊伍1支,以市消防救援支隊為主,共計407人。在防汛抗旱、交通、?;?、公共衛生、教育、海事、安全生產等行業領域,現有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167支共計1 000余人,基本覆蓋了突發事件易發、多發的行業領域。依托蕪湖融匯化工有限公司組建有危險化學品專職救援隊伍1支,現為省級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融匯隊,現有救援隊員10名。全市高危行業建立兼職應急救援隊伍30支,其中危險化學品類21支,礦山類9支。
安徽省蕪湖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曹哨兵(居中正面)檢查防汛大堤安全
建立市政府應急管理專家組,現有成員32名。建立各行各業專家庫,現有專家438名,覆蓋防汛抗旱、交通事故、?;贰⒐残l生、教育、海事等領域?,F有基層應急信息員3 600余人,實現縣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覆蓋。
此外,還按照“遠近兼顧、分級建設、平戰(災)結合、均衡布局、道路暢通”原則,結合現有建筑物、綠地、公園、廣場、人防工程和人口密度、安全因素等情況,啟動應急避難場所(疏散基地)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布局應急避難場所。目前,已在市中心城區規劃8個應急避難場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應急避難體系。2018年,蕪湖奧體公園被省地震局評為Ⅰ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并按照Ⅱ類地震應急避難場標準對大陽·濕地公園進行了建設。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時期,各種傳統風險和非傳統風險相互交織,城市安全領域的各種不穩定、不可測因素明顯增加,城市安全管理存在很多“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問題。與其事后治理,不如加強事前安全監管,全面防控城市安全風險。
蕪湖市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要求,全面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以及班子成員對分管范圍內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責任。建立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并組織實施,落實黨政領導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建立市安委會下設專門委員會制度,強化一崗雙責制度落實。全面實施《關于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意見》,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完善安全生產考核機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度。
狠抓攻堅行動。以容易引發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的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特種設備、消防火災、非煤礦山等為重點,重執法、排隱患、強宣傳,打好“五大攻堅戰”,即突出重點時間節點、打好隱患排查攻堅戰,突出重點行業領域、打好專項治理攻堅戰,突出重點企業場所、打好監管執法攻堅戰,突出重點工作任務、打好宣傳教育攻堅戰,突出重點環節事項、打好應急保障攻堅戰。
狠抓風險防范。推進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常態化實效化和風險管控“六項機制”制度化規范化,堅持常管長嚴、常態長效,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工作機制,強化全過程安全監管、全覆蓋排查隱患、全方位防范風險、全鏈條落實責任,切實防范大風險、治理大隱患、杜絕大事故。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領域分別制定《風險查找指導手冊》,全方位開展安全風險排查和辨識。
狠抓執法處罰。緊盯高危企業和人員密集型場所,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開展聯合執法、集中執法、精準執法,加大檢查頻次和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落實停產整頓、關閉取締、上限處罰、追究法律責任“四個一律”執法要求。
2019年是蕪湖市應急管理局組建之年,今年,蕪湖市將以機構改革為主線,提高站位,轉變思路,開拓進取,緊盯安全生產這個基本盤、基本面,為應急管理工作開好頭、起好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和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