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賈春曉
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一廠安全總監曹赟,以深潛鉆研的精神扎“根”,以學以致用的態度求“學”,以精細管理的思維做“事”,以合規經營的底線守“法”,獲得多項榮譽,為采氣一廠安全生產、穩產增產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曹赟檢查可燃氣體報警儀
在陜西省榆林市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交界地區的毛烏素沙漠腹地,坐落著一座地跨陜蒙2省(自治區)4縣(旗)9鄉(鎮),探礦面積2 003.7 km2,每日向千家萬戶平穩供氣超850萬 m3的大牛地氣田。作為氣田的唯一生產經營單位,中石化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氣一廠共管轄著分布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64座集氣站,1 600余口井,點多、線長、面廣,面對如此復雜的安全形勢,安全總監曹赟用“黑臉”竭力守護著氣田的安全生產。

曹赟開展現場隱患排查
2006年6月,曹赟從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畢業了,油氣儲運專業的他懷著滿腔抱負,來到了大牛地氣田,投身到了祖國油氣開發的事業中。當時正處于氣田開發建設初期,忙碌的工作使這個榆林本地的大男孩也和其他遠離家鄉的工友一樣,在廣袤的沙漠里,一待就是好幾個月。他在酷暑中,頂著烈日,沿著大22井管溝,深一腳淺一腳徒步踏勘了6.2 km,只為確保管道埋深,不凍堵一條管線;他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夜里,連續在D12-5、D12-7等井場解堵,只為摸索33號站低壓進站試驗效果,確保氣井穩定生產……短短3年時間,他就參與了D35、D47等7個井區的開發建設與項目管理,獨立撰寫了《增壓開采技術在大牛地氣田的應用》等多篇專業論文。豐富的基層經歷和扎實的技術功底給他的個人成長注入了“營養液”,鑄就了他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追根求源、吃苦耐勞的品質,為日后的安全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9年,曹赟被調到安全環??凭腿胃笨崎L一職,剛到科室的第20天,就遇到了一個“下馬威”:當地鄉政府對所轄道路進行綠化,在用鏟車修整場地的過程中,將埋于地下的天然氣管線挖破了,曹赟帶隊連夜搶險,這驚魂一刻,讓剛剛從事安全環保工作的他有點后怕,使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安全是個嚴肅的課題,要時刻操心、重點關注,不能有絲毫的馬虎,也讓他開始思考,安全管理究竟如何管才最有效,也由此開啟了他“8、12、7”(早8點上班,一天工作12小時,一周工作7天)的工作模式。
如果說現場安全監管的曹赟如葫蘆娃一樣“火眼金睛”,夜晚在辦公室的他便如“書蟲”一樣如饑似渴,大量翻閱著國家有關安全環保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專業知識……,“安全管理是宏觀管理,涉及面廣,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多,我們安全管理人員必須要專業,有過硬的本領,不僅僅要自己會干,還要教會別人干,推動別人干?!?/p>
起初,曹赟的這個理念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面對“安全部門的人員現在工作輕松了,把工作全部推給別人了”的質疑聲,曹赟說出了他對“專業安全”和“安全專業”區別的思考,“安全管理人員要有良好的系統思維、大局意識,能抓得住主要矛盾、關鍵環節,要調動所有人員參與,推動所有人員履職,確保安全體系的良性運轉;專業安全人員要多做專項風險防控、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工作做得更精細、更合理,各有分工、各負其責”。他結合集團公司安全管理手冊和華北油氣分公司HSSE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了《采氣一廠HSSE管理體系》,修訂了35項安全環保管理制度,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執行文件,以此來指導和規范廣大干部員工的安全行為;他依據各單位風險等級及管理難度,建立了風險管控與隱患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并通過優化考核指標、細化考核細則,制定了科學的HSSE考核方案,有效推進了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在他的帶動下,安全環保科連續多年考核名列前茅,采氣一廠的安全環保工作水平得到持續有效提升。
“咱們再去站場流程區轉一圈吧,看看還有沒有整改不到位或者其他遺漏的地方。 ”
“對,咱們再去地毯式摸排一次,我怕明天再讓曹總檢查出來什么問題,又要掛小藍旗扣工資了。”
說起廠里的月度安全大檢查,一線的員工都會非常“緊張”,每到這時,曹赟就會帶領一支安全檢查小分隊,對所轄64座集氣站進行安全抽查。滅火器校驗牌沒有按時填寫日期,閥門下方有油漬,空氣呼吸器壓力不足……一切細小的安全隱患都逃不過曹赟的“法眼”。每次檢查總有站場及其隸屬的基層單位因為安全隱患掛藍旗、扣績效。
“嚴管就是厚愛,天然氣采輸本身就是一個高危行業,安全是天字號的大事。每年全國發生的危化品爆炸事故,都在用血淋淋的例子提醒著我,只有狠下心、黑下臉,員工及其家屬才能永遠笑臉盈盈?!睂Ρ締挝粏T工,曹赟是這樣,對與單位合作的乙方單位也毫不含糊。有一次在現場檢查中,曹赟發現一家油建單位未辦理受限空間許可證便想進入站場油罐區,他當場勒令停工,并開具罰單。任憑對方單位如何解釋,說多少好話,“鐵面包公”曹赟堅如磐石,不為所動。
作為駐地礦山企業,安全和環保都是地方政府非常關注的,日常生產和作業,免不了與地方政府打交道,接受他們的檢查與監督。2013年青島“11·22”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發生后,駐地政府組織了一次長輸管道的專項檢查,片面地認為采氣一廠存在缺少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等問題。面對無端地指責,曹赟耐著性子跟地方政府人員介紹廠里的管道管理情況,又找出相關的法律條文說明,這里的管道是集輸管道不是長輸管道,無需單獨辦理危險化學品許可證等內容,逐一消解地方檢查組的質疑,他還專程飛去800 km外的鄭州基地檔案館,翻找出當年辦理的手續,又立即飛往呼和浩特將資料呈遞到地方政府有關人員的面前,據理力爭。他的做法不僅讓地方政府徹底消解了對企業的誤會,還因他懂安全、知法規、又盡責,將他納入了地方政府部門的安全生產專家隊伍,多次邀請他參加地方政府執法檢查。
針對采氣一廠跨省生產,辦理安全生產許可證難的問題,曹赟認真研究《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法規,多次“登門”地方政府,緊密溝通協調,力爭他們的理解與支持,經過為期數月的不懈努力,最終贏得了地方政府的認可,成功辦理了安全生產許可證,有效化解了企業非法生產經營的風險,也打通了類似企業的困局,趟出了新的路子。
針對建設項目“三同時”歷史遺留問題,曹赟在充分查閱《消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條件下,積極與地方監管部門對接解決方案,確保在既承認歷史又符合現狀的情況下,順利取得消防驗收手續。
“與地方政府的人打交道必須要說內行話、辦內行事,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就有了自信,有了侃侃而談的機會,也就有了被認可、被接受的機會。”曹赟說。
曹赟的努力,讓“安全是員工的健康生命、是企業的經濟生命、是干部的政治生命”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管理的軟實力得以不斷提升,獲得了廣大干部員工的認可,全面保障了采氣一廠生產安全,為氣田的穩產增產作出了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