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再滿 張根葆
摘 要:CBL教學法可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激發學習熱情,培養思考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基于C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提出案例選取規范及原則,指出CBL教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并對生理學CBL教學法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供廣大醫學高等院校生理學教學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生理學;CBL教學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6-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05
生理學是重要的基礎醫學理論課程,是解剖學、組織學等形態學課程和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等機能學課程的橋梁課程[1]。該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繁多且抽象,教師常以概念解釋概念,以原理推導原理,學生難以掌握。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近年在各個醫學相關專業的生理學教學中嘗試了CBL教學法,效果良好。
CBL教學法與“蘇格拉底式教學法”一脈相承[2],由PBL教學法發展而來,是以案例為基礎,引導并啟發學生圍繞案例開展討論的一種討論式教學法,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基礎和臨床醫學課程教學[3,4]。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教師啟發為主、引導為輔的教學互動形式。學生通過對相關的生命體征和臨床癥狀進行分析,為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5]。
一、C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灌輸式”課堂講授法可以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但教學效果不甚理想。CBL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能夠激發學生對生理學抽象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欲望,提高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CBL教學法選取的案例通常和以課程理論為指導的具體實踐密切相關,知識導向性強。在課堂上引入經典案例,并開展討論,可促進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成功地解決了生理學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使課程理論知識和臨床具體實踐銜接更加緊密。
(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鑒于醫學相關專業今后面臨的是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崗位需要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更易接受CBL教學方法。通過對臨床遇到的具體案例的討論與分析,揭示機體內在規律,促進知識的遷移,加深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概括思維、逆向思維和系統思維。
二、生理學CBL教學法案例應用規范
CBL教學流程一般分為四個環節,即基于案例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個人發言分析問題、教師總結歸納問題[6]。該教學法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教師應明確案例討論的目的和要求,課前要對所授章節內容了然于胸,對基于案例衍生出的各種議題要有完善的應對方案,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展討論。鑒于生理學課程“內容多、學時少”,討論時宜先以小組區塊式討論形式開展,避免離散式的討論導致課堂失序,且效率更高。個人發言應由小組推選代表綜合小組討論觀點,做概要陳述性發言,不宜再展開討論。教師對討論結果要及時歸納和點評,對學生討論中暴露的問題及錯誤傾向予以修正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生理學CBL教學的案例選取原則
(一)案例廣度要求
CBL教學法的核心不在于對臨床病例的診治,而是以案例為載體,通過對機體內在規律的分析,將割裂的知識系統化,培養學生由臨床實踐到教材理論的逆向思維。我們要根據各醫學相關專業的定位,立足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體系,圍繞常見病例的機理和調節機制,編寫或選取適當的案例。同時,案例要以“全人”為中心,遵守醫學倫理,按照當前“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發展模式[7]和“課程思政”[8]的改革要求,適度融入人文思想,體現人與社會和諧的健康理念。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案例的選取應各有側重,應與未來的職業緊密結合,如醫學檢驗專業可側重血液生理相關案例,麻醉學專業可側重細胞電生理和神經生理相關案例,護理學專業可側重血液生理、心血管生理和代謝生理相關案例,臨床醫學專業則應選取更加廣泛的案例。同時,鑒于不同專業可能面臨的不同職業資質考試,可以適當參照資質考試大綱,設計或選取相應的案例,針對性更強。
(二)案例深度要求
生理學CBL教學案例的選擇,應立足學生的知識貯備量和實際能力,對案例的深度加以控制。若案例過難,學生無法找到討論的切入點,自然就無法參與討論;若案例過易,則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并參與討論,從而導致學生對案例教學的興趣下降。鑒于生理學是基礎的機能學科,是對人體基本生理現象的機制加以分析,忌將診斷學、藥理學等學科的內容大量前移并納入案例,從而超出了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根據專業培養的需要,如護理學專業主要是學習醫學基礎、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臨床醫學專業主要學習疾病的病因研究、診斷、治療和預后等相關知識,檢驗醫學更多的是掌握內環境的理化特性,不同專業的案例選擇應有差異。根據普通醫學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一般使用中文案例即可。對于疑難案例,可作為課外開放性學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四、生理學CBL教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
(一)案例和教材的契合度不夠
案例選取要基于教材的知識體系,和教材基本理論要有良好的契合度,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應服務于理論學習,對不能聯系的內容牽強附會,或是選取的臨床案例和教材知識關系極小,反而會免弄巧成拙,對學生產生誤導。畢竟,CBL教學只是我們的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
(二)案例遷移的知識體系過大
選取的案例要符合醫學相關專業一般本科生的認知水平,避免涉及的橫向知識點太多,甚至涉及病理學、藥理學等未學課程的內容,尤其是過多涉及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知識,從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或是選取的病例過于復雜,學生根本無法分析,即使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也無法掌握。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正在學習的知識點開展討論案例,比如內分泌章節兒童生長障礙案例,該癥狀同時還受遺傳、營養、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故應引導學生圍繞激素作用開展討論。
(三)授課進度失控
生理學課時緊張是醫學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部分專業將學制由5年變成4年,生理學課時會進一步壓縮。如何利用有限的學時,在確保生理學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前提下,對重點和難點充分講解,是對授課教師的巨大挑戰。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授課效率,案例討論時避免在一個問題上耗時太多,或是就某個機制分析過于深入,甚至教師自己陷入一個無法解釋的機制,導致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都受影響。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CBL教學法應作為輔助教學方法,無需每部分知識點的講解都要運用。
(四)教師專業素養和課堂掌控力不夠
CBL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能夠準確掌握案例涉及的臨床知識,還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緊跟生理學科發展的最新進展,對生理學復雜的機制要融會貫通。教師課前要做足功課,依托篩選的案例,建立起完整的理論體系,才可以對學生的討論及時補充和完善,并對學生的分析方法和結論加以客觀科學地引導和評判。
五、生理學CBL教學法的應用效果與評價
為了解C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我們做了抽樣調查,選取護理學專業的5個班151名學生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對該教學法持認同態度,項目具體評價見附表1。綜合分析,我們將CBL教學法適時地應用到生理學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對生理學中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基礎理論與臨床知識的有效結合,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對該教學法增強職業認識的評價相對較低,提示我們教學案例的選擇針對性不夠強,與各專業未來職業的緊密結合度有待加強。課程測試成績不是我們采取該教學法的評價目標,故未統計分析。
參考文獻:
[1]王海華,王靜,潘群皖,et al.淺析如何提高醫學生理學教學質量[J].科技創新導報,2014(9):132.
[2]Yoo M S,Park J H.Effect of case-based learn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nursesproblem-solving ability[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4(1):47.
[3]李亞林,曹運長,李俐娟,等.CBL結合Seminar教學法在高級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8(07):23.
[4]李玉成,邢星,張福來.案例教學法在骨科見習中的應用及其效果評價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19):109.
[5]O' M D T F W.CASE-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1(5):517.
[6]Bowsher G,Parry-Billings L,Georgeson A,et al.Ethical learning on international medical electives: a case-based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8(1):78.
[7]Kusnanto H,Agustian D,Hilmanto D.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illnesses in primary care:A hermeneutic literature review[J].J Family Med Prim Care,2018(3):497.
[8]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
[責任編輯 胡雅君]
作者簡介:朱再滿(1975.6— ),男,漢族,安徽蕪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經生理學。
張根葆(1964.9— ),男,漢族,安徽蕪湖人,教授,研究方向:血管生理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重大項目《機能學教學改進模式的研究》(立項文件號2016jyxm1073)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