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來自拉丁美洲的褐鼷鼠竟然會輪流唱歌,它們可以發出聲音來進行交流或尋找伴侶。
其實用聲音來交流的動物并不少見,許多鳥類就用聲音來交流。但有趣的是,兩只雄性褐鼷鼠經常會進行快節奏的來回歌唱決斗,1秒內可以發出20次聲響,還可以發出近100個不同的音符。這是一項需要大腦和發出聲音的肌肉之間快速協調和配合才能完成的壯舉。人類因擁有復雜的大腦可以完成這種快速反應的行為,但褐鼷鼠的大腦要簡單得多,它們是如何完成這項壯舉的?
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人員在褐鼷鼠大腦中發現了一塊與此行為相關的區域,這一區域被稱為“口面部運動皮層”。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這個區域的作用,研究人員用電極減緩和停止了該區域的電流,以降低該區域的反應速度或停止該區域的反應。他們發現,該區域電流被減緩后,褐鼷鼠雖然能唱歌,但節奏明顯慢得多;該區域電流被停止后的褐鼷鼠也能唱歌,但是無法進行輪流對話。這表明口面部運動皮層負責的是快速、即時的對話能力。
研究人員相信,在一個簡單的大腦中理解語音轉換的原理后,有助于找到人類復雜大腦中類似的工作原理,也有助于解決自閉癥等交流障礙。
想象一下,如果這個區域沒有發揮作用或被破壞,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每次交流都有5秒鐘的間隔,是我的話我會瘋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