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輝
臨近春節,阮先生參加公司組織的年度例行體檢。看著體檢單上要求“空腹”,阮先生覺得不吃早餐還好接受,大清早趕到醫院體檢,全程“滴水不沾”還真挺難忍耐。查血為啥要“空腹”?必須“滴水不沾”嗎?
臨床上需要空腹抽血檢查的化驗,大部分都是生化檢驗項目,這些項目容易受飲食因素的影響。但是,“空腹”不必完全禁水。少量飲水維持身體正常的水分需求,一般不會對化驗結果產生明顯的影響。
空腹血是指清晨未進餐前所抽取的靜脈血,因為此時抽取的空腹血所檢查的各種生化成分比較穩定,更具客觀性。因此,空腹的目的就是要保證體檢時靜脈血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如果進食后抽血檢查,部分項目的檢測值會有所改變,比如常見的血糖、血脂、腎功能等:進食還會改變血清中的成分,影響肝功能等項目的檢查,容易造成誤診,體檢前大量飲水會稀釋血液,也會導致多項檢測值出現誤差。
建議參加體檢者,在體檢當天晨起后不吃早餐,不攝入熱量,比如主食、肉蛋、奶等食物。通常可以少量飲水,例如喝上幾小口白開水,總量以50~100毫升為宜。只要不是一次性大量喝幾百毫升,一般不會影響到檢測結果。而且,受檢者從家里到達醫院的過程中,人體能將這些水分完全吸收,并已滲透入組織參與代謝,對體檢結果更不會有明顯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到達醫院后就不能喝水了,更不要喝含糖的飲料、茶水、咖啡等。
在抽血檢查的前一天應保持正常的飲食習慣,不要喝酒和吃夜宵。醫學上的“空腹”一般是要求采血前12~14小時禁食,最少也應禁食8小時以上。最好從抽血前一天晚上8時開始禁食,到次日早上8~10時抽血。超過早上10點,因為受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影響,可能會對體檢指標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