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村寨治理權威嬗變與能人權威的興起

2019-06-10 12:59:34張中奎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2期

【摘 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村寨治理權威不斷地發生嬗變。當前,政府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積極引導各種權威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服務。相較而言,文化振興更多依靠自然權威、傳統權威,經濟振興則更多依靠科層式權威、能人權威。社會政治體系為保證其權威能量和治理秩序,需要對民族村寨能人加以培育,把能人權威吸納到基層公共權力領域,多元權威協同治理,才能實現對民族村寨的良性治理。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村寨;權威嬗變;能人權威;協同治理

【作 者】張中奎,貴州財經大學文化法律學院博士,教授,碩導,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貴州省省級重點學科負責人。貴州貴陽,550025。

【中圖分類號】D63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2-0083-007

一、問題的提出:民族村寨治理中的能人權威

近現代中國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實驗始于民國。民國雖然國祚短暫,中央政府無暇解決鄉村問題,但是一批仁人志士進行過多次的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實驗。以開展鄉村自治、合作社和平民教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鄉村建設,最初萌芽于1904年河北省定縣翟城村米氏父子的“村治”活動。此后,斐以禮(Joseph Baillie)、晏陽初也進行過鄉村建設試驗。進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后,相繼出現了以梁漱溟為首的山東鄒平鄉村建設實驗區、中華職業教育社所進行的江蘇徐公橋等實驗區、江蘇省立教育學院所從事的各實驗區等,總計達千余處。[1]

有學者認為,對于人類社會中重要現象之一的“權威”,依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界定,可以分為三種權威類型:第一,神異性權威,又稱“自然權威”,指的是個人利用對眾人創造福利的機會,作為回報積攢相應的社會聲望,獲得相當的支配能量和個人尊嚴;第二,傳統權威,指的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某種制度獲得大眾的共同認可,具有道德感召力、符號象征力和行為約束力;第三,科層式權威,指的是以行政等級作為存在的基礎,官僚式的制度建制,其力量來源于正式的官府以及工作單位上級的任命。[2]盡管這三種權威產生的背景是傳統社會制度向現代資本主義制度轉型過程,但筆者認為民族地區鄉村社會從傳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未來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與韋伯所論述的權威環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樣存在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和科層式權威。

在貴州民族地區鄉村社會,歷史上村民靠傳統習俗進行自我約束,組織制定、執行村規民約的人是村寨中的自然權威,即寨老和族長。一個民族村寨通常就是一個或幾個家族聚居,他們有共同的血緣家庭,有共同的經濟生活,族長通常就是寨老兼任。負責管理世俗事務的傳統權威是農業生產中的“活路頭”,民間習慣上稱為“寨老”(苗族村寨稱“榔頭”,侗族村寨稱“款首”“峒首”等)。活躍在祭祀、驅鬼、祛魔、超度亡靈等活動中的宗教類傳統權威,稱為“鬼師”“祭司”(布依族稱“布摩”,彝族稱“畢摩”,苗族和土家族稱“掌壇師”)。由于村民大多處于原始宗教信仰階段,因而很多寨老同時兼任宗教領袖,故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的角色在許多民族村寨通常是由某個人兼任。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即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習總書記還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3]34當前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村寨治理的社會文化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國家強化村干的管理權力,強化村干的帶頭致富作用,科層式權威地位不斷提升。民族村寨的生計方式由過去的農耕向農“工”、農旅、農商、現代農耕轉變1……民族村寨權威呈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有些學者出于對外界“文明人”文化獵奇心理的迎合,不加甄別地論證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的特殊作用,是否有掩耳盜鈴之嫌?學界常熱議的充分利用寨老(榔頭、款首)、族長治理民族村寨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多大程度上能發揮效能?或者是否具有普適性2?此情此景,筆者認為,三種權威的分析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中國民族村寨的發展現狀,繼續堅守著過去的權威模式去探究中國鄉村的治理,尤其是民族村寨的治理,恐為新版的刻舟求劍者。筆者認為,要充分認識到能人權威在民族村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民族村寨治理的人才,姑且把民族村寨經濟發展中涌現出來的能人建立起來的新權威稱之為能人權威3。能人權威一般是民族村寨在新的社會經濟文化背景下,生計方式由過去的農耕向農“工”、農旅、農商、現代農耕等轉變過程中迅速崛起的新權威,主要表現在他們來源于鄉土,具有較強的民族文化自覺,是民族村寨與外界溝通的“中間人”,熱心公益,有擔當、有使命感,帶領大家共同致富。能人權威往往伴隨著強大的凝聚力,行動簡潔,做事高效,對權力運行和社區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道德威望。

二、傳統時期民族村寨三種權威的互動

古代中國長期是一個以農為本的封建主義國家,農耕文明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據主導地位。封建帝王基于鞏固自身統治的需要,都非常重視鄉村社會的發展及農民的生計問題。但囿于時代的限制,歷代封建統治者及其下屬大小官吏實施鄉治善政的體現,主要集中在體恤民力、輕徭薄賦、限制土地兼并、興修水利、鼓勵墾荒、改進和推廣先進的農具和種子、獎勵生育、重教興學等方面。在這種文化大環境下,社會按士農工商進行階級排序,耕讀傳家為普通家庭所追求的理想生活。一旦土地兼并過于集中,再伴以天災人禍,廣大農民無法生存下去,則隨之發生農民起義,社會失序,小則推動封建王朝銳意改革,得以延續國祚,大則直接導致改朝換代。由秦至清,周而復始,延續著兩千多年的東方封建社會。這一循環過程中偶有意外,即少數民族政權仰仗自身的軍事實力入主中原,但都不得不接受并推行中原地區早已成熟的封建制度,農耕文明得以延續不絕。

村落是傳統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單元,擁有著對土地的實際控制權。中國古代社會結構中以自然經濟為主體,因此村落自然而然地成為各王朝最為穩定的基層組織。貴州省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水族、毛南族等17個世居少數民族。歷史上,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治理經歷過“生界”時期、羈縻制時期、土司制時期、土流混合制時期,其治理權威也相應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在“生界”時期,國家力量沒有進入民族村寨,村寨依靠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的協同治理得以有序運行。羈縻制時期,國家力量也僅僅影響到民族地區的上層社會,中央王朝與民族地區的上層首領彼此之間保持松散的“封貢”關系[4]3,民族村寨依然靠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協同治理。元朝開始,分封西北、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頭領為土司,又稱土官、土酋,“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5]。土司制時期,國家力量開始進入民族村寨,但更多時候,地方政府依靠土司催收賦稅,勒派夫役,一般不驚擾土民。元明時期,貴州區域主要是黔北、黔東北、黔西北、黔南地區采用土司制度,黔東南、黔西南地區大部分民族村寨仍然處于“生界”狀態。

明萬歷年間,黔北土司楊應龍叛亂被平定,明王朝在其轄地改土歸流。清康熙年間,吳三桂平定彝族土司統治的水西地區,安氏土司被廢,置水西四府,但基層政權依然靠彝族大小土目實施統治。雍正年間,中央王朝在西南民族地區實施大規模的改土歸流,迅速完成了對貴州民族地區的軍事控制。對于黔東南、黔西南的“生界”地帶,清王朝覺得民族村寨自然權威勢力過大,采取設置并扶持小土司勢力的做法,強化科層式權威,消解和改造寨老(榔頭、款首)、族長的自然權威1。對于傳統權威,乾隆初年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強行易俗,欲植入中原大傳統文化2,但收效甚微。凡此種種,貴州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產生了劇烈的文化變遷,與之相伴生的是新的自然權威形態的崛起,這與國家大傳統文化的植入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地區逐步向主流社會靠攏的標志。但是,民族地區盡管經歷了劇烈的文化變遷,并不意味著其獨特而豐富的地方性知識體系的崩潰和消亡,相反少數民族文化在汲取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仍然頑強地保留著自身的文化特色。

金太軍認為,由于“治理精英”概念本身包括了掌握村莊正式權力資源的精英和掌握傳統資源等其它資源的精英兩類,因此把村莊精英分為體制內精英和體制外精英。體制外精英分為宗族精英、宗教精英、宗派勢力、經濟鄉紳[6]。中國歷代中央王朝都鼓勵民間自行解決社會內部的各種矛盾糾紛,盡量避免起訴到官府。因此,體制外精英在村落自治治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民族地區的村寨,因各個少數民族小傳統文化的獨特性,大傳統文化一般很難進入,體制外精英如寨老(榔頭、款首)、族長、鬼師等自然權威、傳統權威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區鄉村社會調解處理事情往往根據當地的道德風俗、村規民約以及糾紛各方的實際情況,由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寨老(榔頭、款首)、族長、鬼師等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合理、靈活地處理,更有利于化解矛盾。這些寨老(榔頭、款首)、族長、鬼師相當于杜贊奇所提出的“保護型經紀”,即“村社自愿組織起來負責征收賦稅并完成國家指派的其他任務,以避免與‘贏利型經紀3打交道”[7]。從留存的清代文獻可以發現,官府對苗侗民族鄉村社會的糾紛大多采取“無為而治”的態度,允許少數民族鄉村社會的榔頭、款首和族長根據習慣法自行處理苗民內部糾紛,即所謂的“苗例治苗”,代表國家的科層式權威大多體現在索供、勒派夫役,或者勒石為記的鄉村禁約、告示內容上1。

清朝和民國,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由于語言、文化、習俗的隔膜,國家科層式權威更為依賴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官府賦予自然權威、傳統權威管理村寨日常事務高度自治的權力。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的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在國家力所不及,而家庭又無力可及的中間地帶,對于維持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秩序十分重要;而在處理戶婚田土等民間細事時,他們就成為極其重要的中人”[8]。近年來,陸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數量龐大的清水江文書,大量的內容是林業土地交易契約,“中人”是這類文書的高頻詞,這些“中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當時民族村寨的自然權威[9]。

杜贊奇認為,鄉村社會不是完全與國家意志相統一的儒家世界,它的權威精英既不是上層文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的產物,也不是某種觀念化的固定集團所創造的結果。“鄉村權威產生于代表各宗派、集團以及國家政權的通俗象征的部分重疊及相互作用之中。” [10]29民族村寨的自然權威寨老(榔頭、款首)、族長因其“所占有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本與苗民剝離開來,由于國家制度給予他們身份、財富及許多特殊的合法權力,與國家之間的特殊關系賦予了他們新的角色定位,使之與苗民相分離,成為一個居于國家與苗民之間的特殊權威階層。一般情況下,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向國家奉獻其忠誠,并給予實際的支持;而當他們的利益因國家政策或地方政府的管理不當遭到損失或受到威脅時,他們則要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且還控制著苗民”[11]。清朝和民國,中央政府對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的介入,直接受挫于資源的缺失,這是由雙方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以及少數民族社會經濟方式、社會組織水平所決定的。在這種關系格局中,中央政府主要通過土司、寨老(榔頭、款首)、族長等間接管理民族地區鄉村社會,提取較少的間接資源,維持中央政府的鄉村權力運作,在土司、寨老(榔頭、款首)、族長的領導下,鄉村社會相對獨立地進行自我管理。

三、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村寨治理權威的沉浮與變異

(一)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地位的沉浮

新中國成立之初,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主義改造持續地沖擊并削弱了農村傳統勢力,因此除體制內精英外,鄉村社會基本上不存在體制外精英。1951年,在全國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情況下,貴州省在冀魯豫南下干部的主導下陸續開展了土地改革。貴州省土地改革圍繞著“先中心地區,后邊沿地區;先漢族地區,后少數民族地區”的方針,逐步深入到了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12]在土改過程中,黨和政府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由各民族干部領導土改。貴州民族地區成立的農會中,涌現了一批少數民族積極分子,他們成為黨在民族村寨開展工作的骨干力量。2這一時期,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的領導權威是科層式權威,即土改工作隊長以及本地的農會主席、土改積極分子、生產隊長、大隊支書、民兵連長等,他們主要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貫徹執行中央的方針、政策。土地改革政策一度激發了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但1958年之后旋即全面實施人民公社,這種國家高度整合的機制使自然權威和傳統權威的力量受到嚴重的削弱,地位直線下降,一直持續到改革開放之前。

自1978年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行政化的高度整合機制裂解和轉換,黨中央、國務院在抓大放小的前提下,逐步落實民族政策,有意識地給民族地區自治的空間。從1980年初至2000年初這20年間,民族村寨的科層式權威很大程度上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農業脆弱、農村貧窮、農民困苦的狀況。2005年,溫家寶總理多次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從2006年1月1日起中央廢止《農業稅條例》,在我國沿襲2000多年的繳納“皇糧”慣例告別了歷史的舞臺。伴隨行政控制的弱化和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的分化與重組,民族村寨正由傳統走向現代,權威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涌現了一批率先富起來的能人,也涌現出一批帶領少數民族群眾共同致富的能人權威。但囿于中央政府優先發展工業、優先發展東部地區的戰略方針,貴州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總體上仍然處于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狀態。盡管如此,民族村寨的寨老(榔頭、款首)、族長乃至鬼師的權威地位還是逐漸得到恢復,自然權威、傳統權威積極地參與到民族村寨的治理事務中來。

(二)變異:鄉村經濟的發展與能人權威的興起

人是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人力資源是民族村寨的第一資源。能人是人力資源的先進分子,是民族村寨的精英。二十一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經濟社會持續穩步發展,民族村寨外出務工、經商,以及在家門口從事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的人數不斷增多。在諸多社會文化環境不斷發生變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區鄉村社會的權威也發生嬗變。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需要一批有智慧、有技術、有膽識、有進取精神、敢做事、敢創業、能干事、能發揮模范作用的能人權威。新的民族村寨能人迅速應時而生,他們利用聰明才智改變自身的經濟地位,有較強的現身說法效應,能夠樹立起新的社區信用和權威。

一般來說,已經確立權威地位的那些權威,一般都比較固定并適應于某一特定的思想路線,寨老(榔頭、款首)、族長代表傳統文明,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適應性較差,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反而被邊緣化。而能人權威的思想在某種意義上是不專一、不固定的,他們有著“落伍者的優勢”。這種優勢使得他們能夠吸收前人比較有益和先進的成就,吸收外界有用的文化因素,而拋棄前人思想中那些陳舊的東西。在穩定的文化系統中,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受到尊重;而在迅速變遷的文化中,則是能人權威受到尊崇。

能人權威一般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其一,來源于鄉土社會,具有帶頭致富的個人能力,高尚的道德人格,崇高的個人威望。案例:黔南平塘縣卡蒲毛南族民族鄉的莫洪恩、石開府、石光榮、王時雄利用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校農結合”政策,發展生豬養殖、肉牛養殖產業脫貧致富,[13]周邊民眾紛紛來考察取經,在毛南族群眾中迅速樹立起能人權威。

其二,具有較強的民族文化自覺,熱心公益事業,有擔當,有使命感,顧全大局,在奉獻中不斷鞏固自己的權威。案例:黔東南雷山縣控拜苗寨的龍太陽,利用本村村民普遍掌握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的優勢,在雷山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控拜銀匠協會,組織會員統一加工售賣,承諾銀飾全部手工打造,絕不摻假使雜,產品供不應求。黔東南從江縣斗里鎮馬安村的苗族繡娘韋祖英,成立馬安刺繡合作社,免費培訓學員,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14]

其三,大多具有集體化的個人理想,是民族村寨與外界溝通的“中間人”,善于借助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源和個人高超的政治動員能力,將個人理想融入到集體理想之中,通過集體的發展來實現個人的發展,在民眾中贏得高度的評價。案例:貴州省“錦繡計劃”啟動以來,黔南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韋桃花成立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和管理模式,已有2000余名繡娘與其形成穩定的供求關系,帶動6000余人從事馬尾繡繡制。[15]

其四,能人權威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往往最弱。能人權威一般會隨著時代、環境、群眾認可度變化而不斷更換,不存在由某人、某階層世襲或者長期把持。通俗點說,能者上、庸者下,不同的時期由不同的人登上歷史舞臺。誠如丹尼斯·朗所說:“光依靠追隨者對個別領袖的信仰,有魅力的權威比其他權力形式更加不穩定。一旦領袖歸天,或因受到挫折或失敗而使其追隨者對他有魅力的天賦產生懷疑時,就容易全部垮臺。”[16]70

(三)科層式權威主導下的多元權威協同治理

民族村寨中強大的能人權威影響,是由歷史和個人原因所造成。在田野調查中,筆者明顯感覺到少數民族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高,對政治態度冷漠,且大部分民眾政治素養和能力有待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偶有能人出現,則能迅速獲得民眾認可,樹立起權威。當今民族地區社會活動空間、社會關系網絡不斷擴大,為能人權威的成長提供了深厚的土壤。黨和政府對民族村寨能人成長的態勢持肯定態度,并予以大力扶持,尤其是產業扶持,使能人權威的成長獲得了強有力的政治支持。與村干部相比,通過能人權威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無論是從數量上、質量上、廣度上,還是反映問題的及時性上,都有非常大的優勢。

由于能人權威這一新興社會群體具有特殊的社會影響力,對民族村寨穩定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而社會政治體系為保證其權威能量和治理秩序,不時對他們加以培育,把能人權威吸納到基層公共權力領域,通過這一中介來實現對民族村寨的有效治理,即所謂“行政吸納政治”1。目前,黨和政府對民族村寨能人權威興起的關注已從最初的經濟層面逐漸延伸到政治層面。因此,部分民族村寨能人權威憑借他們掌握的經濟和社會資源,通過村民民主選舉或提拔任命等方式進入社區公共權力領域,成為社區的領袖人物。[17]需要警惕的是,能人權威從經濟能人到政治能人轉變過程中,有可能充分地利用自身掌握的各種資源,最大化地攫取個人私利,有悖“先富帶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理論預設,演變成“先富” 更富、“先富”排斥“后富”的貧富懸殊問題。

當前,民族村寨需要自然權威、傳統權威、科層式權威、能人權威的協同治理,才能實現真正的文化振興、經濟振興。相較而言,文化振興更多依靠自然權威、傳統權威,他們能滿足村民安全的需求、信仰的需求2;經濟振興則更多依靠科層式權威、能人權威,他們能滿足村民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挖掘能人權威來帶動少數民族群眾致富,依靠少數民族群眾內生力量助力民族村寨治理。通過在村民中挖掘和培養有相應特長或技能的能人權威,發動他們參與到村寨建設、村寨治理中來,可以帶動更多村民自主參與村寨發展和治理,讓少數民族群眾真正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而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在意識到能人權威的作用之后,經過科層式權威的動員,各民族村寨都能挖掘出一批對村寨公共事務有想法、有熱情、有擔當的能人權威,激發民族村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正能量。

結 語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民族村寨治理權威不斷地發生嬗變,各種權威在不同的歷史場域中發生互動。政府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引導各種權威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服務。過度地強化科層式權威的地位,弱化其他權威的地位與角色,不利于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反之,在自然權威、傳統權威已經消亡的鄉村,人為地恢復亦無必要3;或者在自然權威、傳統權威事實上已經消亡的鄉村,仍然睜眼說瞎話地主張充分利用自然權威、傳統權威治理民族村寨更是紙上談兵。

能人權威是民族村寨意見表達和監督的主體,他們手中掌握一定的經濟資源、社會資源,在民眾中擁有特殊的地位和威望。通過整合優質資源,充分發揮民族村寨能人權威的引領作用,為民族村寨發展和治理提供人才支持。如果能夠利用好能人權威掌握的資源和他們自身的威望,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將為科層式權威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民族村寨的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提供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參考文獻:

[1]鄭大華.關于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的幾個問題[J].史學月刊,2006(2).

[2]王銘銘.作為民間權威的地方頭人──閩臺兩村的個案考察[J].戰略與管理,1997(6).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徐新建.西南研究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

[5]成臻銘.論土司與土司學——兼及土司文化及其研究價值[J].青海民族研究,2010(1).

[6]金太軍.村級治理中的精英分析[J].齊魯學刊,2002(5).

[7]徐祖瀾.鄉紳之治與國家權力——以明清時期中國鄉村社會為背景[J].法學家,2010(6).

[8]李照艷.清至民國桂北民間糾紛治理研究——以桂林地區契約、碑刻為研究視角[J].棗莊學院學報,2014(6).

[9]周道,付孟娜.清水江文書中人的角色與功能探析[J].文史博覽(理論),2014(8).

[10][美]杜贊奇.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M].王福明,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11]吳雪梅.國家、民間權威、族群:清代民族邊緣地區鄉村社會的權力關系——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區為中心的考察[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

[12]郎維偉.試論西南民族地區實行土地改革的實踐[J].貴州民族研究,2004(4).

[13]王思思.厲害!平塘貧困群眾的農產品半天賣了10多萬[N].今日貴州,2017-08-25.

[14]王道東,吳德軍.韋祖英:帶領繡娘共同致富的“女能人”[N].中國民族報,2018-05-01.

[15]王小梅.貴州民族手工藝展現美麗致富鄉村[N].貴州日報,2015-11-13.

[16][美]丹尼斯·朗.權力論[M].陸震綸,鄭明哲,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7]盧福營.論民眾認同的村莊領袖[J].天津社會科學,2008(5).

THE TRANSMU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HE RISE OF ELITE AUTHORITY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ETHNIC VILLAGE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ing on Guizhou Province

Zhang Zhongkui

Abstract:The governance authority of ethnic villages has been in constant transmutati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t present,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needs to guide various authorities in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ethnic areas 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 of time, place and person. Comparatively speaking,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relies more on natural authority and traditional authority, whil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relies more on hierarchical authority and elite author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ority power and governance order,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 needs to cultivate the capable people of ethnic villages, absorb them into the field of public power in grassroots society, to achieve the benign governance of ethnic villages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luralistic authorities.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ethnic villages; transmutation of authority; elite authorit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色|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91娇喘视频| 久久综合色88| AV网站中文|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91免费国产高清观看|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久久夜夜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综合亚洲网|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91麻豆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欧美成人国产|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一区色| 日本一区高清|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国产91蝌蚪窝|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毛片基地视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九九|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在线中文字幕网| www.99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伊人91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www.国产福利|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欧美成人二区|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看国产一级毛片| 无套av在线| 99在线国产|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免费高清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乱人激情H在线观看|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