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玉
2002年3月3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云南省委宣傳部部長柴王群涉嫌受賄一案做出一審判決,以柴王群犯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2年,并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萬元。從位高權重到身陷囹圄,柴王群在人生道路上因金錢迷失了方向,最終走向犯罪深淵,自毀前程,教訓深刻。
柴王群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聞喜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柴王群從小天資聰穎,勤學上進。高中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后,柴王群被分配到中央組織部工作。在組織的關懷和個人的努力下,柴王群很快從一名普通的辦事員升任中組部地方干部局四處副處長、處長。1996年9月,年輕有為的柴王群被下派到云南曲靖地區掛職,在4年多的時間里,又由處長提升到地委副書記、地(市)委書記、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跨三步,官升兩級。
在曲靖地區,人們對柴王群的印象很好。他待人和藹,辦事公道,每次下鄉,他都是自備碗筷、自帶行李,怕給基層添負擔。柴王群口才出眾,表達能力強,每次他做報告,都振振有詞,講得頭頭是道,特別是講如何反腐敗,干部群眾評價:“柴書記這人真不錯。”然而,人們哪里知道,柴王群竟是一個貪官!
柴王群受賄一案是震驚全國的沈陽“慕馬”案件帶出來的。中紀委在查處“慕馬”案件中的行賄人——沈陽盛發集團公司董事長劉愛黨一案時,查出了劉愛黨行賄的一套房子記在了柴王群之妻許舜兮的名下。幾經偵查,發現這套房子系劉愛黨“孝敬”給柴王群的。
柴王群和劉愛黨,一方在北京,一方在沈陽,相隔千里,這種異地行賄受賄是如何開始?又是為何結束的呢?
劉愛黨是沈陽名震一時的沈陽盛發集團公司的董事長。盛發集團地處沈陽市重工業最為集中的鐵西區,是沈陽市有名的“納稅大戶”“明星企業”。1993年,劉愛黨憑著公司雄厚的財力,與時任沈陽市委書記張國光拉上了關系。
1992年,黨的十四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遼寧代表的張國光在這次會上遭受了一次重創。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作為國家重工業基地的沈陽市委書記竟然沒能當選中央委員,甚至連候補委員都不是。從北京回到沈陽,張國光不甘心,他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更加堅信自己是因為上面沒有“靠山”才落到如此地步。他對外不動聲色,背地里卻緊鑼密鼓地策劃如何進北京找“靠山”。幾天后,張國光突然從機關消失了,市委班子成員都不知道他的去向。一星期后,張國光又出現在機關,臉上掛著微笑,他究竟干什么去了,誰也不敢問。
張國光想在北京找個過硬的關系,但是作為市委書記,自己不便親自出面,但領導有“想法”,肯定會有人站出來幫忙。這個人就是張國光在沈陽為官八年來結識的死黨——劉愛黨。
為了能在仕途上進步得更快一些,張國光囑托劉愛黨,讓其幫找關系。對于張國光的重托,劉愛黨不敢怠慢,他使出渾身解數,與柴王群套上了近乎。張國光在黨的十四大落選后,讓劉愛黨到北京活動活動。酒席上,劉愛黨與柴王群見了面,柴王群要劉愛黨回去后讓張國光親自來一趟,大家認識認識。不久,張國光便與劉愛黨一道去北京,找到柴王群,張國光請柴王群在仕途上幫自己一把。柴王群滿口答應,能夠結識和幫助地方高官,對自己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這就是張國光當時從機關神秘消失一個星期的原因。從那以后,以劉愛黨為紐帶,張國光與柴王群也成了“好朋友”。
1993年5月的一天,劉愛黨在北京民族飯店宴請柴王群。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柴王群道出了自己的難處,雖然一時風光,但也有道不出的苦水,說得劉愛黨頻頻點頭,仿佛得一知己。臨別時,劉愛黨送其人民幣2萬元,以及一塊價值2.38萬元的名牌手表。柴王群一一笑納。一個月后,劉愛黨與柴王群在一賓館吃飯,劉愛黨又送其人民幣3000元,柴王群沒有推辭予以接受。
為了在情感上與柴王群一家靠得更近,劉愛黨選擇了一條曲線交往的路子。在往后的接觸中,劉愛黨看到柴王群的兒子,表現出十分喜愛的樣子,提出把其兒子認為自己的干兒子,干爹關照兒子,自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劉愛黨知道柴王群雖是副處長,但工資收入并不高。柴王群的妻子許舜兮在山西省駐京辦事處的賓館工作,賺錢也不多。再加上柴王群的兒子患有眼疾,一直四處求醫,花了不少錢。對于柴王群來說,這個家最缺的就是錢。為了靠住這棵大樹,劉愛黨使出渾身解數巴結柴王群。當時,許舜兮嫌賓館工作薪水低,想換個工作。劉愛黨主動向柴王群提出讓許舜兮到他的盛發公司駐京辦事處工作,這樣既可照顧有眼疾的孩子,又可解決家庭經濟困難。柴王群與妻子商量,妻子欣然應允。1993年12月,許舜兮在原單位辦理了停薪留職的手續后,來到盛發公司在北京設的辦事處工作,從事票務、接待等雜活,并照顧孩子住院理療。劉愛黨還以口頭形式任命許舜兮為辦事處副主任,盡管沒有正式下發文件,但發起錢來一點不假。
一來二去,劉愛黨與柴王群及其家人的親密接觸很快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劉愛黨一時成為受柴王群一家人歡迎的客人,也贏得了柴王群的好感。劉愛黨與柴王群之間的友誼與日俱增。
一方獲得了金錢,另一方自然也要得到好處。柴王群接受了劉愛黨的賄賂,也必然要利用手中的權力關照對方。
1994年初,劉愛黨通過柴王群在沈陽認識了沈陽鐵路局劉局長。當得知鐵路局的“東方大廈”裝飾工程正準備進行時,劉愛黨隨即請柴王群為其承攬工程。柴王群當即游說劉局長,希望裝飾工程讓劉愛黨承做。劉局長表示承攬工程的施工方必須具有甲級以上資質,而盛發裝飾公司注冊成立不久,只有乙級資質,要想晉升甲級資質,必須在公司成立5年以后。
見工作無法做通,柴王群、劉愛黨便安排沈陽市委書記張國光與劉局長見面。市委書記召見,劉局長不敢怠慢,帶上主管工程的徐副局長一道去見張國光。張國光示意,鐵路局“東方大廈”裝飾工程應關照盛發公司。有了領導的直接過問,鐵路局有關人員只好照辦,在未嚴格審查盛發公司資質,未經公開招投標的情況下,盛發公司以墊資2000萬元人民幣承攬到了標的為6384萬的“東方大廈”主體裝飾工程。1994年3月1日,剛注冊成立的盛發裝飾工程公司以承做“東方大廈”裝飾工程為依據,申報晉升為甲級資質。柴王群又親自出面找到北京相關部門領導,指令沈陽方面將盛發裝飾工程公司申報資料直接報送北京。這樣,盛發裝飾工程公司在連基本年限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于1995年3月29日晉升為甲級資質,達到了承攬“東方大廈”裝飾工程的資質條件。盛發裝飾公司承做“東方大廈”裝飾工程,共計贏利400余萬元。
就在辦理承攬工程期間,劉愛黨多次到柴王群家探訪,隨著“供求”關系的進一步加強,柴王群也多次談到其住房緊張,想買房的話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愛黨自然心領神會。1994年夏,劉愛黨提出以柴王群的妻子許舜兮在盛發公司工作為由,為柴王群買一套住房。柴王群同意后,劉愛黨就選定了位于北京市某區的120平方米住房一套,價值110余萬元。柴王群讓妻子將銀行賬號、金額電話告知劉愛黨,劉愛黨即安排公司財務人員分兩次將房款電匯至房地產公司,并予簽字報銷。
柴王群是一個非常心細的人,如何讓這套憑空而來的房子合法化,順順當當地做房子的主人,還是頗費了他一番心思。
1994年11月29日,柴王群口授妻子許舜兮,事先擬好一式兩份協議,并將劉愛黨叫到家中,說為防今后紀委來查,讓劉愛黨以盛發公司借用許舜兮的名義購買此房做辦事處用,此協議雙方簽字后各執一份。隨后,劉愛黨派人花了近10萬元進行了裝修,但柴王群仍心存疑慮未敢入住。
1995年底,劉愛黨問起柴王群為什么不去住這套房子,柴王群猶猶豫豫地道出這樣去住不合適,又向劉愛黨提出要其以公司名義發個分房文件,說“這樣去住才名正言順、合法化”。于是劉愛黨于1996年3月6日擬制虛假的沈盛集發〔1996〕3號文件,以文件形式將該套住房“獎勵”給許舜兮,并在京當面將該份文件交給了柴王群。
1998年8月14日,許舜兮領到房屋產權證,登記為許舜兮所有。整個過程盛發集團公司董事會成員均一無所知,也不認識許舜兮本人。至案發時,該套住房一直為柴王群放置家居物品所用,房產證、鑰匙均為許舜兮保管和持有。
收受不義之財,柴王群內心也不踏實。為了保密,他把受賄的錢分別存在十幾個儲蓄所里,然后將30多張存單分別藏匿在冰箱里的凍魚肚中,喝水杯的夾層里,個人的剪報集中,以及客廳、臥室等讓人想不到的地方。
人算不如天算,沈陽“慕馬”案件牽出了柴王群受賄案,柴王群受賄事實浮出水面。
2001年12月,中紀委對柴王群的妻子許舜兮實行“雙規”。
2002年4月15日,柴王群在北京被中紀委“雙規”后,中紀委將柴王群一案移交云南省紀委。5月28日,云南省紀委將柴王群受賄一案移送云南省人民檢察院查辦。5月30日,云南省人民檢察院予以立案偵查。
云南省檢察院接受此案后,反貪局依法進行了搜查、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凍結及扣押涉案贓物,調取書證、物證等工作。此后又做出了周密的偵查方案,派出精干的檢察人員查辦此案。
許舜兮被“雙規”之前,行賄人劉愛黨交代:“給柴王群除了送過一套房子外,還幾次給他送過錢。”許舜兮被“雙規”以后,她以為“只要說出來了就沒事”,便領著中紀委的同志到她家,看了受賄的房子,交出了20多張計十幾萬元的存單和房子鑰匙。兩名偵查員立馬趕赴北京,6月3日分別對柴王群的兩處住所和許舜兮在“三晉賓館”的辦公室進行了搜查;同時,省檢察院反貪局對柴王群在昆明的住宅進行了搜查,兩地搜查扣押了柴王群的人民幣7萬元、字畫5幅及有關書證,凍結了許舜兮在“雙規”期間交出的部分受賄錢款,計人民幣16.6萬元的銀行存單、2.866萬美元、6727.56元港幣。
然而,在這些證據面前,柴王群竭力詭辯,在17次審訊中,就連反貪局的領導幾次親自跟他過招,他都不認賬,他翻來覆去地辯說:“我的問題大不了就是個違法違紀的問題,使用了劉愛黨的房子,違紀了!”辦案人員正式接觸許舜兮時,她也不講話,3天后,她雖然開了口,但對自己已經向中紀委供認了的事實又不認了。
針對柴王群的狡辯,偵查人員認為:“查辦此案的關鍵是證據,更要重調查研究,查實已有證據的證據,即‘再生證據,以證實柴王群受賄的鐵證。”于是,決定對此案的偵查變“由供到證”為“由證到供”,展開偵查工作。然而,由于本案所涉及的證人均身居要職,案情涉及地點為北京、沈陽、昆明等多個部門,時間跨度8年,震驚全國的“慕馬案件”的賬證已被全部封繳等等的情況,調查取證工作非常艱難。為了找出使柴王群低頭認罪的“再生證據”,偵查人員歷經了極大的艱辛。
偵查人員從2002年5月底進京開始,踏上了遠程辦案的征途。他們5次輾轉北京、遼寧、河北等省市70余天、行程2萬多公里,克服重重困難,大海撈針般地查找柴王群為劉愛黨謀利、劉愛黨給柴王群行賄房子的書證。在不懈的努力下,偵查人員尋找了30多人取證,查實并獲取了柴王群為他人謀利、他人又為柴王群謀利、柴王群受賄房子之間密不可分的利益關系的400多頁書證,查清了柴王群涉嫌受賄的犯罪事實。
8月7日,柴王群被云南省檢察院從北京押回了昆明。面對鐵證,柴王群低下了頭。2003年6月9日,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將此案向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機關指控:在1993年至1997年期間,身為國家工作人員的柴王群無視國法,利用本人職權形成的便利條件,通過其他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了劉愛黨給予價值110.1613萬元的在北京的住房一套、人民幣8.78萬元、港幣1萬元、美元2000元、價值3.8萬元人民幣的名表一塊、價值2.38萬元人民幣的名表一塊,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2003年11月11日,昆明中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法院以受賄罪判處柴王群有期徒刑12年,并處沒收財產10萬元,其犯罪所得財物予以追繳。
欄目主持人: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