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陽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進行網絡交往的各種應用技術軟件開始應運而生,微信便是其中最具典型性的代表。微信在大學生群體中使用十分廣泛,不僅成為當今大學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而且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微信作為一種全新的溝通交往工具,幾乎涵蓋了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除了用于溝通和交往,還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功能和用途,比如,強大的互動平臺功能,能夠把熟人圈和陌生人圈便捷地聯系起來,附近的人、搖一搖等功能,也為陌生人之間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便捷的生活服務功能,微信的卡包功能可以支持公眾號、應用程序、線下店鋪等獲得的優惠券、會員卡、機票、電影票等。
微信隨著WIFI技術和 4G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版本使視頻通話,短視頻等耗費大量流量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通過加入小游戲、購物等生活服務功能,使用戶更加便捷地實現了溝通和娛樂。
微信從最初的交友平臺發展到今天的智能化、多樣化社交類軟件,這種多樣化的特色也更加使它受到了不同年齡用戶的歡迎。
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O2O模式成為微信最為典型的服務平臺,微信將滴滴打車,京東,火車票訂購,電影票訂購等綜合在一起,人們在線上訂購,在線下交易,成為一個便捷的綜合服務平臺。
當今大學生的學習已經和原有的學習有明顯的不同,大學階段學習理念、學習特點、學習手段、學習方式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慕課、微課堂、網上課堂、電子書等新的學習媒介給當今大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實質的改變,這些都要求當今大學生進行社會交往。
時代的發展,要求大學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這也就要求大學生要依靠良好的社會交往才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全面的社會交往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全面認識社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也就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微信這種新的元素進入到大學生的交往中以后,他們的交往范圍和之前的大學生交往范圍有了顯著的不同。社會性交往范圍、新的關注對象使得大學生的交往開始慢慢的從校園內部拓展到校園外部甚至是整個社會。這種廣泛的交往,不僅僅豐富了大學生交往對象的種類,更使得大學生在與不同類型群體交往中獲得更多的提高,它對于開闊大學生的眼界、提升大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水準,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自我,認識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微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出現以后,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多樣,交往內容也不僅僅局限于精神交往,開始涉及物質交往。微信中朋友圈開始出現了以買賣物品為主的微商,微信中的朋友圈和公眾號中也能使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經驗等。這些對豐富大學生的交往內容,增加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生活體驗,感受成長的經驗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微信這種新的交往手段出現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以后,給大學生的交往提供了方便之門。大學生生活節奏的加快,需要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來滿足自己強烈的交往意愿,能夠隱藏部分現實中的缺點,恰如此微信這種工具能夠全部滿足大學生的這些心理,他們也更愿意借助微信這種方式改變其交往方式、學習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
大學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交往類型原本就比較單一,一般情況下都是直接交往,語言交往。但是微信這種新的媒介出現以后,大學生的交往類型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微信中的朋友圈和即時通訊、即時視頻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生的交往類型開始變得多樣化。
微信交往實質是一種虛擬交往,交往主體可以用虛構的身份和角色進行交往,這對于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無疑就增加了交往中的風險。大學生在微信交往中的風險增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交往中信息污染,信息的價值性無從考證。二是交往對象變得復雜,隨著微信公眾號和附近的人等新功能的開辟,社會化的交往對象往往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目的,利用大學生的性格單純等特點,進行欺騙、誘惑,大大增加了他們的交往風險。
在網絡虛擬情境下,他們虛擬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把自己描繪成理想的狀態,隱藏了自己內心情感的缺失,在網絡上找到了自己心里的平衡點,但是一旦回到現實,他們依然會回避現實交往,因此導致他們愿意在虛擬環境下進行情感的溝通和交流,不愿意進行現實社會的交往,甚至連購物、繳費等行為都從網上進行,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進行社會現實的交往,久而久之就會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對于我們使用的微信而言,當今大學生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會自主或者不自主的拿出手機,這其實表現出一種對手機的嚴重依賴,其實過分依賴的另一個側面就是對技術的崇拜。
大學生群體初入社會、思想單純、做事考慮的也不夠全面,加之他們對新事物強烈的好奇心,學習和成長的苦惱使得他們容易在網絡上放縱自己,使得在微信交往的過程中容易忽略交往中的道德和責任,容易做出違背交往道德和責任的事情。在虛擬的環境下,微信交往中的道德危機、責任危機、信任危機等問題就開始出現,這些行為也反映出大學生對自己的網絡交往行為認識的不夠準確,不能在虛擬環境下堅持遵守網絡道德和責任,擾亂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微信這種新的交往手段進行交往活動,尤其是性格內向、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找到了自己表達情感的平臺,虛擬化的交往給他們恐懼交往的心理提供了一層遮擋,這使得他們更加愿意通過微信這種虛擬的方式進行社會交往,這實質上對大學生的交流是不利的,不利于大學生提升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大學生發揮交往的主體性。
加強網絡交往倫理道德的宣傳,倡導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其遵守網絡秩序,樹立端正網絡行為的倫理道德意識,從而達到凈化整個微信交往環境,促進微信交往空間的和諧文明與安全;整個社會成員要踐行網絡倫理道德,為大學生做好榜樣,形成和諧的微信交往風氣。
大學生作為微信的使用者,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微信交往的優勢,還要看到微信交往的弊端,自身應自覺反思微信交往的局限。黨團活動和班級活動是大學生進行現實交往的良好方式,因此大學生要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充分地積累現實交往經驗,從而增進自我反思能力,強化對于現實交往重要性的認識。頻繁的交往能夠提升大學生現實交往的能力和自信。
作為使用微信進行交往的大學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微信空間雖然是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境,但是基本的交往準則必須要堅守,在提升微信交往自律的同時還要積極的實現虛擬交往和現實交往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