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霞
(天全縣中醫醫院 四川 雅安 6255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疾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敏感性降低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多尿,多食,口干和煩渴。此外,患者的體重會減輕。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發生率高,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本文分析了綜合護理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效果,如下。
選擇我院100例2017年5月—2018年5月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隨機分組,其中,常規護理組年齡31~78(51.77±2.61)歲。患者體重42~81kg,平均(62.77±2.41)kg。病程2~16年,平均(8.75±1.21)年。男女分別32例和18例。綜合化護理組年齡31~79(51.71±2.69)歲。患者體重42~82kg,平均(62.72±2.21)kg。病程2~16年,平均(8.71±1.25)年。男女分別31例和19例。常規護理組、綜合化護理組資料有可比性。
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綜合化護理組則采取綜合化護理干預。第一,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入院后,進行一系列檢查,以確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患者的血糖,血壓控制等,并在此期間采取高質量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要首先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評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計劃。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建立和諧友好的醫患關系,以護患關系為主要目標,耐心細致地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病理治療方法和日常自我護理工作,找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焦慮和悲觀情緒,消極情緒如恐懼,耐心全面地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減輕病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從而鼓勵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第二,飲食護理。包括控制飲食和避免高脂肪,重鹽和辛辣食物。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比例。建議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油膩,辛辣食物。同時嚴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攝入。第三,藥物治療,嚴格監督藥物的使用,同時注意服用藥物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狀況,及時通知主治醫師的問題,提供用藥指導。指導患者按時及時服用降糖藥,每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晚上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注射胰島素需要嚴格控制制劑和類型,注射時間盡可能準確未開封的胰島素需要在4~8℃下儲存,而已經打開并正在使用的胰島素可以在約25℃下儲存4周,同時在溫度過低或過高的環境中避免使用胰島素。注射胰島素,必須注意消毒工作。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避免多次注射。第四,環境護理。保持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病房清潔衛生,每天進行消毒和消毒工作,確保病房通風良好,并使病房的溫度和濕度保持在穩定舒適的范圍內,為患者播放安靜,平和的音樂,以穩定患者的情緒。第五,疾病教育。發布健康教育手冊,仔細解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和自我護理方法,回答病人的問題,消除病人的顧慮。第六,運動指導。根據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病人的身體狀況給予運動指導,可選擇散步、慢跑和打太極拳等,以提高免疫力。

表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控制率;血糖達標的時間、血壓達標的時間、心功能改善兩級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
顯效:癥狀體征消失,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正常;有效:癥狀體征、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等改善50%以上;無效:疾病、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等改善的程度低于50%。控制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
SPSS15.0版本軟件處理數據,χ2、t檢驗分別比較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合化護理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常規護理組治療后顯效18例,有效17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70.00%;綜合化護理組治療后顯效29例,有效21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00%。
治療前常規護理組、綜合化護理組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組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均有下降,且綜合護理組下降幅度更明顯,與常規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綜合化護理組血糖達標的時間、血壓達標的時間、心功能改善兩級時間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綜合化護理組血糖達標的時間、血壓達標的時間、心功能改善兩級時間分別是5.11±1.78天、7.17±0.28天、7.21±0.89天,而常規護理組血糖達標的時間、血壓達標的時間、心功能改善兩級時間分別是7.15±1.41天、9.24±0.26天、11.45±0.53天。
綜合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P>0.05,其中,常規護理組有1例惡心,1例嘔吐以及1例食欲減退。綜合化護理組有1例惡心,1例嘔吐以及1例低血糖。
2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不良環境因素引起的,人體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導致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高血壓性心臟病主要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一定程度的改變,早期引起頭痛,胸悶和氣短。在晚期,可能會出現肺充血,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和少尿,這對患者的健康產生很大影響[2-3]。同時,由于高血壓和糖尿病是同源性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將加重患者的身體負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除了積極治療,還需要加強護理。因此,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護理中,有必要同時考慮患者的高血壓狀態和糖尿病狀態。換句話說,需要同時調整護理以適應患者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狀況,加強患者的心理健康護理,飲食方面多攝入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壓,并更好改善心功能。通過加強溝通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患者接受和配合治療的意愿增加,有利于后續的治療和護理[4-5]。
本文中,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綜合化護理組則采取綜合化護理干預。結果顯示,綜合化護理組控制率、血糖達標的時間、血壓達標的時間、心功能改善兩級時間、空腹血糖監測值、餐后2小時血糖監測值、糖化血紅蛋白監測值、心功能指標和血壓指標相比較常規護理組更好,P<0.05。綜合化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近,P>0.05。
綜上所述,綜合化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壓、心功能,縮短治療時間,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