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 顏為紅 陳葵喜 馬超
(四川江油市九〇三醫院婦產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屬于常見的婦產科疾病,且分娩和妊娠是誘發該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本次主要闡述了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間的2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中使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與盆底肌肉鍛煉聯合干預的臨床效果。
本文闡述對象為收治的266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2016年6月—2017年6月),分組法為隨機法。
對照組(n=133):中位年齡數值(35.55±4.94)歲。
實驗組(n=133):中位年齡數值(35.69±5.32)歲。
納入標準:產后42天復查表明盆底電生理檢查發現盆底肌肌力為0~3級,或有前、后壁二度以上脫垂、張力性尿失禁產婦,患者和家屬自愿參與,得到倫理會批復。排除標準:盆腔器官脫垂史;慢性便秘史。
對照組開展盆底肌肉鍛煉,產后第5d予以輕度鍛煉,之前排空患者膀胱,選取截石位姿勢,放松全身,指導吸氣操作,緩慢收縮盆底肌肉,大約為3~5s,盡可能不開展腹肌和臀肌運動,放松5~10s之后,反復上述操作,每日一次,每次堅持10~15分鐘,進行5周治療,在陰道內放置康復器,適當實施上下樓梯、下蹲等訓練;實驗組增加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選擇力康AM1000B型生物反饋盆底康復治療儀(香港力康生物醫療科技控股集團)實施處理,在陰道內放置探頭,根據患者生物反饋的信號及時調整收縮和刺激位置,控制10~25mA的刺激強度,每次20分鐘,每日一次。兩組均行2月治療。
觀察兩組總有效率、盆底肌功能康復得分、尿失禁康復得分、子宮脫垂康復得分。經治療顯著恢復患者盆底肌功能、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為顯效;經治療基本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尿失禁、子宮脫垂等為有效;不符合以上標準為無效。
以SPSS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差與百分率(n,%)表示,行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有效率84.96%低于實驗組的96.24%,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有效率比對(例)
對照組盆底肌功能康復得分、尿失禁康復得分、子宮脫垂康復得分與實驗組比較,P<0.05,數據間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對照組與實驗組得分情況比對(±s,分)

表2 對照組與實驗組得分情況比對(±s,分)
組別 例數 盆底肌功能康復得分 尿失禁康復得分 子宮脫垂康復得分實驗組 133 7.32±0.32 7.44±0.58 3.53±0.66對照組 133 3.54±0.53 3.64±0.98 6.74±0.76 t - 70.4122 38.4833 36.7775 P - 0.0000 0.0000 0.0000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可能和陰道與附近韌帶組織損傷存在一定關系,且妊娠、衰老、分娩、先天性膠原缺失等為主要誘發因素。盆底肌肉鍛煉可促使增加盆底肌群肌力以及彈性,顯著恢復盆底肌群功能,且盆底電刺激盆底肌群以及神經,促使盆底肌群出現被動收縮,顯著增加患者盆底肌肉收縮彈性和強度[1-2]。
生物反饋電刺激是對女性盆底功能改善的一種革命性技術,是近年來新形成的治療方法,是依據電流刺激將神經肌肉興奮性提升,且激活由于受壓導致功能暫停的一些神經細胞,促使盡早恢復神經細胞的措施[3-5]。
此文計算結果顯示,實驗組盆底肌功能康復得分、尿失禁康復得分、子宮脫垂康復得分、有效率對比對照組顯示P<0.05)的數據間統計學意義。
綜上,采用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與盆底肌肉鍛煉聯合干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比僅進行盆底肌肉鍛煉單獨處理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