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靚 宗紅芳 夏小明 蔣鳳榮
(1 瑞萊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 江蘇 泰州 225312)
(2 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系 江蘇 南京 210029)
目前心力衰竭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已經發現了多種生物標記物,如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CTNI、BNP;生長刺激表達因子2(ST2)作為一個新型心血管生物標志物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1],本文主要通過充觀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ST2蛋白、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BNP變化,來探討ST在心臟疾病中生物作用和意義。
選取2015年5月—10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CHF患者為疾病組(30例)。納入標準:符合心衰診斷標準[2];除外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年齡18~75歲;缺血性心肌病2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6例。選擇同期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30例健康人群作為健康組。
生長刺激表達因子2蛋白96孔板ELISA試劑,Critical Diagnostics;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BNP免疫工熒光試劑盒。
使用SPPS15.0軟件,計數資料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相關性分析用Spearman進行,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健康組與疾病組在年齡和性別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健康組與疾病組臨床基線比較
兩組間ST2、FABP、BNP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間血清ST2、FABP、BN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間血清ST2、FABP、BNP水平比較(±s)
指標 ST2(pg/ml) FABP(μg/L) BNP(ng/L)健康組 7.77±2.81 2.46±0.79 3.28±1.27疾病組 305.44±308.12 12.34±5.32 24.63±7.82
疾病組血清ST2與FABP呈正相關(R=0.7356,P<0.05);疾病組血清ST2與BNP呈正相關(R=0.8436,P<0.05)
ST2是由Bergers等在1994年首次報道,屬于白介素-1受體基因超家族的成員,主要包括兩個亞型:跨膜性ST蛋白(ST2L)和可溶性ST蛋白(sST2);可溶性ST蛋白被拮抗后,影響了IL-33通路和激活,明顯減少了IL-33抗心肌細胞肥大和心肌細胞纖維化的作用。大量文獻顯示;心力衰竭時ST2蛋白(包括ST2L和sST2)表達明顯增強,尤其sST2表達在心衰竭時表達更為明顯。因此,現在臨床上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者認為sST2蛋白可以作為預測心力衰竭的新的生物標記物,實驗結果顯示:心力衰竭組sST2明顯高于健康組,并與心衰竭公認相關的BNP呈正相關[3-4]。
在2011年,Mudler等人對292名因急性呼吸困難入院的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的研究,觀測ST-2對患者一年死亡率的預測能力,其中54%的患者呼吸困難是起因于心力衰竭。通過ROC曲線分析及多元COX邏輯回歸分析,結果表明與公認的生物標志物NT-proBNP相比,ST-2有相似的一年死亡率預測能力(二者AUC均為0.77),更為重要的是在急性心力衰竭為呼吸困難起因的患者,ST-2的預測能力獨立于腎功能損傷。生長刺激表達因子2蛋白(ST2)是一種心肌纖維化的標志物,不但可以預測心衰患者的入院和死亡機率,而且還可以在利鈉肽指標之上提供附加的預后信息。
心力衰竭時機體會發生一系列神經體液過度激活,釋放一些細胞因子,如反映心臟負荷和血流動力學異常的BNP,反映心肌纖維化的sST2,以及在脂代謝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的FABP。
實驗結果顯示:心力衰竭組sST2、FABP以及BNP明顯高于健康組,并且三者之間通過相關性分析呈正相關,臨床研究顯示,SST2與胰島素抵抗有一定的關聯,而心力衰竭時,多可發現心肌脂肪代謝功能障礙,從而使FABP表達異常,心肌脂肪代謝可以調節胰島至少抵抗。在慢性心力衰竭時,發現脂肪代謝障礙,導致能量減少,從而使心肌發生缺氧,通過缺氧誘引因子作用下,從而使心肌發生纖維化,使得BNP表達增高,因此,我們可以推測sST2、FABP以及BNP三者之間可能存在內在的聯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