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萍 辛莉
(1 濰坊市中醫院 山東 濰坊 261041)
(2 濰坊市坊子區人民醫院 山東 濰坊 261200)
挫傷性前房積血疾病主要是因為患者眼球鈍挫傷EC引起,導致了前房角血管組織損傷,發生房角水腫、滲出等[1]。傳統針對房前積血疾病建議臨床采用早期的手術治療,但術中眼壓變化瞬息萬變,甚至會引起再出血,或者血管閉合,過早的手術治療反而還會引起更大的損傷[2]。所以,保守藥物治療被臨床作為首要的手段,常見藥物有擴充血管,改善微循環藥物,促進藥物吸收及皮質類固醇等,不斷擴張血管,促進血流動力學,從而能改善網膜水腫和出血等癥狀。但是單純西藥治療時間過久,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并不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本文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重要臨床意義,以60例(60眼)患者為對象,整理具體的臨床報告如下。
研究以60例(60眼)患者為對象,患者均就診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間,將其中的30例(30眼)納入對照組給予單純西醫治療,另外30例納入觀察組(30眼)。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最小15歲,最大的65歲,平均年齡(33.05±2.60)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最小15歲,最大的65歲,平均年齡(33.15±2.50)歲。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就診后先進行常規治療,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給予少量的鎮靜劑,防止繼發性出血;對于眼壓升高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1~2次/天,局部使用典必舒眼水點眼;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單純西藥治療,采用抗纖維蛋白溶解劑氨基己酸4g入液靜滴,1次/日,共5日。皮質類固醇用醋酸潑尼松0.5~lmg/kg,早晨頓服1次/日,3天后減量。眼壓升高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1~2次/日;局部用典必舒眼水點眼及對癥支持治療。經局部及全身降壓藥物保守治療48~72h,眼壓仍高于40mmHg,或觀察5~8d后前房積血無明顯吸收,前房內見暗紅色凝血團塊者及部分患者伴角膜內皮水腫,有角膜血染征象患者及時給予前房沖洗治療。
觀察組聯合給予中醫湯劑治療,早期(3d以內)出血斑鮮紅,治宜涼血止血為主。方用生蒲黃湯合寧血湯加減。藥物組成:生蒲黃12、仙鶴草15g、早蓮草15g、當歸12g、生地黃15g、白芍15g、牡丹皮12g、白茅根20g、大薊20g、車前子10g、郁金12g、側柏炭10g、田三七粉(沖)3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中期(3~12d)出血穩定,出血斑暗紅,根據“離經之血,瘀積眼內,難于吸收,止血之時當防留瘀”的理論,治宜活血祛瘀為主,涼血止血藥為輔,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藥物組成:桃仁10g、紅花8g、當歸12g、赤芍12g、生地黃12g、三七粉3g、丹參15g、川芎6g、茯苓15g、桂枝8g、澤瀉12g、車前子(布包)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劑。煎服方法:冷水浸泡30分鐘(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1~3厘米),水煎兩次,沸后煎15~20分鐘,水煎取200ml,分2次口服。后期(12d以上)出血基本吸收或只剩前房角少許陳舊性血塊者。用活血化瘀、通絡散結,佐以滋補肝腎而明目。方用杞菊地黃丸,藥物成分:一次9g,一日2次。治療過程中禁止使用其他藥物,飲食忌辛辣硬食。
比較患者不同分級前房積血吸收時間結果比較,同時,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
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20.0的Excel表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卡方主要是用于檢驗和計算患者計數資料之間的數據差異,如性別、百分比等,平均年齡、病程數據比較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房前積血吸收時間(1.72±1.55)d明顯較對照組的(6.54±2.20)d縮短(t=5.857,P<0.05)。
觀察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表 藥物不良反應結果比較
中醫認為挫傷性前房積血疾病是因為外物傷目,導致經絡閉阻,血行不暢,最終引起血灌瞳神。方劑中的當歸、赤芍、丹參、川芎及地龍、桃仁等都是活血化瘀、促進出血吸收的良藥,枸杞子能醒神明目,菊花和杞子能通絡明目。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通過治療后,患者的積血吸收時間明顯縮短,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祖國中醫治療挫傷性前房積血能有效發揮藥物的擴張血管的作用,丹參和川芎還能降低血黏度,防止細胞的高度聚集,從而改善微循環,達到清淤止血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挫傷性前房積血能產生理想的效果,具有積極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