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青青 呂笑梅 周賽 孟小雨
(安徽省胸科醫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任何對生理、舒適和安全等基本需要有干擾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焦慮[1]。氣管鏡檢查是呼吸系統疾病常用的診療手段,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其臨床普及率也大大提高。與此同時,它也是一種創傷侵襲性檢查,并且在檢查過程中,由于氣管鏡的強烈刺激作用,易使患者產生劇烈咳嗽、窒息等不適感覺,所以部分患者對氣管鏡檢查極為恐懼,不易接受[2]。因此,加強對氣管鏡檢查患者的心理疏導和支持很重要,控制消極情緒,從而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提高檢查質量。相關的實踐證明,給予心理疏導的患者在氣管鏡檢查中更能較好的配合[3],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為此,筆者對2017年9月—2018年9月來我院內鏡中心行氣管鏡檢查的患者進行分組探討研究,現將相關的結果報告如下。
2017年9 月—2018年9月間接受氣管鏡檢查的門診與住院患者共計210例,其疾病主要為咯血原因待查、肺占位、肺不張、肺結核等病人。按照隨機數字法將21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心理疏導組,心理疏導組即為心理疏導組,每組各10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的檢查知情同意書。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58例,女性47例,平均年齡為(52.24±18.23)歲。在心理疏導組患者中,有男性61例,女性44例,平均年齡為(55.34±15.38)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職業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主要分為對照組和心理疏導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心理疏導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心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檢查前積極引導患者進入診室 并主動介紹氣管鏡室的環境,消除陌生環境帶來的緊張情緒,之后介紹氣管鏡檢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及術前相關準備情況,禁食水4~6小時,應用心電監護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必要時建立靜脈通道。檢查前和患者談其感興趣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4],消除患者的陌生恐懼感。
1.2.2 檢查中如何做到有效的配合 教會患者平靜深呼吸,不要劇烈咳嗽。取平臥位,下巴略抬高,嘴巴微張。氣管鏡進入聲門的瞬間會有幾秒鐘窒息的感覺,打麻藥的時候會有嗆咳的反應,囑患者不要恐慌,不要伸手去抓鏡子,如果檢查中實在不能耐受,痛苦難忍,可以揮手示意。運用安慰性語言進行指導,消除其恐懼害怕的心理。
1.2.3 檢查結束后告訴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禁食水3小時,咳嗽時痰中帶點血屬于正常,不用過度擔心。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比較容易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5],因此,要格外加強對患者檢查知識的宣教。此外,鼓勵患者提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高度的信任感是心理干預疏導成功的關鍵[6]。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體征的變化、檢查后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和不滿意)以及兩組患者緊張、焦慮與恐懼程度的比較。緊張、焦慮與恐懼程度按Ⅰ、Ⅱ、Ⅲ級標準評價。無恐懼感或僅輕度焦慮、緊張和不適為Ⅰ級;有恐懼或焦慮、緊張不適,說話吃力評為Ⅱ級;明顯恐懼、焦慮、肢體抖動評為Ⅲ級[7]。
統計分析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處理之前對其進行正態性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與方差齊性的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根據數據類型決定采用等級資料比較的秩和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檢查前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血氧無顯著差異(P>0.05),檢查中的心率、血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血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s)

表1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心率 收縮壓 舒張壓 血氧(%)心理疏導組 105 檢查前 86±5.8 120.7±9.377.2±5.3297.3±2.1檢查中 90±6.4 128.1±8.5 83±6.12 94.2±2.6對照組 105 檢查前 87±3.5 119.5±8.775.4±6.3896.1±3.9檢查中 101±7.2 139.2±9.588.2±8.1481.3±3.8
心理疏導心理疏導組較對照組相比,緊張、焦慮與恐懼程度的發生率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緊張、焦慮與恐懼程度的比較[n(%)]
心理疏導組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n(%)]
氣管鏡檢查是目前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治療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普通民眾對于該項檢查的認知,是大大低于普通影像學及胃鏡等檢查。經常出于對檢查的認識不足,采取拒絕甚至排斥的態度,造成某些疾病診斷及治療的困難或不及時,延誤病情。因此如何提高患者對支氣管鏡檢查的配合及滿意度,刻不容緩。
通過本研究可以明顯得出,相對于普通的常規護理,心理疏導可以能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對氣管鏡檢查的滿意度。因此,加強對氣管鏡檢查患者的心理疏導顯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氣管鏡檢查中給患者帶來的刺激不適會加大患者的痛苦,產生更大的恐慌及思想負擔,而檢查前檢查中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能有效的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檢查,從而提高診療的質量。
通過對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后發現,糾正患者對于檢查及疾病的錯誤認知,或對其進行相關的放松技術治療,均可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耐受性,促進其主動配合檢查,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這與國內外其他學者所做的調查也是一致的[8-9]。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對氣管鏡檢查效果顯著,可有效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的情緒及心理,提高診療質量,促進檢查順利進行。